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来聊聊心理暗示的作用

来聊聊心理暗示的作用

时间:2022-02-01 15:10:35

相关推荐

来聊聊心理暗示的作用

前言

近期看到一个不错的视频,视频中讲到了森田教授中一些不错的心理指导,于是将内容总结扩展一下,便有了这样的一篇文章。

关于不良暗示的危害

对于某些存在疑病素质的人来说,他们常常认为:“如果我觉得自己会被感染,那就一定会被感染。如果我觉得自己晚上睡不着,那就会睡不着。”,那么事实的真相真是如此的嘛?

对此我们来看看森田教授的一段话:

神经症患者常常是"如果一想到今天是头脑发沉的一天,是面赤的一天,结果便果然如此"。然而,这绝对不可能是可以预知的。这是由于自己先使注意力向该处集中倾注,自我暗示性地凭自己的想象产生的。神经症的其他各种发作,也都是由于这种预先恐怖,经自我暗示产生的。

这段话的意思是,其实我们都没有超能力,根本没有办法百分百准确的预知下一秒发生什么,而因为我们疑病的情况下。尤其在失眠的情况下,身心俱疲,这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会指向身体的某个部位所导致的。

比方说怀疑小明怀疑自己的心脏是不是有问题,于是注意力就指向心脏,于是就感觉心慌心悸,使得预期恐惧就变得十分强烈。再联想到以前痛苦的发作经历,然后得出了"看来又要发作了"这种自我暗示。最后不安愈发剧烈,导致注意力也变得一味集中,结果就真的发作了。

同理,失眠的人也会施加"我又失眠"的自我暗示,于是失眠患者常常回到医院咨询,医生看了心电图说某些地方有点异常,患者马上就会担心:"会不会引起心脏麻痹"等情况,因为有预期恐惧造成的自我暗示,导致了自我暗示性的情况诱发。

这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就如没钓到的鱼,就常常认为错过了抑制比预期还要大的鱼,痛惜的心情常常会混淆正确的判断。又如被焦虑、痛苦状态束缚时,就把平时不太在意的感受,给无限放大,仔细一琢磨,好像真的有这些疾病或症状。

什么是认知

引入森田教授的话就是说:

神经质的症状,实为出自某一动机,便指向某种事实,由于注意力的倾注和集中,便又自我暗示的固着着某种信念。这可以说,完全由患者自己,病态的把它固定下来,是来自主观的产物。

这里面提到了一个主观产物的概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认知,比如对我们和朋友同时评价某一个人,我们认为他是个不错的人,这就是认知,而朋友认为他很虚伪,这也是认知。

对于失眠,有的人觉得睡不着不碍事,这种情况会很快结束的,这也是他的认知。但是有的人觉得我不能失眠,失眠会影响我的未来和健康,这种担心的想法也是认知。

对于一次考试成绩没有考好,奖金没有拿到,有的人觉得没事,下次努力争取拿到就好了这是认知。有的人就觉得"我怎么这么没用,是我努力不够嘛?"这种想法也是认知。

所以说认知是我们的所思所想、内心独白,对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每个人的认知都是自己对一件事情的主观理解,往往也是代表着个人的观点而已。

所以说这些认知不完全代表着客观事实,但许多人以为脑袋里所想的东西,就是事情本来的样子,那么什么才是事实呢?

如果成百上千的人去评判一件事,都会得到同一个答案,那么这就是事实,比如:

1+1=2。纯净水是无色无味的。没有下雨的天气就是晴天。

而认知则是主观的,这些往往是根据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等不同而不同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认知和事实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区别的。

当一个人当前的经历,反复被过往作证时,这个人就很容易把自己的认知误以为是事实。就比如:

不良的想法一旦出现,就感觉自己被打败了,永远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当你反反复复的经历失眠的日子,你就会怀疑自己是否永远好不了。

所以我们如果一开始认知就错了,后面没有及时更正的话。思维就会变得固执且僵硬,很容易诱发神经症的发生。

更多关于思想偏差的文章,可以参考笔者这篇文章:生活哲学之顺其自然

剖析不良暗示导致错误认知的过程

很多人因为切实的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如耳鸣头痛、失眠焦虑、脑鸣、眩晕、心悸发作等,然后就去医院检查而最终结果却往往都是非器质性疾病。尽管如此,他们依旧不肯放过自己,仍然坚持觉得自己,快要生病不行了,或者不断的吃药,但始终没有看到根治或者好转。明明看着不像个病人,可却活得很痛苦,这是那里出问题了呢?

当我们的主观想法即认知觉得自己有病或者不健康时,你会怎么做?自然就会不断寻找方法去治。但是这些灾难性想法所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恐惧反应,这种自我认为有病的认知,是正确的吗?

不妨问问自己,你当前的所遇到的情况,是客观事实生病了,还是主观认为自己有病呢?虽然现在身体不舒服的感受,毫无疑问是真实的,但那些隐藏的担心是事实嘛?不是真的话,又何必庸人自扰呢?

又如:完美主义者,完善或不完善,是观念性的产物,对于失败的事实不原因接受,是主观上认为不应该失败,仅仅是用观念性的尺度,衡量事实而已。尽管事实确实是失败,但是内心中各种不好的灾难性想法却放大了内心的感受,固着了不好的想法,进而造成更进一步的心理问题。

所以回过头看看上面森田老师的话,其实所有的神经质的症状都是纯属主观问题,是由于思想矛盾、认知上的偏差、疑病素质、自我暗示等因素而形成的症状并使之固化。引起精神或身体上的不适,也正因为如此,森田老师的原文是这么说的:

因为神经症是由于执着于某种感觉,而把本来不是病的这种错觉,误认为是病的一种迷妄症,所以,只有解除这种迷妄性的执着才行。

如何消除不良自我暗示所带来的危害

那我们如何破除呢?其实很简单,也就让我把对症状的注意力,投向到别的地方,如学习运动冥想自我提升等、把消极的自我暗示变成积极的自我暗示、把脑海里灾难性的想法拿出来简视一下看看是主观想法还是客观事实,这些都是我们的可以选择的。

以上的方案都出自森田疗法,森田疗法是从无出发,是从本来的事实面目出发。一个人本来就没有病,只是主观上,总是又担心患病的精神倾向,认知上也存在着偏差,导致自己把自己困住。好的理论是可以用来实践的,森田理论就是这种好的理论,人生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消极的自我暗示,也有积极的自我暗示,为什么要让自己执着于不好的一面呢?

下面是一些客观事实的积极自我暗,心理学表明这样的练习需要每天练习,大概20天左右就会变成自动思维,建议每天早晚几分钟,好好感受一下文字的真正含义,这样一来每次灾难性想法出现,积极的自我暗示就会自动跳出来,反驳这些不正确的想法。

当面对失败时:

不良对话:很想睡着,但什么时候才能睡着,我要奔溃了。积极对话:我不能既想着很快入睡,又想让自己放松,这是矛盾的,所以要顺其自然,睡不着就起来。

当面对难受的思维时:

不良对话:我要控制自己的思想,如果我能控制思想进入脑袋,那么它们就无法伤害到我。积极对话:因为结束身边的事物,产生某种感受,涌现某种想法,这都是人们生存期间绝对不能否定的一种实际情况,控制不了就不要控制。想法产生不代表什么。就比如你饿了看到别人餐桌上有你说想吃的菜,就会产生想吃的欲望。但吃或不吃,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也就是说明有想法不代表你会去行动。无论什么想法出现,我们都应该去接受,但是否去实施,是否受想法的影响,是我们可以自由支配的。

当面对情绪失控时:

不良对话:难受,感觉自己要疯了。积极对话:那只是大脑神经过度疲劳所引起的一种夸大的感觉,你此时此刻没有疯便好,下一秒谁都没有超能力可以预知,做好当下能做的事就很棒了。

当面对失败时:

不良对话:我什么也做不了,也没有心思去做。积极对话:一旦你把感觉当成行动与否的决定因素,你就彻底沦为情绪的奴役,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减肥不成功,因为今天情绪不积极,或没有动力,那就不去减肥了。科学数据表明,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出发点,因为它能引发更多的行动。而一味的寻找更多动力前进的方法并不可靠,也很低效。

当面对人生不快时:

不良对话:人生很惨,看不到光。积极对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绝对的好坏,谈恋爱时候所有的快乐,要是分手了都会变成痛苦,类似的还有乐极生悲,苦和乐本来就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很多人患上了很严重的神经症症状,但也因此把人生过的通透明白,所以把目前的困境当作是一种磨练吧。

当面对情感上的不快时:

不良对话:我要让自己马上开心起来或者让自己"不动心"。积极对话:情感不受人意志力的支配,就如想赖床不想早起的时候,很难把不愿意的心变成高兴,伤心就充分沉浸在伤心里,这样才能更好的释放,而不是制造思想矛盾,明明不开心却硬要开心。

当面对身体不舒服而崩溃时:

不良对话:要控制自己的思想、控制自己的呼吸,不能眩晕,不能惊恐发作等一系列躯体反应。积极对话:这些都是身体的事情,身体由他自己运行的规律,是认为所不能操控的,我们顶多就是配合身体去做一些放松训练,例如冥想、跑路、休息等。

参考文献

森田疗法之暗示作用

断墨寻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