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建区域总部 设创新中心 挺初创企业 跨国医药巨头押注中国市场 | 医药健闻年度观察...

建区域总部 设创新中心 挺初创企业 跨国医药巨头押注中国市场 | 医药健闻年度观察...

时间:2021-05-25 04:13:37

相关推荐

建区域总部 设创新中心 挺初创企业 跨国医药巨头押注中国市场 | 医药健闻年度观察...

,跨国医疗企业特别是欧美药企巨头抓住大好机遇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发力,纷纷在华设立创新研发中心。同时,本土医疗健康初创企业持续打造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也让药企巨头看到发展前景,竞相提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加快孵化最新生物科研项目。《医药健闻》重点梳理了跨国医药企业在华投资和市场定位的一些特点,数据显示,中国是现在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跨国医药企业青睐的投资热土。

加码中国创新药研发,多个创新中心在华建成

,跨国药企在中国发展战略转向了创新药领域。随着不断的深化改革和一系列医改新举措,相关政府部门加速了新药注册审批流程、更新国家医保目录等方面,中国市场成为跨国药企创新药业务的核心增长点之一,多个创新中心在落地。

10月21日,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上海创新中心落成典礼在上海张江高科罗氏园区举行。中心聚焦于研究与早期开发免疫、炎症及抗感染疾病领域的创新型药品,也是罗氏针对乙肝的研发中心。投资8.63亿元的全新罗氏上海创新中心历时三年潜心打造,是罗氏研发中心升级而成。现拥有约150名科研人员从事药物发现和早期临床开发工作,且90%以上为本土科学家。

第二届进博会期间,总部位于英国的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Sanofi)分别宣布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及中国首个世界级疫苗创新中心。11月,深圳市政府与赛诺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了中法疫苗创新战略合作协议。赛诺菲将向中国加速引进国际领先疫苗的新模式;推动建设中国首个"一体化数字健康城市",全方位提升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接种管理;建立中国首个世界级的疫苗创新中心,展示全球领先的管理模式,提供免疫预防专业培训,打造面向大众的科普互动平台,为行业新生力量提供创新孵化,赋能疫苗行业发展。预计2025年前,赛诺菲将为中国市场引进30余种创新药品和疫苗。

4月,总部位于爱尔兰的跨国制药公司艾尔建(Allergan)全球首家创新中心一期在成都投入使用。8月,德国制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中国动物健康管理中心在上海张江科技园区正式启用。这也是国内首个由跨国动保企业建立的动物健康管理中心。同样在8月,德国创新性企业拜耳(Bayer)旗下健康消费品中国研发中心在江苏启东开幕,该中心也是唯一位于亚太地区的研发中心。10月,美国医疗巨头强生(Johnson & Johnson)在北京举行强生中国创新引擎发布会,同时成立数据赋能中心,以大数据为基础,在中国市场打造数字化创新。11月,瑞士雀巢公司(Nestle)旗下健康科学中国产品创新中心在江苏泰州罗成,该中心创新产品将与雀巢科学旗下的美国、瑞士产品创新中心平行运营。

跨国药企运营新趋势 ,"以点带面"形成区域辐射

跨国医疗企业运营模式呈现出"以点带面"辐射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多个跨国医疗企业在中国选取一个城市落地区域性总部,以求辐射更大面积的中国市场。

5月,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生物制药公司辉瑞(Pfizer)旗下的成熟药物业务的全球总部--辉瑞普强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市静安区开业。这是辉瑞集团首次将业务板块的全球管理中心设在美国海外。辉瑞普强也是跨国药企在中国设立的首家全球总部。

近年来,四川当地政府不断强化产学研结合,完善生物医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加快示范基地建设,用优渥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跨国医疗巨头落地区域总部或运营中心。7月,中国成都高新区与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签署吉利德科学西部运营中心项目战略合作协定。10月,美国医疗科技公司波士顿科学(Boston Scientific)与成都高新区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波士顿科学中国第二总部及创新中心项目落地成都高新区,夯实西部医疗创新生态圈建设。

11月进博会期间,继9月在北京建立中国北部总部之后,阿斯利康宣布将分别在成都、广州、杭州成立西部、南部、东部三大区域总部,形成以上海的中国总部加四大区域总部的在华发展新格局。各区域总部将分设商业创新中心,并分别引进面向肿瘤、高钾血症、慢阻肺等疾病的全球创新药物及治疗方案。同时,区域总部将发挥经济优势资源,赋能基层市场,深化创新布局下沉。

看好中国初创企业,孵化中心提供产学研链条式支持

,美国强生公司和德国科技公司默克(Merck KGaA)分别在上海、广州设立了创新孵化中心,致力为中国医疗领域初创公司提供资金、人才培养管理等一系列支持。孵化中心分别和当地学术机构和业内精英共建,寻求将创新生物技术转化为商业化应用。

6月,强生创新 - 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属事业部宣布JLABS@上海开幕,这是强生创新在全球占地面积最大的JLABS(初创企业孵化基地),也是亚太区的第一个JLABS。JLABS@上海选址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总建筑面积4,400余平方米,由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和强生创新共建。JLABS@上海能容纳近50家创新实体,涵盖了包括制药、医疗器材、消费品和医疗技术在内的领域,至今已有31家企业入驻。

10月,德国默克设立于上海的创新中心开幕,中心投资1亿元种子基金,助力中国初创企业。默克将会邀请初创企业、学术机构和业内人士共同参与创新中心的联合项目,激发更多创意想法。1亿元种子基金旨在扶持与默克相关业务领域的创新项目,重点涉及默克三大业务领域和其他新兴科技方向。相隔一个月,默克第二家创新中心在广东广州投入使用。

基于人口和消费的巨大基数,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在将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虽然中国大健康产业目前仍有薄弱的环节,但是在技术、政策与资本的支持下,未来向快、向精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朗。在这种发展态势下,更加考验的是跨国医疗企业及资本进行赋能式投资能力和产业战略性布局。

编辑 / 卓悦

联系美通社

+86-10-5953 9500

info@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