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曹操为何以不孝之名杀孔融 – 服务器 – 前端

曹操为何以不孝之名杀孔融 – 服务器 – 前端

时间:2022-06-18 17:03:15

相关推荐

曹操为何以不孝之名杀孔融 – 服务器 – 前端

“融四岁,能让梨”,这段三字经几乎被每一个启蒙教育儿童读到过,而它讲述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是道德教育课上必讲的一课。

↑孔融让梨是道德教育课本里必有的一课↑

可是,故事不能只听一半,人生不能只看早年。如果你知道孔融这辈子说过的话,干过的事,偶相信你也会烦他。

如果你是曹操,你也会把刀伸向孔融,不带丝毫犹豫。

那么,曹操杀孔融时,为什么指责他“不孝”呢?实际上,曹操给孔融安的罪名并不是“不孝”,而是指责孔融与祢衡“跌荡放言”,当然,死刑罪名里面还少不了那件大杀器———控告孔融参与谋反,这是曹操授意的。

曹操非要置孔融于死地,是因为孔融得罪他了。孔融为什么去得罪大权在握,生杀予夺随心所欲的曹操呢,还是与他的性格有关系。

孔融这个人,心智是不成熟的,性格也有严重的缺陷。他不但想法古怪,而且还都表达出来,更要命的是,他还自己感觉非常良好,结果不是出丑,就是得罪人。

↑孔融出身名门之后↑

孔融,公元153年生于曲阜,您没猜错,他出身名门——孔子第二十代孙。而且他还是个妥妥的高干子弟,官二代,他的高祖父孔尚,曾当过巨鹿太守,他的父亲孔宙,担任过泰山都尉。都尉相当于五品官,与太守同级。

孔宙死于公元163年,这时孔融才10岁,父亲的早逝对孔融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原本聪慧,好辩的性格从此像奔腾的野马,再也没有回到过正轨。

孔融一生中,对他影响至深的一件事发生在他十六岁那年,恰逢东汉末年,发生了党锢之祸,时年54岁的张俭因为得罪了宦官侯览,被侯览诬告结党诽谤朝廷,企图造反。这两个大罪名安在头上,张俭没有选择辩驳,而是很理智,很鸡贼的选择脚底抹油——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这一逃亡,给张俭的诸多朋友带来了惨重祸事,当时张俭的名声很高,许多人都敬佩张俭的为人,甘愿冒着族诛的风险收留张俭,踪迹败露后,张俭就逃亡下一家,可怜上家包庇张俭的人家因此受到株连,数十人被政府处死。

↑孔融年轻时,大哥孔褒被株连而死↑

这不,终于有一天,张俭来到了孔融家里(这是专门给孔家送“杀身之祸”来了),张俭比孔融大将近40岁,两人不认识,但张俭和孔融大哥孔褒关系很好,张俭前来投奔,恰巧孔褒不在家,十六岁的孔融开了门,帮张俭藏身。

事情泄露后,张俭逃走,继续祸害下一家朋友。 孔融和孔褒以及两人的母亲,争相认罪,出现了“一门争死”的悲壮局面,最后皇帝决定由孔褒来负责,把孔褒处决。

这件事给孔融带来了巨大的名声,人们纷纷觉得这家人真是有情有义,然而他们看不到孔融内心巨大的伤痕,从此之后,孔融走向了一条不归路:他以自己的名声和道德作为背书,四处开炮,大搞行为艺术。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孔融在北海已经当了六年父母官,他尽管在北海奋斗多年,可限于低下的政治能力,他并没有什么政绩可言。打黄巾军,兵败,又被管亥包围,不得不派太史慈向刘备求救。

↑孔融并无政治及军事才能↑

他在北海做过的一件出名的小事,就是嘲讽县吏是仪。本来人家是仪姓“氏”,孔融发挥自己的小聪明,嘲讽是仪这个“氏”姓是“民字无上”。 “民字无上”什么意思?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还是自己想当皇帝啊?吓得是仪赶紧把姓从“氏”改为“是”,以求避祸。

孔融还和袁谭的部队交过手,虽然袁谭把孔融包围了,吊打着,但孔融嘴上心里从来没有“认输”这两字。就在袁谭日夜攻城之际,作为一城之主的孔融,依旧淡定的坐在书桌旁读书,还和别人有说有笑,一副没事人的样子。

但如果你以为孔融是御敌有策所以才如此从容,那恭喜你,你就会成为城里的第二傻。 第一傻是谁?当然是孔融自己!谈笑自若之际,袁谭部队攻破了城池,幸好是在夜里,孔融赶紧逃跑,由于跑的太快,老婆孩子没带上,被袁谭俘虏。

小编猜他随身一定带着书,那是他行为表演的工具,比老婆孩子都亲。

↑曹操一度还是接纳孔融这样的名士的↑

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孔融得到了升迁,曾被封为太中大夫,虽然这是一个顾问性质的岗位,但孔融却像发现了金子,立志要当好这个顾问。 大家退散,孔融开始怼人了,看谁不顺眼他就怼谁,他曾宣扬一个观点:“父亲与儿子,有什么亲情,不过是父亲为了满足情欲,进行发泄罢了。母亲和孩子有什么亲情,不过是孩子暂时寄养在子宫就像盛在器皿里,离开就完全没有联系了。”

除了发表惊天动地的言论,他还行为乖张,从不穿官服,不戴头巾,常常便装出行,如果那时候有直播,孔融肯定会成为网红——一个神经病一样的,道德感人的大师…… 后来曹操杀掉孔融的借口之一,就是孔融上面这段父母和子女关系的话,可以算是孔融自己祸从口出了。

孔融大搞奇谈怪论和行为艺术,动机是什么,不得而知,大概是有很多粉丝和知识分子都把孔融当成道德楷模吧。但孔融的言行,绝不是无害的,实际上,他深深伤害了许多人。

↑孔融让梨已成遥远往事↑

有一次孔融看到路边有人在哭泣,他上前问这人为什么哭,这人回答说他的父亲刚刚去世,所以他哭,结果孔融斩钉截铁说到:“这个人的哭声一点都不悲伤,一定是个坏儿子!” 然后,孔融就利用职权,把这个人给杀了。

哭声不够悲伤竟然导致送命,道德婊们贻害匪浅啊! 然而,你孔融怼普通老百姓,人家反抗不了你,你爱咋咋地,但孔融偏要挑战高难度——他要从一个大人物入手,去点评是非。遗憾的是,孔融很无脑的选择了去怼当时的掌权人物——曹操!

在那个文盲遍地的年代,有文化有知识自然会带来名气,如果善于包装自己,更是能够壮大名望,然后借着名望当官谋财。孔融走的就是这样一条人生道路。 因为他的名气,曹操任命他担任了少府卿,这已经是部长级高官了,而且不需要亲临战场,甚至不需要做出承担连带责任的决策,成天在那瞎扯淡就行。

↑孔融经常顶撞曹操,甚至嘲讽曹操↑

想想孔融被袁谭暴打,曹操也不敢让孔融带兵。 但孔融仍然成功刷了存在感,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和曹操杠,具体事件包括:

1. 曹操曾颁布禁酒令,其目的是为了节约有限的粮食,用于军事战争,但孔融不乐意了,他平时就很喜欢喝酒,曹操的禁酒令岂不是夺了他的心头好? 于是孔融借题发挥,大谈酒是好东西,从孔子说到刘邦,再到樊哙和袁盎,指出许多历史名人都喜欢饮酒。而且,文笔之佳,洋洋洒洒:

《难曹公表制禁酒书》:“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翻译成白话文是说:“天上有酒旗星,地下有酒泉郡,人有海量称酒德,帝尧饮千锺酒被称为圣人。……况且夏桀和商纣王是因为女色亡的国,那应该下令把婚姻也禁止。”

真杠精之老祖宗也…………

因为孔融的名声和文笔是有影响力的,曹操不得不回复他,耐心向他解释禁酒令的现实意义。可是孔融一点都不退让,“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

2. 曹操袁绍官渡生死大战的危急时刻,孔融不但不帮着出主意,反而大谈和平主义,劝曹操不要兴兵。这就纯粹搞笑了,如果放弃兵权,曹操恐怕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孔融到底是迂腐还是想要曹操死啊,曹操心里非常不爽。

3. 曹操想恢复古代的九州制,结果孔融立马跳出来反对,因为孔融本来就是搞古代礼制研究方面的专家,他提出,要恢复九州可以,那能不能顺便把古制全部恢复了啊,他上奏曹操,主张“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说是天子为中心,千里之内应该由天子直接管理,不能封给别人。

曹操看看身边的汉献帝,心想:那孔融你让偶去哪啊?千里之外,你送偶离开?

最后九州制的事情不了了之。曹操对孔融恨到骨子里。 至于什么反对恢复肉刑、嘲讽征讨乌桓,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

如果说公事方面,孔融抬杠太多,好歹也是为了大局发展,意见不同而已,但涉及到曹操家的私事,孔融也来管,就是让曹操彻底无法忍受了。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儿子,十八岁的曹丕看上了二十三岁的甄宓,孔融立即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句:“武王伐纣,以妲已赐周公”。

↑曹操的家事,孔融也跳出来管↑

曹操看的一头雾水,见到孔融后向他当面请教:这个典故什么意思啊? 结果孔融回答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怪不得曹操看不懂,原来是孔融信口胡编的,但其中的深意是明显的,他把曹操比作周武王,曹丕比作周公,甄宓比作妲己,这一家人乱的……孔融精准戳中了甄宓曾嫁给袁熙为妻的痛点。

建安十三年八月壬子日(公元208年9月26日),孔融那番恢复汉室,摈弃九州的政论说出口没多久,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罪名杀之,并株连全家。

所以说,孔融并非因为“不孝”被杀,他其实是太自以为是,聪明过了头,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灭顶之灾。曹操给孔融定的罪名如此之重,以至于西晋时期陈寿写《三国志》时,都不敢给孔融立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