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提高作文品位

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提高作文品位

时间:2019-01-18 20:26:49

相关推荐

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提高作文品位

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提高作文品位

所谓有文化底蕴,也就是说,要通过你的文章,把你在平时积累下来的文化素养反映出来。而厚重的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只要我们写作时能将其发酵,灵活处理,不仅会使句子变得生动灵气富有诗意,而且也会给作文增添几分文化气,增添几许厚重,让读者爱不释手,令阅卷老师称快叫好,这样的作文能不得高分?

一、妙用诗文名句

所谓厚重的文化就是要展示阅读的广度和知识面。通常做法就是采用引用、排比等方式,将丰富的文化信息巧妙地层示出来,以显示广博的阅读面、宽广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常见、实用的方法就是借用一组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巧妙镶嵌古诗名句,以展示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样有书卷气有诗意的文章,顿时会身价倍增。请看:

感叹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与岑参一起分担“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的怅惘,与刘禹锡共同感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变更,与陶渊明共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王勃共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春天时,赏玩“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胜境;夏天时,感受“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的超然;秋天时,在“天阶夜色凉如水”中“轻罗小扇扑流萤”;冬天时,欣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

这段话出自广西桂林中考满分文《我越来越爱书》,文章用一系列排比句对读书进行了形象的诠释,恰当的引用使文章更有书卷气,更有诗意。其实,更巧妙的引用是将诗文灵活化用,将古代诗词名句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语言中:

朦胧中芳香扑鼻。是满园春色中,那枝出墙红杏的香甜之味,还是夏日荷塘那蜻蜓伫立的小荷所溢的清幽?是重阳菊花怒放,那怡人的淡雅之香,还是冬日山园小梅,凌寒傲雪浮动的暗香?(盐城中考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相信你不难看出这四句中引用了谁的诗句,当然,你会发现这种引用比前面更巧妙更上了一个台阶。对此,读者会惊叹作者阅读面之宽广,同时,引用自然贴切,不露斧痕,又增加了文采。其实,平常我们也没少玩过这类文字游戏,如将课文名或电影名或歌曲名大连串,组成一段优美的文字,如果能根据文章内容或中心思想的需要,将其稍加改变引进我们的作文,不就挺有韵味吗!

二、融入自我思考

有些考生不仅有宽广的阅读面,而且对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文化现象颇有研究,也同样能展示文化底蕴。如2印5年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作文《永恒的乐园》,仅凭作者对三国时代的军事家诸葛亮、东晋时代的文学家陶渊明、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他们的作品认识之深刻,就令人叹为观止。请看:

时光匆匆流逝, 绵延咸浩瀚无垠的长河。当我——一个后来者泛舟溯流而上

那些远去的历史,就在它的沿岸,画卷一样地渐渐展开。我看见了一个个美好的乐园,那里烙印着志士的行迹,洋溢着仁人的欢笑,回荡着智者的歌咏,令我心驰神往……

诸葛草庐

襄阳城西的隆中,群山纠纷,林海茫茫。飞瀑流泉的一座高岗的半坡上,茂密的树丛掩映着一间简陋的草庐,十分自然,十分清新。高岗有了草庐,好像广阔的湖面漂过一片风帆,辽远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草庐有了主人,好像小小的石洞飞来神仙,浅浅的溪水藏卧蛟龙。诸葛先生深居在此,闲云野鹤般地送走他平静的岁月。他外出,草庐是他快乐的起点,徜徉幽径,抚苍松,听清泉,饱餐水光山色;他归来,草庐是他幸福的终点,燃起青灯,调素琴,诵黄卷,占尽古风雅韵。他躬耕陇亩,没有苛政来相扰;他谈兵论道,常见挚友来相邀。草庐充满了自由空气,他常常酣睡到日上三竿,醒来则自我陶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庐是他的乐园。他身居乐园,而志在天下。

陶潜东篱

夕阳轰然下落在浔阳江中,溅起满天的晚霞,把江水染得赤红似血。江畔一处寻常人家的门前,斜插着一圈疏疏的短篱。短篱的东边,菊花开得蓬蓬勃勃,活像一张张天真的小脸,舒展着稚气的笑容。秋风轻轻地摇曳着她们袅娜的身姿,飘溢出阵阵浓郁的芳香。花丛里,“五柳先生”陶潜面容清瘦,两鬓微霜,正从容地采摘着一朵朵金菊。有时他把花瓣凑到鼻尖闻闻,眉宇间升起无限的喜悦。菊花,是他的伴侣,是他的乐趣,是他的生命!忽然,他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目光正与隐隐的南山相接。那里烟飞云敛,林壑深深,也许有与他志同道合的人隐居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情不自禁地高吟。他的思绪被牵得很远,很远。他忘却了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艰辛生活,为能在这片小天地里放逸他的天性而满足。霎时,一对结伴归巢的鸟儿掠过他的眼前,他怡然自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东篱是他的乐园,他身在乐园,而心怀时局。

东坡赤壁

大江咆哮,滚滚滔滔。向东急逝。一堆堆雪浪,翻卷跳跃,如万马奔腾。两岸青山,陡峭如壁,森严地对峙。苍鹰在山峦上盘旋,江水随着绝壁激荡。山光水声,犹如一幅配乐的风景画。江心一叶小船在急流中颠簸着疾驶,船头端坐着峨冠而多髯的东坡居士。他的眼中折射出欣喜,他的胸中奔涌着豪放。感谢上苍把他推到这赤壁古战场,让他远离尘世的喧嚣,感受江山的壮丽,聆听涛声的雄浑。船行如箭,身轻似燕,仿佛就在飞翔。他指点江山,举酒放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他思接十载,凭吊英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将他的旷达疏狂完全展现在大江面前。他的灵魂在升华,就如江天上空的那轮明月。于是,他喟然长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赤壁是他的乐园。他身游乐园,情系古今。

神思飞出古人的乐园,我感到了心灵的净化。它们向我昭示:

寄托美好精神的乐园才是永恒的。它们让我懂得:怎样去拥有这样的乐园,在坚守中获取人生的意义。

上文巧用虚笔,大镜头广视野地描写古人的三处乐园,表现了他们的崇高的精神品质,透出作者胸中的一股大气,构思新奇,主旨深刻。文中对三位名人的身世及作品做了非常到位的分析、评价,信手拈来的诗文名句,让人不得不叹服考生对其作品的熟悉程度,也使全文显得典雅秀丽,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俗才情。没有对他们透彻的了解,没有对他们作品的深度研究,要写出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能的。考场作文,考生因为有了文化底蕴和深刻思想或新颖独到的认识而引人注目。这些满分作文,无不给我们启示:读书要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读书,除广览外,不妨对你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对你喜爱的文化文学现象多一点研究,考试时,你就能游刃有余。

三、再现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即使是其中的一点,就够我们研究一辈子。就是传统节日、地方风俗人情,也无不显示出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请看北京海淀区中考满分作文《坚守》是如何以“节日”为话题写作的: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已沉淀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文字、礼仪、节日等,它们如同天山上奔腾的清流,如同森林间孕育的珍宝,灿烂夺目,博大精深。

仅看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品不尽的香茗。新春佳节,寄意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继往开来。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即是置身于大海,浴心于波涛,顿感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简言之,佳节既是感受瑰丽多彩的文化魅力的途径,又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共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紧紧系牢,让精神久久传承。即使漂泊异乡,身处险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所以,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将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

文章历数中华节日之内容,高歌中华节日之魅力,并陈述其国际影响,寄托在字里行间的自豪情怀就这么从作者的心海里流出来,感染着读者。还要说明的是,不少同学对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音乐、中国文字……非常爱好并且有一定的研究。在考场作文里,若能根据文章内容或主题的需要,适当展示,也同样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中考前夕,你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静下心来,读读自己喜爱的文章,走进久违的经典名著,好好品味文化散文,涉足鲜活时文,重温名句名段。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让自己的心得、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才情在书里面再一次发酵。要知道,在考场上,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浓浓的书卷气,哪怕是文章中一两处巧妙的引用,也将会为文章增光添彩,也会让你的文章悄然增值。

高分作文取胜法宝---文化底蕴

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提高作文品位

所谓有文化底蕴,也就是说,要通过你的文章,把你在平时积累下来的文化素养反映出来。而厚重的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只要我们写作时能将其发酵,灵活处理,不仅会使句子变得生动灵气富有诗意,而且也会给作文增添几分文化气,增添几许厚重.

晶莹雪•寂寞林

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留满面,又曾不止一次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不知道雪芹先生为什么要让这两个同为日月之精华的奇女子,在大观园中悲惨地结束一生。

记得曾看过很多关于钗黛二人孰是孰非的评论,觉得颇为愤慨。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同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我怜黛玉,也惜宝钗,因为她们让我看到了女性特有的美丽与气质。

一、大家闺秀篇

或许这个标题是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商贩小姐统一的评价吧。不错,宝钗是一位恪守封建礼教、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小姐,可正是她的沉稳与规范才让她令人刮目相看。小小年纪就能够处理好上下关系,老夫人喜欢,丫头们乐意,这样的好小姐上哪儿去找啊。

宝钗处事能力强却从不外露,仅是在凤姐儿生病的时候,她推辞不过,只好帮忙处理一些家事。可是从这对事情的处理中,便能看出她的睿智与过人之处。

其次,在大观园中要比的便是美貌与才能,这两样她都具备,此乃天下奇女子。

其实宝钗是规矩的,宽容的,她不介意一得一失。她有宽广的心胸,她敢于承担生活所有的不幸。宝钗啁,你就像是一个圆,毫无棱角可言,从不刺痛别人,又善于帮助别人,你的心胸是那么宽,你为人是那么好。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温和。

二、泪水长流篇

也许黛玉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那双哭肿的像桃核一样的眼睛了,不知道这玉儿的眼泪为什么如此的多,哭得让人断肠。

在大观园中,这位恐怕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吧。由于家庭变故,从小寄居外祖母家的她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耻笑了去,正是这样,才使得她多疑、猜忌。然而在骨子里,黛玉有的是水一样的柔情。

对待自己的爱情。黛玉敢于追求,她愿意表露出来,希望宝玉能了解.在这一点上,她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打破了这些规矩。尽管她最后含恨而死,但仍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爱敢恨,敢突破,敢创新的奇女子。

虽然黛玉有时会有一些小性子,小心眼,但这始终无法抹去遮住和她独有的光辉。黛玉啊,你就像是一颗星,虽锋芒毕露,难免刺痛他人,可你是那么特别,与众不同。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气质。

三、合篇

无论宝钗,还是黛玉,无论是圆,还是星,她们各有各的光辉,各有各的美丽。宝钗的规矩——像圆;黛玉的新颖——像星。

我们看宝钗,也看黛玉;我们爱宝钗,也爱黛王;我们要学做圆,也要学做星,闪耀着独特的美丽光环。

(一)诗词底蕴是指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或现代诗词佳作佳句于文章之中,给人以厚重的诗香氛围,使作文在考场上鹤立鸡群。

诗词是插花

诗词是文苑奇葩,采撷一朵别在文章的衣襟边,很浪漫。

这种传统装饰,在文字的世界是最昂贵、最精致的装饰。

因为它选用经过时间的河流冲淘后留下的最闪耀的真金名句铸造而成。

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季里已无挈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

忘记和铭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尽管有人说,“忘记意味着背叛”,但我却说为了忘记的铭记,为了铭记的忘记。

(二)历史底蕴是以厚重的历史积累作为强大的写作之源,以典型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材料,将历史的启示与现实结合,表达作者对话题或事物的深刻看法。

历史是生命的歌

历史由一串串生命构成,留在历史篇章中的生命,必定是生命的范本。

历史的琴键高扬的就是这些生命的旋律,生命最精彩的火花在他们身上绽放。

独上高楼

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ní)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áo)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适时地走近古人旧事,显示人文精神,昭示当今世人,古为今用,亦为上策。其感染力和说服力随之增强,何乐而不为呢?

例1.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于是有了开明盛世;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于是也国泰民安。

(《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例2.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宽容是苏格拉底回敬泼妇老婆一盆凉水的那句名言——电闪雷鸣之后,必是倾盆大雨;宽容是唐太宗以魏征为镜。

常见人物:

①夸父②大禹③屈原④诸葛亮⑤项羽⑥韩信⑦苏武⑧陶渊明⑨李白⑩杜甫⑾苏轼⑿李清照⒀岳飞⒁史马迁⒂贝多芬⒃感动中国人物……

诸葛亮

巧舌灵动战败群儒,羽扇一挥东风四起,三把火起,天下鼎分,武侯诸葛神机妙算;无论是在南蛮腹地,还是在江夏城中,抑或是在五丈原前,始终不忘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卧龙孔明赤胆忠心,他用自己的行动对“忠诚”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心胸是何等的博大,爱民是何等的情深!你忧国忧民的情感,你宽广无边的胸襟,让后来人铭记于心。你的佳作,流传百世。一个“诗圣”之称,你当之无愧。

李白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项羽

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雄”之称无愧。

屈原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屈原

美人、鲜花、香草、鸷鸟……他拥有着纯洁的品质,却偏偏降生在那个混浊不堪的时代。世态的炎凉,人心的险恶,让他愤恨,更让他无奈,只恨自己无力回天,无法为国尽忠。“常叹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屈原这样吟唱着投入滚滚江流,用生命为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做“冰清玉洁”。

司马迁

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选择……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躯体,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消灭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

陶渊明

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

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

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

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勾践

他站在田里,举起锄头,奋力耕耘着,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流过他俊美的脸庞,滴落在田地里。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他是勾践。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还要亲自做夫差的马前卒。回到会稽他就亲自耕种,做到非其亲种则不食,非其妻所织则不穿。吃着粗陋的饭食,还要舔尝苦胆;躺在柴草铺上休息时,还在思考着招揽八方的人才。他一刻也不懈怠。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国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居,可以平静地终老一生,然而他没有!因为他没有忘记国君的责任,没有忘记亡国的耻辱!在他的心底,铭记着他向夫差俯首称臣那一刻的心痛,铭记着他的子民迎他回到会稽时满眼的泪水!这铭记,使他可以忍受苦胆之苦,柴薪之硬!

庄子

“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苏轼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大禹

置亲情于不顾的人是最绝情的人,那么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他应该是最绝情无爱的,但正是他——禹,辟波斩浪,开山破地,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水退陆升,天下太平,他——禹,才是真正伟大的人。

例文赏析1

选择三叠

一、烈日在高空中嘲笑

夸父拖着疲惫的身躯,跑呀跑呀。金黄的尘埃被激荡得飞扬起来。“太渴了,即便是渭河的水,我也能一饮而尽,该歇歇了。”夸父抬起头,刚才还在头顶上的太阳早已落到西山了。“可是,太阳,万物之主,是我的爱!我怎能让他弃我而去!”夸父慢了下来,终于訇的一声,夸父倒了。望着金黄的尘埃缓慢落定,夸父在他生命的尘埃落定之前,奋力的扔出了手杖,沿着他追寻太阳的轨迹,在西天,花着一片桃花盛开的邓林。

选择梦想,生命因梦想而伟大!

二、江水在无奈中东逝

白衣飘飘的屈原行吟泽畔。举世混浊而我独醒。此时的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心系楚国万千百姓之水深火热怎能不憔悴,心忧楚国江山社稷之何去何从又怎能不形容枯槁?可屈原是痛苦的,他的痛苦正源于“燕雀乌鹊”窃据着朝中要位而自己却忠而被逐。听到渔父劝慰“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甫其糟而啜其吃?”时,屈原有过一丝疑虑,可志存高远的雄鹰又怎能选择同燕雀为伍?遂怀石投江。留在汨罗江上空的是那句响彻千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择志洁,生命因志洁而不朽!

三、枯叶在空中哀鸣

秋天的地牢除昏暗潮湿,多少笼了层寒气,正如岳飞此时的心境。“爹,明知是秦桧那老贼设计陷害。此时君昏臣佞,朝中一片乌烟瘴气,这朝廷我们保它何用,不如反了!”这话隐约刺痛了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也隐约作痛。“孩子,奸臣当道,为父并非不知,可自古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身为人子,理应尽孝;身为人臣,理应尽忠,这责任乃男人顶天立地之本,吾儿切记!”风波亭上大义凛然的身影站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选择责任,生命因责任而厚重!

【点评】

夸父逐日、屈原投江、岳飞被杀三个典型故事,组成了文题所说的“三叠”。每个部分段数基本相同,而且在相应位置的段,有的字数相当,有的字数相同且句式一致,这种外在的结构形态,被读者的审美心理所观照,自然会产生“形合”的艺术效果。然而,本文又主要靠“意合”:三个故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面临不同境遇和考验时心灵世界的斗争过程和崇高选择。作为独立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本来毫不相干,然而,却由于都指向和表现这种过程和选择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为故事之间省却了过渡句或过渡段,又不另加开头结尾,所以,比之过渡开头结尾不可或缺的体式来说,它的成文速度可以快得多,省下来的时间,就用来把人物、主题、语言等写得更突出、更鲜明、更精彩一些。

例文赏析2

心有天使诗意人生

人,作为万物之灵,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下,用心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信念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人之所以诗意,是因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显出人性的美丽。

洪战辉作为感动中国最年轻的人物,他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民,而是他们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爱的天使,心存责任之天使。”是的,他们用爱之天使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中国。

地承万物,心存爱的天使,方能成就美好人生;寸心载世,心有责任之天使,方能抒写诗意的人生之篇。今年或前几年所有的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曾用爱之天使诠释了生命,以责任之天使感动了中国,他们托起了中国明日之太阳,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望者。

是谁本着一颗报恩的心,是谁守望着偏僻的山村,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你让我们泪流满面。

用歌声动人,听者有泪;用行者之心动人,行者无疆。徐本禹,是什么驱动着你奔向贫瘠的大山?是爱的天使,是一种对社会报恩的责任感吧!你用软弱的肩膀支撑着倾倒的教室,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那些孩子。这本不是你个人的承担,而你却一心奔向大山,纵然你个人的力量不能让孩子们的眼中铺满阳光,但是你用爱点燃的火把,刺痛了人们的眼睛,同时也苏醒了人们的心扉。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让我们泪流满面,只因为你心中存有爱之天使!

是谁奔走在田垄间行医,是谁一心拯救人民。那透风的竹楼,是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你不是一只迁徙的候鸟,你是苗乡的天使。

李春燕,是什么驱动着你奔走在田垄间?你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医治,你是一个如花一般美丽,如水一样灵动的天使。人民记住了你的好,你用自己的信念与爱感动了中国。大哉,李春燕!

是谁在舞台上用心灵独舞,是谁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生活如一杯水,淡淡的,你得卑微地骄傲,幸福没有凭吊,你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千手观音,你是我心中的最美!

邰丽华,你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你的“开花衽”绽放出的花儿是那么娇艳,那么动人,你心中一定有自己雕琢的天使,一个让当今中国人民感动得流泪的天使,是吗?

风定落花香,永怀信念,用心地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诗意人生在落香飘香之时彰显出悸动的神韵。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抒情性散文,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全文围绕主旨,从“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选取了洪战辉、徐本禹、李春燕、邰丽华四个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们身上天使般的责任之心、报恩之心、执著之心和坚强之心,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这四个人物真实可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加上在列举事例时,叙、析、评处理得十分恰当,因而可以说,文章的论据是典型的,论证是有力的。在语言表达方面,富有感染力。通篇显得优美雅致,精彩流畅。

(三)文学底蕴是指文章从古今文学作品中吸取素材,或扩展细节,或演绎情节,或新编故事,以表达新的主题。

故事新编很新颖

一个熟悉的故事突然有了新的传说,当然能勾起心中的好奇。

故事新编就是这样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孔雀东南飞》新传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是因为看中他山一般的朴实沉稳吧!

(四)民俗底蕴是指在文章中表现出民俗文化特征,将生活中的文化传统精炼地表现出来,使文章富有较强的民俗文化气息。

民俗是文化的原生态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生动着的文化原生态。

从生活习惯到节日婚嫁,从口头交流到行站坐卧,明明白白的生活场景,象历史的插图一样清晰。

对传统节日的情感疏远是一个民族对节日文化的短视认知造成的,韩国抢注中秋节,应该是对中国人淡漠传统资源的警示。

人情与季节

(一)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是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侯,每到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口都空荡荡的,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

(五)文言底蕴指用文言文进行写作。

语言是酒杯

如果文章的主题是酒的话,那么语言就是酒杯。

语言是载具,盛满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琼浆。

文言文是古典的酒杯,精致、浪漫、古色古香,是用时间和艺术的机床深加工的名牌酒具。

儒兵辩

儒者,为人之道也。《礼记》曰“礼”,《大学》曰“德”,曰“善”,《孟子》曰“仁”。兵者,战伐之术也。《兵法》云“将”,“卒”,“攻”,“军”,司马法曰“杀”。然儒者未尝不论兵也,《论语》载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之信矣”;《诗》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且兵者亦尝论儒之道也,《六韬》曰“仁之所在,天下归之”。然此二者见事异哉?同哉?吾试辩之。

倾听“水之美”

闲来无事,我爱侧耳倾听。因为那里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凄凉,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壮,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愁绪,还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好。

然而,倾听也不过就是感受美好的一种方式罢了。

朋友,你是否倾听过江南低矮的屋檐下,柔和的雨滴轻轻敲打着冰冷的石阶?你是否倾听过黄河滚滚的波涛中,翻卷的巨浪搅动着浑黄的泥沙?你是否倾听过雨打芭蕉那点滴的哀怨?你是否倾听过海浪击岸那愤怒的咆哮?这些,都是水——一个弱者,也是一个强者所具有的独特美。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叹道:“女子是水做的骨肉。”多妙啊!毛泽东在《为女民兵题照》中赞道:“飒爽英姿五尺枪。”多美啊!不错,女子正如水一样,有柔弱,更有坚强!

马嵬坡上,蒙冤屈死,杨贵妃演绎的是无奈的凄美;铡草刀前,朱颜不改,刘胡兰展示的是不屈的壮美;纤纤玉手,含泪葬花,林黛玉透出的是哀婉的柔美;半身不遂,身残志坚,张海迪延续的是动人的绝美……

试问:有谁还敢说水是柔弱的?

如果没有水的刚强,哪来“水滴石穿”的神话?如果没有水的刚强,哪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果没有水的刚强,又哪来千人颂万人赞的汹涌大海?

听吧!英雄身上股股洪流在涌动,那是水的生机;苍茫大地倾盆暴雨在击打,那是水的活力;无边大海滔天巨浪在翻滚,那是水的激情……

人们常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其实,水亦如此。是水酿成了醇香美酒,才有了李白“斗酒一尽诗百篇”;否则,何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不羁?又何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

啊,水!你三分酿成温柔,七分化作刚强!你秀口一吐就是半个天地!

倒上三杯香浓的女儿红,不敬天,不敬地,我要敬你——水,还有你的巾帼姐妹!

朋友,倾听你身边平凡的水吧,你会感受到她是多么的秀美!“叮咚,叮咚。”“嘀嗒,嘀嗒。”你听到了吗?

朋友,学会倾听吧!请记住:只要用心倾听,你就能感受美好!

提高作文文化底蕴技法

诗词引用法

情景再现法

文化审视法

故事新编法

典型人物法

诗词引用法

诗词引用法是指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或现代诗词佳句,给人以厚重的诗香氛围。

诗词引用法分为两个层次:直接引用诗词文赋是基础层次,化用诗词文赋是高级层次。化用又分为句意化用和意境化用。

佳作展示

感叹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与岑参一起分担“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的怅惘,与刘禹锡共同感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变更,与陶渊明共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王勃共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春天时,赏玩“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胜境;夏天时,感受“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的超然;秋天时,在“天阶夜色凉如水”中“轻罗小扇扑流萤”;冬天时,欣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

感叹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看看吧!

佳作展示

朦胧中芳香扑鼻。是满园春色中,那枝出墙红杏的香甜之味,还是夏日荷塘那蜻蜓伫立的小荷所溢的清幽?是重阳菊花怒放,那怡人的淡雅之香,还是冬日山园小梅,凌寒傲雪浮动的暗香?

佳作展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的奇花,诗中的夏花,在杨万里的笔下妙趣横生,这是夏的生命,这是夏的标志,诗中的花,诗中的夏,诗一样的夏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的红枫,诗中的秋叶,在杜牧的笔下深邃悠远,这是秋的精神,这是秋的天籁,诗中的叶,诗中的秋,诗一样的秋暮。

情景再现法

情景再现法包括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情景、典型历史人物的活动情景、著名文学形象的行为情景、诗词歌赋的意境情景四种情况。前三种可归为同一类,统称为历史情景,后一种称为诗词情景。

情景再现法就是围绕话题,采用再现历史情景与诗词情景的方式,揭示话题内涵,表现文章主旨,反映社会生活。

秋雨悄悄来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题记

巴山的秋雨又悄悄来了。夜幕深,雨帘重。

苔痕青湿的石板上,商隐脚步匆匆。窄窄的油伞难避风雨,衣衫早已湿了大半,但他却浑然不觉,什么也顾不得,只有那磕磕撞撞的脚步声仿佛在细说着蜀道的艰难。

玄袍夜行人为何行色匆匆?原来是家隔万里的长安来信了。商隐叩开朱红色的门扉,绕过迂回曲折的走廊,忙唤书童取来家信。

佳作展示

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下,打开信笺,商隐的脸上浮上一丝微笑。晕黄的灯光在信上铺展开来,看着妻子娟秀的笔迹,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妻子王氏的形象随即浮现眼前。

“远在东川节度使的夫君,何时抽空回家看看你的妻儿?每每对镜,抚鬓暗伤,真希望卷起珠帘,你能出现在眼前……夜转西廊入犹寒,你须多穿点衣服,提防为风露所伤……”

窗外,秋雨悄悄落下,带着惆怅。

秋雨悄悄来了

读罢家书,商隐思绪万千。想起当年踏青归来骑白马,一日看尽长安花,……而今……唉!妻子呀,你可知否,我就像蜡炬,为你流干一腔热泪,这样的情意你是否知晓?

窗外,秋雨仍悄悄落着,不知不觉却丝丝入扣,缠缠绵绵全是诗人的愁和苦。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落木萧萧,雨帘濛濛。

佳作展示

削弱的诗人伫立在窗口。无奈人间总是离多聚少,命运又似飘零不定的落叶。

青鸟难凭,锦书难托。虽曾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但这其中的满腔愁苦,又岂是这悄悄而来的秋雨所能理解的?

窗外,秋雨依然悄悄地落着。

故事新编法

故事新编,在准确把握话题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的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反映社会生活。巧编故事的方法有:现代法、扩展法、续写法、评价法、翻案法、逆向法等。

新孟母三迁

孟母者,年方十四,就读于市一中,现为初中学生。其家位于离校十多里远的市郊,从那儿到一中又没有公交车。因此,孟学每天清晨起来得赶十多里路才到学校,长次以往,孟学上课时打起了瞌睡。

为此,孟母毅然决定,为了孟学的学业,将家搬到一中附近。孟学欣然同意,不再以去学校为烦恼了,上课不再打瞌睡,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孟母为自己的决定深感高兴。

请欣赏

而后不久,孟母却发现儿子放学时间比以往迟多了,心中甚是疑惑。于是,到学习一问,却发现时间并没有改,而学校与家的距离这么近,走路最慢只要用十分钟。孟母大为疑惑,速明察暗访,终于,在自己家门口的一家网吧里找到了儿子。那时,发现儿子正与一帮同学在大叫着玩电脑游戏。对于报纸上那些触目惊心的因玩电脑游戏而堕落的事件,孟母很担心类似的事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于是,孟母将孟学叫回,彻头彻尾地将他骂了一遍,然后非常坚决地做出了又一个搬家决定——搬回市郊。并且,规定了孟学的回家时间,还要孟学作下保证不准踏进网吧一步。

新孟母三迁

这样,孟学老老实实地过完了初一、初二、到了初三,学校却作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在校内开网吧。这个消息如同一枚炸弹轰的在市内传开。孟母也对此大为惊讶,于是,她在第一时间赶到学校了解缘由。从学校出来的孟母春光满面,迫不及待地将儿子拉动跟前,宣布以前的禁令取消了,还告诉孟学,网络是当今迅速发展的一门技术,未来的人才都应对其有所了解,所以现在允许孟学在闲余时间去上网。但是,在上的同时,玩游戏是要适度的,不可沉迷。网络上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平时学习中有些想要查阅的资料,上网查是非常方便的,还有……

一番话语后,孟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又一次宣布:将家搬入市中心。邻家的问:“你儿子都初三了,还让他去上网,这次又搬到那样嘈杂的市中心,这样行吗?”孟母潇洒地答道:“家庭教育不是禁,而是引导教育,让孩子自己试着适应社会!所以,这次搬家是对的!”

请欣赏

文化审视法

作文时除了有大量的文化材料的积累外,最关键的还要有文化的精神、文化的眼光和文化的品位,要懂得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话题,我们姑且称这种方法为文化审视法。

佳作片断欣赏

茅庐未出,便知天下三分。南阳卧龙,三试刘备爱才之心,“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草船借箭,神机妙算,赤壁之战,天下三分。最是痛惜刘备不听我孔明之言,火烧连营七百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出祁山。一手难撑天下,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孔明的才智,武侯祠香火不断。

风吹千年不息

历史的风吹拂过五千年后,依旧在今天吹拂,夹杂着曾经诗人多少的无尽情思。凛冽的寒风中诗人的忧伤和悲壮,正如那“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悲痛,也有在风中和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不就是那“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时与老乡偶遇的满心欢快。风中流泪,风中欢笑,风记载了诗人的千种风情。风吹在千年后的今天,一样会引起人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

春风是柔和的温暖的,但在“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尽管春风吹拂,春光又新,可早已物是人非,江山易主,谁人能体会春风的暖意,谁人能知道那一江春水中流淌的是什么。也许这只是一位堕落君王的悲哀。

赏优秀例文

可面对物是人非之时,即使不是君王,不也有自己内心的忧伤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春风吹过满树桃花,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却给了诗人不尽的凉意,一种凄凉,或许桃花是笑诗人自己吧。同样是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一样是悲哀的气氛,“春风又绿宫墙柳”的悲哀总让人泪光涟涟,春风吹绿了柳条,却也吹走了曾经美好的日子,那双魂牵梦绕的红酥手永远地离去了,不能同在春风中琴瑟相对,诗词相和了。风中留下了诗人的缠绵的忧愁与悲哀。

呼啸的风会让人感到它的雄壮。寒冬中肆虐的寒风不一定是冰冷的。古代文学中大多有悲秋的基调,文人骚客因秋风而临风落泪。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却无比快慰,他的笔下,秋意盎然,辽阔壮美,毫无萧瑟凄凉的意緖,秋风在他眼里是悲壮的。可在另一个时代,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面对冰冷的易水,场面却悲壮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可以让人想起当年荆轲的英雄气概,没有亲身经历,也能让人身处其中,面对寒风,潸然泪下。而面对那隐晦萧瑟之状,不能不触景生情,让人情不自禁想起杜甫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风云连天接地。

如果说荆轲的气概是让人敬畏的,那么那些誓死报国,却报国无门的诗人也是令人敬畏的。“铁马秋风打散关”,不就能说明一切吗?尽管秋风萧瑟,年虽老迈,仍怀着驾船迎敌、驰马冲关的战斗理想。每个朝代的灭亡都是衰败的景象。当万里河山,只有东风呼啸而过,留下夕阳残照之时,怎不让人一阵凄凉,“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曾经的辉煌,只剩下东风呼啸。徐诨闻咸阳城久矣,当他到了咸阳,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之时,只有对历史变迁发出无限的感慨。

风吹千年不息

风给人不只是悲,它也是喜,是留恋,是思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胡马依北风”,是借风表达对朋友、对故土的留恋,风在诗人心中掀起一圈圈涟漪。“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诗人的孤凄,诗人的想念。“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诗人绵绵不绝的思念寄托给了秋风。

风,是喜是悲是苦。风吹过心中,又会奏出千百种乐章。风,在诗的海洋中吹着,千年不息!

典型人物法

典型人物既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形象,文学形象当然包括古今中外所有有一定影响的作品所塑造的文学典型,如唐僧、孙悟空、白骨精、关羽、诸葛亮、林冲、宋江、李逵、林黛玉、贾宝玉、祥林嫂等等,了解这些人物的重要经历或逸闻趣事,写作时或引用他们的故事作论据,或延伸他们的故事表达话题内涵均可。

典型人物法最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是单一人物成篇,一是众多人物成篇。

单一人物成篇可以选取历史上或文学史上一个典型人物,运用描写、叙述或议论等多种方式表现话题。众多人物成篇可以选取与话题有关的多个典型人物,采用小标题或排比段结构等多种形式表现主题。

佳作片断欣赏

她回头,看见秀美的大唐江山在苍茫的古道上渐去渐远,她分明听见家乡那声声燕子的呢喃,那声声亲切的呼唤。但拭干眼泪,她告别繁华,告别亲情,去塞外播种和平的种子。她的韶华在这满目的黄沙中消逝了,她的美貌在这千古的冰冷里黯然神伤。回眸,是告别时的坚毅,是那凤冠霞帔后的祝福。漫天的飞沙似在哭泣,枝头的苍鹰似在落泪,谁看了文成那欣慰的面颊?

小试牛刀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叶一枝看出整个世界的变化。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食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

请以“一叶一枝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