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汉臣氏益生菌怎么样】至死不失气节的汉臣——黄权

【汉臣氏益生菌怎么样】至死不失气节的汉臣——黄权

时间:2021-02-15 21:02:25

相关推荐

【汉臣氏益生菌怎么样】至死不失气节的汉臣——黄权

川人好学所以川人多才,当川地注入文化养分的那一天起川人就在学习。他们生在山里长在山里,山是他们的家山是他们的魂。他们也得益于山给他们的保护,所以即使三国这样战乱的时代到来,他们的日子也是相对安逸的。当荆州士子们在田野间成长的时候,西方的益州士子们也在山林间成长起来。

可惜的是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的成长过程我们永远无法知晓,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让人遗憾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个人,黄权。黄权的过去埋在了山里,当他出场的时候恰恰是益州发生改变的那一天,那一天刘备在和孙夫人聊天,那一天诸葛亮庞统在奔波内政,更重要的是那一天张松正在劝刘璋引刘备入川对付张鲁。

黄权的眉头一紧,向刘璋劝谏道,刘备威名在外,现在请他来,如果像对待手下那样对待他,他肯定会不满意,如果像对待客人那样对待他,那么一山又怎么能容二虎。如果客人安如泰山,那么主人则形同累卵了,现在只应该紧守边境等待时局稳定。黄权的劝谏很切中要害,但偏偏这样一针见血的犀利言辞打动不了脑残的君主。刘备何许人也,英雄也,刘璋何许人也,庸主也,天下哪有庸主请英雄来给自己当看门狗的道理。偏偏这种浅显的道理刘璋看不懂,刘璋看不懂有贤臣用最好的言辞警醒他他还是不懂,不懂就算了更有甚者他还把黄权给外派了。

刘璋成功的做到了开门揖盗外加亲小人远君子,做到这份上还不败落也难。一步步走向失败之后,坐在高唐上的刘璋无助的看向门外,外面已经被刘备的各种旗号遮住了双眼。大势所趋之下,刘璋的旗号纷纷倒下,人们都在喜迎新世界,可能刘璋自己也没注意到,在被湮灭的远处,被外放的那个叫做黄权的人,他的旗号依然是刘璋。

等到知道刘璋投降了之后黄权才投降了刘备,刘备假黄权为将。裴注里有一段对黄权的评价十分到位,忠谏于主,又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黄权做到了一个忠臣该做的,他足够到位足够对的起刘璋了,毕竟很多事情不是他所能改变的。

刘备还没喘口气呢曹操就把张鲁打跑了,黄权这个时候进言让刘备接应张鲁,汉中是益州的门户万不可失。刘备派黄权领众将前去迎接张鲁,在路上张鲁就已经投降了曹操,黄权没有成为那个带领刘备进入汉中的人,但是最终占领汉中也是黄权的谋略而并非法正一人所计。

黄权的史料如此之少我们只能扣细节去推敲那些没有写在纸面上的东西,黄权到底在刘备身边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呢?亲信近臣。刘备坐镇益州之后,在身边能直接说的上话的都是心腹之人,诸葛法正赵云等辈才有这个资格,这个资格黄权也有。并且刘备非常信任这个新人,让他领众将支援张鲁可见一斑,也许是黄权的才气折服了刘备,也许是贤臣为刘璋所做的那些被真正的明君看在了眼里,总之黄权很荣幸的成为了除法正之外对于刘备来说最亲信的新人。

然而时也命也,黄权并没有享受太久和刘备的相濡以沫。刘备一路走高成为皇帝,但是局势并不乐观,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发动了伐吴之战。当此成败存亡之机,黄权又站了出来扮演劝谏者的角色,黄权只点了一个关键,进容易退难,伐吴之战是风险极大的,那么就让我来当陛下身前的盾牌吧,黄权想自己当前驱刘备坐镇后方。

但是事与愿违,和刘璋那次一样,自己的主上并没有听从自己的建议。刘备让黄权当镇北将军都督江北军以防备魏军,虽然刘备一意孤行并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但是刘备是足够信任和亲信黄权的,最终安排黄权统众为侧翼,此为黄权第二次为帅,刘备在世时让其统众为帅的将军除了关羽诸葛亮还有哪个?只能说君臣缘浅,一次未采纳建议竟是永隔。夷陵之战刘备输的极惨,应了黄权的话,进来容易回去难,千辛万苦洒了多少热血刘备才活着逃了出去。

在江北的黄权眼巴巴的望着江南,只看到更多火光只听到更多喊杀声,自己却孤寂的成为了一个局外人。黄权自己的局面也非常不好,道路隔绝的黄权成为了没有妈妈的孩子,荆州彻底的没有了蜀国的颜色,自己成为了夹在魏吴两国中间的一块骨头。要么战死要么投降,黄权怕死么?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是也许又不是。但是黄权是整个军队的统帅,他一个人抉择着全军的生死,这天旋地转的世界,包裹在身边的是一个个将领和一个个将士。黄权没有做一个艰难的决定,而是做了一个情理之中的决定,北降魏国。假使当时是两国争雄我相信黄权会殊死一搏,现实是还有一条活路可以走。

刘璋没福气,刘备也没福气,但是刘备不是刘璋,司法部门要依法抓捕黄权的妻子儿女,刘备却说是自己对不住黄权,而黄权没有辜负自己,对待黄权的家人还像过去一样。历史上的刘备并不是影视剧里那个爱哭鬼,历史上的刘备是那个坚韧不拔的草莽英豪,历史上的刘备是那个沉默寡言的王者,历史上的刘备更是那个处处留心处处有心的仁者。在政治舞台上,在尔虞我诈的戏中,刘备是一个角色,他一生都需要做这个角色要做的事情。而性情这种东西是和那些东西是无关的,说到底只是个私人的东西,只在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只影射在一个人私下的形象上。

而那天各一方的那头,曹丕向投降的黄权问道,你弃明投暗是在仿效陈平韩信么?黄权答道,我以前受刘备大恩,不可投降东吴,回蜀又无路,只好前来投降。并且败军之将免死都是幸运,哪里敢效仿古人。可以说黄权虽然二异其主但是一直都保有一个臣子该有的节操,在我们大众的意识形态里总是对别人苛刻而对自己仁慈,我们喜欢惯了自己难了别人,学会将心比心是每个人一生都要参悟的课程,对别人将心比心别人也会对你将心比心,那么这个世界就真的可以美好很多。

曹丕很喜欢黄权这样有节操的人,就像刘备当初很喜欢黄权这么有节操的人一样,一个人如果真的好那么不管到哪里都会得到赏识。所以当我们面对指责时先不要气愤的埋怨别人,而是审视自己是不是身上哪里确实不好,每日三省吾身看看自己身上是否有尘埃。假如大家都觉得有问题那么自己可能确实有问题需要改进,那么就拿出扫把打扫打扫自身的污垢就好了,其实很简单的,一切只在于心态。

黄权是个大人物,曹丕也像对待大人物那样对他,高官厚禄不说,还让他陪乘。曹丕也很信任和亲信他,有些人可以被所有人信任,因为他们值得信任。蜀国投降的人有人说黄权的家人被杀了,这也许是曹丕的伎俩,也许只是流言,曹丕诏命发丧以示爱。黄权却对曹丕说,我和刘备诸葛亮推诚置腹,他们明白我本来的意志,这种流言应该不是真的,请等待以后出现确切的消息。黄权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并没有发丧,而结果和他所想的一样。虽然天各一方,虽然有缘无分,但是君子相交所交为心,交心所以知心,知心说简单点就是知根知底。刘备和黄权君臣相知若此却如此福薄,让人嗟叹。

不久刘备过世的消息传来,蜀国那边凄苦惆怅,而魏国朝堂上百官们都在向曹丕道贺,唯独黄权格格不入的站在那里陪着蜀国凄苦惆怅,其实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是黄权。这一切曹丕都看在眼里,他观察到黄权的器量,试着像个嫉妒的小姑娘一样,去吓唬吓唬自己的男朋友。于是让手下诏命黄权前来,黄权还没到的时候频繁的派手下催他,巷道之间人马交错一片混乱,这种慌乱更助涨了出大事的氛围。黄权的手下们可都慌了神,这是什么情况,降臣这么傲气小气的曹丕不会要把黄权拿下吧。

纷纷扰扰的乱世,纷纷扰扰的官场,纷纷扰扰的人们,纷纷扰扰的心,一切的纷乱之间黄权却一直优雅的活着。黄权稳稳的迈着自己的步子走向曹丕,没有分毫的色变,有的只是一种让人钦佩的优雅。虽然现在来看黄权一生平安,但是当时除了曹丕谁又知道黄权是否能活着走进去再活着出来,黄权自己也不会知道,但是黄权不在乎。其实黄权并不怕死,只是时势使然自己的路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人不能选择脚下的路但是人是可以选择自己以什么方式活着的,黄权有自己的原则和活法,那个一直大大气气昂首阔步的刚硬背影就是汉将黄权。

英雄惜英雄,有才之人欣赏有才之人,这是天下常理。司马懿除了欣赏诸葛亮也欣赏黄权,问他蜀国像你一样的人物有几个?黄权笑着谦逊的说,鄙人配不上你这么看重我啊。司马懿经常给诸葛亮写信,对手相交是那个可爱的时代的常态,司马懿评价黄权是个爽快直接的人,每每谈起诸葛亮总是赞不绝口。司马懿一句话把黄权和诸葛亮都夸的不行,这是他心里由衷的赞叹,假使没有国家之分身份之别,这些才子佳人们的相交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但是话说回来,这样奇怪的时代奇怪的相交才造就出这样异样美丽的友谊。

黄权在魏国的地位提升没有受到丝毫成分的影响,这源于他个人的人格魅力,他折服了帝王折服了同事,他造就了一个新职位,开府。曹丕死后曹睿上台,他像他父亲一样小坏,带着点故意的意味问黄权,天下鼎力何地为正?黄权虽然一生换了三个阵营,但是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气度放下来,面对如此难题机智的黄权假托了天象一笔带过,当以天文为正。想让黄权像一个小人一样战战兢兢曹丕没做到,想让黄权像一个小人一样说魏才是正道曹睿也没有做到。读书人最不能夺走的就是气节,黄权终其一生做到了,所以人们原谅了他的失节,因为他值得原谅。

这就好比不是处女的女人就没有了节操么?这就好比不是处女的女人就不忠诚了么?世事难料世间无情,有时候很多事情很残酷,残酷到一些想一生一男子的弱小女子无法达到最初的想法。黄权的一生和这些女人一样,他们本想努力一生为一人,却不曾想路走到一些时候竟然真是只能如此这般,我命由我不由天么?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黄权一生平安死在了魏国,但他却不是魏国的车骑将军,汉镇北将军黄权死的时候想的一定是刘备和诸葛亮。

唉,早岁那知世事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