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精选11篇)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精选11篇)

时间:2023-10-03 01:10:5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精选11篇)

保护环境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需要认真梳理并整理所需总结的内容。下面是一些总结的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篇一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上《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篇二

数学教学的归宿是: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会学。会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并在应用方法中感悟学习方法的优越性,进而使学生心里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让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

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成功体验和生活体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在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再现时,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冲动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做“风车”,让学生拼摆各种图形、设计地板砖的花样等,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时,教师采用先猜测再证明的方法,先用眼看边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已有经验想办法证明自己说的没错。从而是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篇三

虽然我是数学老师,但是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我也非常关注和重视一年级学生的拼音以及识字,我们会发现识字教学无处不在,我们一年级教学就是一个教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同。

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

一个好的教师,每节课除了能够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之外,还理所当然应该以自己流利准确的语言,丰富广博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经常能有一些意外的收获。而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加强,导致学生在有些数学问题上表达有些过于复杂。

一、平时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没有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很多一年级学生还停留在学前教育的状态,思想以玩为主。

二、对作业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作业量比较少,以至于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已学的知识点。

三、对于差生也没有进行针对性辅导。

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期中考试之后,我就作了深刻的反省,不断拷问自己,并从中获得了新的教育启迪。

一、加强自己的授课能力,让学生真正投入去学,学而不忘。

二、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并做到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及时辅导差生。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形成一股良好的学风。

四、对于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将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抓。

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的教育之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继续迎来一批又一批新的学生,将继续上好一堂又一堂的课,将继续面对一个又一个预想不到的教育难题……但只要我保持着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我就会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篇四

本节课内容-矩形的性质,整个课按矩形的定义—矩形的性质(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例题讲解(总结特殊结论)—当场练习的流程进行讲解。整节课目标明确,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比较流畅,知识点很自然地串联在一起;课堂目标完成良好,学生的反映力和做题的正确率都比较乐观。但是课堂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这说明了备课不是很充分,这也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缺点,总是在课堂中讲个不停,语言多了,重点就不够突出!下定决心,把握好每节课,争取做到语言简明扼要、不重不漏。

那就是我把矩形的性质和矩形的对称性分开了,而矩形的性质本身就包括的对称性,这个反映出对知识的不熟悉,备课时得把握教师用书和新课标。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定会时时提醒自己,同样的错误不能在犯第2次。另外一个感触就是学生的表现让我领悟到教师不应该把学生一棍子打死,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给你的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他们定会还你一个意外的惊喜!我们需要这种惊喜,那么学生就更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篇五

师:你认真看了知识窗的内容,其他同学有什么补充?

生:老师,维达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呢?

听到这位学生的这个问题,我真是从内心中觉得非常失败,因为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把“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当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

所谓简洁性,就是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洁、概括的特性。我们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因为用字母表示数具有其他方式不具有的优越性———简洁。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都揭示了这个用字母表示数的用用。如人教版教材《用字母表示数》中摆小棒的例题:摆1个三角形要用1×3=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要用2×3=6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要用3×3=9根小棒……这样无限地摆下去,用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一个办法,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上述摆小棒的根数呢?用字母表示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难题,即表示为a×3。

京版教材《用字母表示数》中的例题:数青蛙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无论怎么表达都无法穷尽世界上所有青蛙、嘴、眼睛及腿的数量,但通过一个简单的字母就可以用一句话解决上面的难题:a只青蛙就有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这就是用字母表示的优势,能简单明了概括所有与此相关的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魅力,相信他一定会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可惜,在课程实践中我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仅仅把它当作一项教学任务来完成,教师自己体会不到其中的奥妙,更谈不上引领学生体验其中学习的快乐。

看来通过我这节课《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也就是说我在制定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问题。

(黑板上出现了左右两列数,通过猜数游戏翻出左右相对应的每组数,在通过左边的数和与它相对应的右边的数的关系,让学生举例子说一说还有哪组数也具有这样的关系,生举了很多例子)。

师:你能想个办法表示出任意左边的数和与其相对应的右边的数吗?

(生独立思考)。

生:左边的数是a,右边的数是a+10。

师:你能说一说a可以表示哪些数吗?a+10又表示哪些数?

生:a可以表示23a+10表示33。

生:4555.......

师:我们刚才举得例子都是整数的,还有其他的数吗?

生:23.633.6。

生:105.7106.7....

师:这些都是小数的例子。还有不同的例子吗?

生:1/41/4+10。

师:这些都是分数,那你们能说一说用字母都可以表示哪些数吗?

生:整数、分数、小数,任意一个数。

师:为什么要用字母来表示左右两边的数而不用刚才我们举例子说的哪些数来表示呢?

生:因为用字母来表示可以表示很多的数。

师:没错,用字母来表示数既简洁又具有概括性。

最近也听了几位老师将的《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我特意认真倾听和分析到别的老师在讲这个环节时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其中有一位老师的教学环节特别让我佩服。

师:(出示a+b=b+a)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呢?

生:加法交换律、

师: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

生:加法交换律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出示定义:加法交换律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谁能举例子说说?

生:3+4=4+3(学生举了很多例子)。

师:这个加法交换律为什么不写成3+4=4+3,而非要用字母表示呢?

生:3+4=4+3只能表示其中的一种情况,而用字母表示可以有很多情况。

师:你能再举例子说一说a+b=b+a能表示哪些情况吗?

生:5+7=7+51000+20=20+1000.......

生:3.4+7.2=7.2+3.5.....

师:那你们能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比用具体的数来表示有什么好处?

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可以表示很多种情况,而用具体的数来表示只能表示其中的一种情况。

师:你说的意思老师用一次词语来表示就是“概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概括很多种情况。

出示:加法交换律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师:请你比较这两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二种用字母表示的方法,如果用文字写很长的话就不好写了,而用字母来表示就好写了,很简洁,很容易记住。

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上面两个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感悟与体验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让课堂成为学生“做数学”的天地。很明显,片段2的教学是真正在让学生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就是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

1.深入研究教材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准确把握教学活动的目标,这是展开教学活动过程的前提。我们知道,教材内容的编排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础,从最初的意义上说,“表示数”就是“代表数”的意思。本段教学内容中,教材通过对已经学过的运算定律的不同表示方式(用语言和用字母表示)的比较,使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比用语言表示更具有概括性,也便于记忆,便于应用。而上述课例中的教学活动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虽然也有字母表示的形式,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所蕴含的“简明易记”。

2.课程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应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的“再创造”的过程。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必须克服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以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以数学的思维去探索、以数学的方式去应用。要像片断二中的教师那样,踏踏实实地耕耘数学课堂,给学生一双明亮的数学眼睛,让学生会举一反三,学会思考。

通过对这两节课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搞好课堂教学应做好以下几点:

a)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以及应用过程。

b)教师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活动。

c)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篇六

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灵活运用差。教学中要从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抓起: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处,教师要从课前预习、学习态度、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解题后反思等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班学生有一半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老师督促,回家家长不说就不认真去学习,这样教师就要和家长共同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

记得我刚教这个班级的时候每当上课时同学们还没有准备好这节课该用的书啊练习本啊之类的,等我说上课了才开始稀里哗啦的拿书,更不用说提前预习了。开始我很是生气,感到不理解,上了几年的学了怎么这样的好习惯都没有养成呢,于是我就和同学们说下次在上课之前一定把这节课该上的东西都准备好,放到桌子的左上角,这样会节约时间的。下次上课一部分同学听话了,还有部分同学没按要求去做。我就表扬了做的比较好的同学,下次再上课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很好。所以说老师是最好的引导者。

二、关注留守儿童。

对于农村来说现在的父母多数外出打工,孩子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导致在老人的宠爱下,放任自如,家庭作业不闻不问,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时候老师就成了最好的父母,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要关注这类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更要严格要求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极大的兴趣。我们班有一个这样的女孩,爸爸和妈妈都在外地打工跟着爷爷奶奶,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平时她的零花钱是最多的,但是就是不认真学习,平时我留的作业总是不写,理由很多,要不就是弄丢了。我就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课下我和她交流让她感觉到老师很亲切,老师很喜欢我,这样她就不好意思不完成作业了。还有该表扬的时候我就表扬她,让她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是有地位的,这样她的学习成绩很快提高了,作业也认真的完成了。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甚至自己都不会,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是唯一的学习者。所以在我的教学中定期开展“我想对老师说……”主题活动,让学生说自己在学习中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所遇到的困难,这样就得到学生的信任,感觉到老师的爱。每天的课外活动时老师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这样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我就成了孩子的伙伴好朋友。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四、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教学方法。

1、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小组比赛看哪组得的小红花多““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比如在我的课堂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一次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这节课时我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的高,连平时学习不听课的学生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从那时起我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差每个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不能每节课都使用,我就选择用多媒体上比较好的课找机会去上。学生参与的热情高了,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五、让数学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如,“广播操比赛,我们班男生22人,女生24人,怎样设计队形的问题”让学生面对这样的实际问题自己去设计想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体验到每个环节都与自身的生活有关都那么有趣。

这样就将课堂教学还原成一种课堂生活,不在呆板,不在僵化,师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共同发现,共同研究,共同创造,共同体味数学的魅力。今后要努力打破那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程序,还课堂生动活泼的场面。

六、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热爱,因为他们经常在人格上得不到尊重。这时老师更应该爱他们,并且爱得深、爱得真、爱得持久,才能改变他们对人对物的态度,从而产生不改正错误就对不起老师的心理。教师的爱心、尊重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后进生,善于利用“闪光点”作为推进后进生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使后进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任何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教师若能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那必然会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效果。

总之,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把知识更好的给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一条实实在在的教改之路。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篇七

一、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

从本学期一开始,我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我班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二、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练习形式,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在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数的概念,领会计算方法以后,还必须通过及时的,充分的练习,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我十分注意选择练习形式,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同时又便于教师及时检查。除了采用集体视算、听算之外,还改进了过去教师出几张卡片选几个同学口答的练习形式,要求学生制作1—20的数字卡片,并统一涂色要求。例如,教师出“9—6”的卡片,学生就纷纷举起黄色的“3”卡片作答,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教师从卡片颜色上很容易检查。我们还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出示的一些算式,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然后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把数字卡片贴在相应算式上。这种练习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四、练习要有针对性,更要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规律。

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是一些不同题型的计算题,如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的有对又快;在圆圈中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在方块中填上合适的数……在不同的题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目:2-2,7-7,9-9,10-10,13-13,4-0,6-0,8-0,0+2,3+0,11+0……先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思考,你能把这些题目分类吗?怎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在分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中,学生可以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这些规律。

五、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夺红旗”比赛,就是将山画在黑板上,山上有3条路,每条路上有6道算式题,抽出18位“登山队员”,分成3组,每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对的一组为赢,可夺得一面小红旗。这样,让学生在“玩”中练,既能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接力计算“比赛,分组进行,每组人数相等,各组竞赛题相同,开始各组由第一个计算,接着交给第二、第三……,直到做完为止,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学期结束前,还可以出示这一样一组口算抢答题:

9+2+18+6+25+7+3。

5+4+57+4+62+5+8。

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初步知道像这样的连家题也可以“凑成十再相加”,同时又初步渗透了加法的交换律,这样的竞赛题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六、高学生计算能力一定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这表现为:抄错数、看错符号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里还要重视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以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不管是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形式多样的练习和良好的习惯相结合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篇八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何上出好课,我认为: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加以总结和提炼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首先要认识到反思“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实践+反思=成长。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其次,我们要反思哪些内容呢?任何与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反思的对象和内容。但一般而言,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比较、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教学机智与灵感、课堂互动情况等,是反思的主要对象。通常,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确定反思的内容。例如,根据教学活动的顺序,分阶段确定反思的内容;根据教学活动涉及的各种要素,确定反思的内容。当然,不同的角度之间一定会有交叉。

另外,在反思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若干自己感受。

深刻的内容,有侧重地进行思考。

一、根据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如何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逻辑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学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况,设计哪些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这些思考和预设是否与教学的实际进程具有适切性进行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数学双基、发展数学能力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的双基、发展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的“教”,又包含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统一的过程。从“学”的角度看,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发展智力、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也是理性精神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其中,教师、学生和教学中介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学中介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反馈和教学环境等子要素,其中的主体是教学内容。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特别要反思是否把时间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情况;是否启发了学生提问,学生提问的质量如何;问题是否恰时恰点,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核心概念的“解构”、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准确、到位;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活动是否高质高效,有没有“奇思妙想”、创新火花,有没有抓住这种机会;是否渗透和强调了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价值观因素”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并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展示;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教师语言、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有什么反应;各种练习是否适当;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等。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双基的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数学的科学、人文价值的认识,以及理性精神的养成等诸方面;后者主要考察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的变化,个人教学经验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其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行为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

4.对个人经验的反思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学经历,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归纳和概括,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使之成为有一定普适性的理论。没有经过教学反思的经验,其意义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只对个人经验作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得到深层次解读,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只有对经验作出解释后,对经验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形成经验的过程既是对经验的解释过程也是对经验的理解过程。在教学反思实践中,可以使用“反思档案”,其中包括:一是忠实记录并分析所发生的种种情况,使之成为文本形式的经验;二是对文本经验本身不断加工和再创造,使经验得到升华,改善教师的理念与操作体系,甚至可以自下而上地形成新的教学理论。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篇九

清末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由此可见,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对于个人与国家的未来都至关重要。

一、改变思想认知,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学生的基础义务教育建设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许多残存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目前在我国许多边远地区,仍然对于学生的小学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不够。为了祖国的发展与学生的未来,国家与社会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认知,积极致力于小学生的基础义务教育建设。以一所普通的村办小学为例,虽然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校园的基础设施落后,但是学校领导依然要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加强自身的思想方面的建设,积极倡导“让每一农村孩子都有学可上”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把村办小学越办越好。学校领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思想建设。学校领导作为村办小学一切事物的主导者,要为村办小学其他教师起到表率的作用。所以学校领导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地把“弱小的”村办小学一步步壮大。例如,学校领导可以定期开教师例会,在例会上学校领导与其他教师一起研讨在学生小学义务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其他教师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知识特长,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让学生接受更好的科学文化知识。

2、发挥自身才能学校谋福利。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村办小学总是“缺砖少瓦”,导致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害。村办小学的学校领导在向更高级别教育机构,如市教育局做工作汇报的时候,可以发挥自身才能,请求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加大对于本校的教育经费投放,以便更好地完善村办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设备的完善,提高村办小学对学生的教育质量。

二、加强教师教育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由于村办小学教学条件简陋以及教师的待遇不高,使得村办小学很少有专业教育水平高的教师前来任职,从而导致村办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现象的出现。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加完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目前村办小学中教师的专业教育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的方法。教师在为学生授课的过程中,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的目的;同时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正确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并完善他们自身的知识体系。基于村办小学的教学实际,提高教师的专业教育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教师加强自身教育。一个对学生拥有强烈责任心的村办小学教师在发现自身的专业教育水平有所欠缺的时候,一定会主动地去弥补自身专业教育体系上的漏洞,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教育水平。例如,村办小学数学教师在闲暇之余,可以熟读《小学数学教学要领》这类书籍,并把从书中受到的启发运用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的目的。

2、学校开展教师教学大赛。村办小学为了检测教师对学生的的实际教学效果,提高他们的专业教育水平,可以定期开展教师教学成果评比大赛。在教师教学成果评比的过程中,一般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比较对象,看看哪位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成绩更好。让教师在心理上产生“攀比”,激励他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对自己学生的教育质量。

三、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提高学生教育质量。

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完善的监督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很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办小学虽然教学条件简陋,但是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反馈机制,这样才能让村办小学各项事务正常运转起来,最终达到提高对学生的教学质量的目的。监督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同时也方便了学校领导与家长双方对学生在生活与学习等各方面的保护与管理,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对村办小学这段学习时光充满美好的回忆。具体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如下:

1、学校领导的监督作用。学校领导作为学校一切事物的“统领者”,对于村办小学的一切事物,都要从管理水平上负起责任。学校领导大到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管,再到学校基础教学设备的监管,小到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监管,学校领导都要负起责任。在村办学校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体制,为教师分担监督的责任,从而帮助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家长的反馈体制的建立。家长作为学生的课堂外的第二任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学校进行交流互动。让学校教师清楚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让家长知晓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家长反馈机制的建立,加强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他们两方面都更好地清楚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利于他们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达到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的目的。

3、学生自评体制的建立。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状况最为了解。学生及时地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并把评价出来的结论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自评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科学文化知识,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以此来弥补因为村办小学教学条件简陋,而产生的与其他学校之间的的教学差距。

结语:虽然村办小学教学条件简陋,教师专业教育水平不高,但是通过学校领导加强自身思想建设与监督力度,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教育水平,家长时刻与学校进行沟通,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等各式手段,最终还是可以达到提高村办小学教学质量,让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篇十

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新课导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一节课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合适的导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适的导入,有承上启下,降低认识坡度、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等手段,营造适宜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提高自己。

(2)创设氛围,主动探究。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视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而以往认为一节好的课,就是教学目的明确,课堂教学结构严谨,突破重点难点,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而现在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是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思考、争论中发现新知,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成为参与数学活动的一分子。

(3)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讨论与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以上几点在本节课中体现得较好,获得了成功。

不足之处: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虽有学生主体性的学习但是还有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的读法。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篇十一

组合图形面积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些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你是怎样分的?(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第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长乘宽);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运用分割或添补法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但在展示学生分法时,忘记了将在巡堂时发现的个别学生的分法是由于找不到相关条件无法计算图形面积也进行展示和集体讨论为什么,这是不足的地方(如果当时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展示汇报不同的分法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总结优化出哪种分法更利于我们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或者哪种分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更简单,然后就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图形的面积,可能后面的环节就不会不够时间)。

学生汇报了不同的分法后,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图形的面积计算,然后让学生汇报展示,从中小结优化出那种分割法或添补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更简单。这个环节花的时间比较多,跟前面的环节有类似,结果后面的时间很紧。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要多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容设计,尽量紧凑,及时发现问题和作出反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