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居住空间绿色环保论文通用(优质9篇)

居住空间绿色环保论文通用(优质9篇)

时间:2024-02-03 10:35:50

相关推荐

居住空间绿色环保论文通用(优质9篇)

绿色环境论文

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我们也应注意科技对我们的影响。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休息时间,可以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居住空间绿色环保论文通用篇一

摘要:博览建筑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的标志,向世人传播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现代科学技术等信息,并通过所传达的信息来增强民族意识,宣扬政治主张,提高民众审美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民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提高人类文化素质、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重要文化基地。作为设计师必须要研究博览建筑的内在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来把握其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主动性。

关键词:博览建筑;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内在特色;文化内涵。

博览建筑是对自然、历史、文化、学术、科学技术的实物与标本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的公共建筑,根据博览建筑其展品的不同性质及向人类所传达的不同信息可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美术馆、艺术中心等。这类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除了有相同之处,还有各自的文化内涵、主题思想。与其他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不同,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的标志,向世人传播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现代科学技术等信息,并通过所传达的信息来增强民族意识,宣扬政治主张,提高民众审美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民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一、准确反映博览建筑的内在特色。

博览建筑收藏与展出的物品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以博览建筑收藏展览的内容、传达的信息与主题作为其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构思与创意手段,能使它的内在特色更加鲜明,更能使观众与博览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融为一体,把观众带入到博览建筑所要营造的情景和气氛当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澳大利亚的巨虫博物馆,主要展示的是巨形吉普丝蚯蚓。这座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与蚯蚓的体形相似,建筑内空间环境设计模拟了蚯蚓的腹部,让观众在其间穿行体验,这种对博览建筑外观与内环境的设计手法,会使观众感受到其内容与主题的真实性。

(二)准确体现博览建筑自身的功能特色。

博览建筑的功能设计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博览建筑主要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观众多以动态的方式观看展品,因此,需要合理的组织室内空间和观众参观的路线。二是空间类型的多样性,博览建筑一般都有多个展厅及多种的功能空间组成。这样的两个特点,使得博览建筑展厅与展厅、展厅与其它空间之间产生了序列的变化,空间与空间的大小穿插,空间变化的丰富多彩,使建筑外形及内空间环境呈现了多样性以及韵律感,体现着博览建筑独特的功能特色,这是其他建筑所不能比拟的。20世纪50年代赖特设计的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在中厅形成了一条螺旋上升的参观路线,将水平交通路线与垂直交通路线结合起来,因此呈现了一种独特的螺旋状的空间序列形式,而美术馆的外观也展现出强烈的动感。

(三)准确体现博览建筑的性格特点。

博览建筑的室内设计,它既不像剧院建筑那样追求典雅气派;又不同于医院建筑的亲切洁净;也不同于学校建筑的活泼又有秩序,它有自身的性格特点,除了要满足功能外,在造型设计上还要有深刻的意义,使人在这类建筑室内空间中穿行的时候,在思想上引起某些联想与回忆,激发人们的情感,以达到某种教化作用,和精神上的震撼。中国南京的侵华的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其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两个展厅,通过独特的空间设计方法,以及灯箱、沙盘、泥塑、油画、复原景观、多媒体触摸屏、电影电视等现代展示设计手段,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血腥暴行。这样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有效的引起了人们对沉痛历史的回忆,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准确体现博览建筑的文化内涵。

(一)博览建筑室内空间艺术设计要准确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在地域文化特色展览体系中,决非只是把文物作简单的排列与拼凑,而是应依照地域文化特色展览的内容设计方案,对文物进行有机的组合,让每件文物都有准确的定位,并精辟地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展览体系的某个侧面;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还要求务必抓住不同时代地域文化体系的主线,让各种艺术手段都成为整个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中部,北靠阴山,南临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风民俗,是著名的“葵花之乡”。五原博物馆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就是以五原的地域文化为设计主题,其核心空间前厅的设计主要以五原地区历史发展的脉络:开田、辟地、繁衍、生息、发展为概念,利用五个柱子及柱子上的浮雕来表现这五个历史时期,五个柱子的背景以五原老城墙的造型为立面设计的出发点,进行提炼概括,加上米黄色洞石的运用充分体现了黄河文化孕育着五原地区的文明与进步,其设计也像一幅打开的历史画卷。

(二)博览建筑室内空间艺术设计要准确体现民族文化特色。

博览建筑及其室内设计应准确体现民族文化特色,风格各异的民族建筑是建筑本土化的重要反映。很多有特色的建筑设计来自一些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色彩绚烂的民族艺术。从建筑外观造型到建筑内部装饰无不彰显出一个民族内在的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蒙元文化苑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整个建筑仿照成吉思汗时代古列延式的军阵布局打造而成,远远望去非常壮观,彰显着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特色。蒙元文化博物馆位于蒙元文化苑的南侧是蒙元文化苑的核心建筑,其内部空间造型设计如同一个巨大的蒙古包,馆内陈列了涵盖蒙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诸多领域的文物及展品,通过室内空间设计及陈列设计将这些文物及展品准确定位,利用各种艺术手段、技术手段准确体现了蒙古民族淳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草原文明的辉煌成就。

(三)博览建筑室内空间艺术设计要准确体现时代文化特色。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代发展文明进步的产物,新的技术体系,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必然带来了新的设计观念和思想。博览建筑室内空间艺术设计也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处时代的实质,揭示这个时代的科技观、价值观、审美观,同时融合优秀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这样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成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成为社会第二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余卓群.博览建筑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王路,邹瑚莹,祁斌.博物馆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王晓辉.当代室内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向[a].设计与教育: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年会论文集[c]..

居住空间绿色环保论文通用篇二

摘要:“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近年来国内实践设计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部分,作为学生来说必须要掌握十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后期应用效率。从当前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实践性以及应用性方面的特点出发,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以及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创建良好的条件。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比较快,传统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完善。创新思维开发以及创新思维的引导、培养,是提升“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设计质量的关键要素,所以可以从创新课堂设计等角度对教育模式进行调整。目前国内“居住空间设计”设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许多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下文将对其进行阐述。

居住空间绿色环保论文通用篇三

摘要:

本论文结合我校专业建设规划的竞赛实况,以级环境设计专业培养计划的大幅度修订为背景,对《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这门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体系与规划思路进行研究。其中指出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的课程规划思路,要从市场走向学校,从项目中选取任务,在课堂上多元化体验性实践的新改革。

关键词:课程建设;室内设计;居住空间;人才培养。

20xx年xx月中旬,我校组织了专业建设规划的竞赛,通过本次专业建设规划竞赛,牢固树立了“立足中原,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人才,创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水平独立学院”的办学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而在20xx年我专业已经对20xx级的培养计划进行了重新的大幅度修订。为建立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实践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更加确保我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建设与规划。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我们对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结合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思路进行了模块化的体系建构,即设计基础模块、课题组教学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考研就业模块,这种模块思路的确立很好地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并与我校的学生特点结合起来。将课题组教学模块设置为家具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园林设计这四个服务于未来市场急需人才之行业的模块课程。而《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这门课程就属于室内设计课题组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室内设计课题组的教学研究多种类型的室内空间设计,不同的室内空间由于性质和展示效果的不同需求,分别设立了理教和实践类课程,经过这一课题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对室内设计的原理、方法、流程及材料选择和方案展示技巧都有了较为全面的提高。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实践环节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科学的设计程序,能设计出客户所需求的居住空间室内设计方案。首先从知识目标的确定方面来看,主要是想通过家居空间室内设计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科学的设计程序与方法,并能够通过规范的制图表现来传达设计构思。其次是能力目标,要根据工程预算选择装饰材料,合理运用新型环保材料来设计居住空间环境。再者,在素质目标方面,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并在设计中具有较强的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突破。

课程建设的思路是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对典型职业岗位(设计师)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总结工作任务中所包含的任务,提取工作过程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并研究这些专业技能背后蕴含的专业知识点。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整合,拟定出适合我专业的课程建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设计准备阶段:

此阶段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设计的展开打下基础。课程的教学单元设置为客户洽谈、现场测量与市场调研、室内装饰风格的确定。其中“客户洽谈”培养了学生的谈单技巧能力,通过模拟训练和角色互换扮演来完成教学。“现场测量与市场调研”则通过组织学生的现场量房指导实践,既教给学生基本的测量知识,又能够规范室内尺寸数据,为设计图纸的绘制打下基础。“室内装饰风格的确定”则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前两个知识点,根据户型和客户的要求,确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设计风格。

(2)方案初步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围绕着合理的设计程序展开创意制作。首先从平面图设计开始,让学生从功能入手,做好室内空间的划分,并对各个空间的尺度有科学的.把握,合理布置室内家具,最大化运用室内空间;然后开始室内各个立面图的设计,这一环节则突出培养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意表现。当然,也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做出符合人需要的立面创意;而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针对室内照明、室内空间环境美化等一系列软环境的设计,此阶段将是对方案形成的设计,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方案深化设计阶段:

此环节的课程内容主要是来规范学生的制图标准的。通过“绘制施工图”和“绘制效果图”的实践与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专业的绘图能力,并在熟悉装饰施工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绘图能力来完成方案的表达。由此看来,课程内容的设置是建立在室内装饰设计员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的,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

居住空间绿色环保论文通用篇四

摘要:残障儿童在生存空间中处于弱势且被动的状态,目前尽管已经有许多产品专门为残障者设计,但遗憾的是,一些以盈利为主的系统开发或空间设计忽略残障儿童群体,而且更少有专门为残障儿童设计的智能居住系统。因此,探讨针对残障儿童的智能居住空间的功能,通过智能技术建构智能居住空间,为残障儿童提供更加便利的人性化生活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残障儿童;智能系统;生活居住。

一、残障儿童的居住。

空间环境需求残障儿童面对社会时的孤独使得处于弱势的他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有着更多的恐惧,对周围事物存有更多的防备意识。若是因为环境问题影响残障儿童的自信心,导致其心理上的.自卑,其很容易疏离人群,造成性格孤僻,这样的状况往往会在残障儿童长大后产生社会问题。因此,智能居住空间应使残障儿童健康、安全、方便、舒适地生活于其中。要实现对残障儿童的特殊关怀,设计师就要树立“以残障儿童为核心”的设计思想。

1.安全可监护的住宅环境。

安全性和可监护性是智能居住空间的基本要素。如,残障儿童可能面临身体突然不适、摔倒无人扶等情况,为了保证残障儿童在危急时刻得到救助,应建立无障碍智能住宅信号系统。现有的医院不能解决残障人群长期护理的问题,而家庭对残障儿童照料能力的弱化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所以,通过居家感测科技的布置,可以将环境状况、护理专业内容、个人健康等信息视觉化和服务具体化,形成适合不同行动能力的残障儿童需要的服务系统,将其传递给家人及护理人员,并可通过网络与医院连接,建构一个拥有医护资源的智慧住宅。

2.自然环境适宜的原则。

残障人群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充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残障人群的特殊需求。智能科技可帮助残障儿童享有独立、自主、安全、便利以及有尊严的生活。运用智能居家控制系统的整合,可提供服务平台,让残障儿童能够利用这平台简易地控制居住空间内的灯光、空调、窗帘以及其他的家电。

二、智能系统运用于残障儿童生活空间。

1.智能照明系统。

残障儿童在一般居家生活环境中,每天必然使用的便是光照设备,无论是起床还是如厕,都需要光源来辅助其看清周边物品,尤其是脚边的障碍物,以便利其行进。然而使用率如此频繁的设备时常让残障儿童感到烦恼与不便,因此需要将光源的控制定为智能设计的重点,依据使用者的位置、行进以及作息时间进行光源的控制。

2.控温设备。

温度适宜是让人们拥有舒适空间的基本要素。因此,根据残障儿童一般作息时间以及设置在居家环境中的感测器所截取的数据进入运算控制中心进行判断,为使空间更加智能化,可将时间因素加入光源控制和自动控温空调设备,借由运算控制中心判断时间,配合进行环境光源和温度的运算调整。如,在残障儿童起床的时间,运算控制中心便会自动将卧室大灯开启,提示使用者该准备起床上学;若已到了残障儿童睡觉的时间,运算控制中心便会将空调设备切换至睡眠状态,以符合残障儿童的需求,保证其不会因控温不佳而生病。

三、智能系统运用于残障儿童生活空间的未来趋势与建议。

目前,诸多智能系统对人机互动界面的研究,大多注重住宅与居家产品的节能效率,不过,居家科技的自动化也容易让家庭变成居住的机器。要将人机互动落实到残障儿童的生活、心理、情感层面,不能仅仅停留在把房子变成无障碍空间环境的层面,相对于打造传统无障碍居住空间的做法,更应注重在减少残障儿童等特殊人群面对新科技所产生的抵触心理上。

1.以特殊使用人群为中心。

以往以产品为导向的互动设计思维,往往不会充分考虑残障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实际感受,只是把重点放在研发新技术、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和提高效率等观念上。智能生活空间设计不同于以往的设计,其从以产品为中心的自动化科技逐渐延伸到注重残障儿童等特殊人群体验的感知科技的范畴,环境中的感知系统可辅助残障儿童完成学习、娱乐等项目,结合周边环境感知界面互动科技,创造空间构造中人、物、智能信息等的顺畅互动。

2.着重儿童情感因素。

目前谈论居家智能感知设计的议题,大多侧重使用功能,设计注重高效率、操作简单,却鲜少注重残障儿童的个体行为、生理与心理需求,对残障儿童视觉美感需求的考虑更是少之又少。智能居住空间不能仅仅将功能性与易用性视为科技产品的第一要素,而更应强调将居住空间的人性化理性思维设计方法与情感化趣味性设计方法相结合,加强残障儿童与周边环境的互动交流。这样,残障儿童便能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能通过日常生活中与居住空间环境的互动,感受到情感、趣味、活力,从而达到设计与使用对象的协调。结语在残障儿童幼儿时期就应注重无障碍空间的建立,从家庭环境着手会让残障儿童更勇敢地面对自己、走向社会。设计者应以直觉式互动、环境侦测等智能形式为残障儿童提供更优质的居家生活,利用智能环境空间结合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发展符合特殊群体需求的创新服务,为残障儿童创造安全、健康、便利、舒适与永续的居家环境。

参考文献:

居住空间绿色环保论文通用篇五

本项目的研究力图通过对老年人生活和居住特征的分析,结合老年人特殊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老年住宅户型设计的参考原则,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及外部空间环境,以延长老年人在住宅中生活自理的时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居住品质。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社会调查和收集现有的资料基础上,找到目前老年住区与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景观设计学等多学科理论,对老龄化居住空间的设计做一系统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去审视老龄化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设计,并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设计出切实符合我国老年人的空间与环境,为相关设计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其次,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省会以及国家一级城市在居住开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居住状况不容乐观,备受社会关注。随着本世纪初老年住区在杭州的落成,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中又有了新的选择。老年住区虽然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但是在我国出现仅仅几年时间,属于一个较新的课题,相关研究滞后,理论指导缺乏,实践中暴露了诸多问题,因此应对杭州市目前老年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规划和设计建议,不仅对杭州市老年住区开发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还能为其他城市老年住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另外,老年住区在居住区室内外空间与环境设计研究领域之前较少涉及,本研起到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同时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2国内外养老居发展现状及借鉴意义。

2.1发达国家探索养老居住模式的历程。

1)美国:在处理社会老龄化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是社区养老。它们在规划养老社区时,一同考虑了社区的使用功能以及社会学、医学、美学等对老年人的影响。

2)德国:德国对于国家出现的老龄问题采取的姿态是积极的。德国处理养老问题是由政府、老年人利益维护协会以及德国的建筑界合作一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住宅照料护理养老模式——“照料护理式住宅”。这种养老理念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多个单位、集体为老年住宅提供便利周到的服务。

3)亚洲:日本采取的方式是设计、规划并且建造名为“高龄者集和住宅”。在日本把老龄设施统称为高龄者设施,大致分为9大类:护理型老人福利设施、老人保健设施、介护疗养型医疗设施、护理院、养护老人之家、生活援助小规模老人之家、全自费收费老人之家、认知症老人之家、面对高龄者的优良租赁住宅。

2.2国内外老年住宅户外环境设计的现状分析。

1)中国:首先中国老年住宅只仅仅针对室内活动空间进行了一些无障碍的设计,但大多数疏忽了老年住宅户外环境。在老年住宅的环境设计方面,不仅仅要强调环境的优美,更要创造便于老人与社会生活相融的、便于老人活动的室外空间环境。经过资料的调查分析,发现在老年住宅户外环境细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建筑的出入口缺少无障碍设计,休息座椅旁没有考虑轮椅停留的位置;视觉标志设置位置、字体的大小都没有考虑老年人的需要。这就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障碍。栽植的种类较少,植物配置层次单调,景观类型单一,可观性差。在路径设计上,步行路线过直、过长没有考虑中途休息的细部设计。道路广场铺装大,铺装材质缺少防滑处理,造成空间利用率不高。无障碍设计缺乏栏杆扶手的考虑,连贯性差。健身器械种类尺度缺乏对老年人的考虑,座椅铺面、扶手等缺乏季节性特殊性的考虑,如北方的冬天铁制扶手较凉等。水体景观方面,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需要,只是一味的去追求目前时髦的做法,导致浪费很大。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预示这中国老年住宅外环境的严峻。

2)国外:美国加州莱克伍德的老年人独立住宅,距离洛杉矶市中心大约20公里。该住宅成功之处是主入口的位置靠近室内活动中心,并可从管理看见,增添了安全感。主入口处多样化的细部设计和非正式外观大大增加了人们的视觉兴趣。次入口直接靠近停车场,过往和上下都、很方便。不足之处是主入口和庭院没有与发生在停车场和上下客区的活动相联系。日本住宅的室外居住环境设计中,非常注重对老年人住区室外环境的布局。日本在设计上做了细致的规定,确保移动环境的连续性,各公共空间的综合一体化设计,街区空间及绿化景观在配置上确保多样性和易于老年人活动交流。首先,注重居住环境设施与地区特性的结合,室外及室内的环境设施都由使用者自主管理,并且以住宅的尺度来进行空间设计。其次,创造出多样化的停留、休憩空间,设计注意创造出具有多样视角、能够欣赏到各种风景的场所。而各个空间之间又存在着有机联系,能扩大使用者的行动范围、诱发其行动,增强老年人参与的欲望,也便于工作人员对居住者的照应和居住者之间的交流。最后,在室外环境设计中为了激活老年人的五感和记忆力,设计中考虑到了诸多让老年人与动物植物接触的机会,使老年人感知季节的变化,让小动物成为“护理成员”,给生活带来生机。

杭州老龄化居住空间体系还未成熟,整体过于商业化,没有设计出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的居住空间。整个体系较为零散,没有结合杭州当地老龄人的特色,只是按照模式,复制黏贴。在外部环境的考虑上,杭州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设计可以完整体现。现有的老年居住空间缺乏外部空间的营造,与一般小区没有什么两样,浪费率极高,使用率低,没有更好地加强老年人的户外运动。中国普遍的模式是通过广场舞,但其噪音大等劣势值得设计师好好思考。

2.4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筑功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老年人居住建筑中,根据老龄阶段的不同进行功能上的区分设计是十分符合老年人居住的特点的。但是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很容易忽视这种功能划分的细节设计,很多设计仅仅考虑到“老人”这一简单而泛泛的群体,而并为根据使用的对象特点进行详细的推敲,这是在未来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个细节问题。设计中应该对待自理、介助、介护三种衰老程度的老年人在建筑空间功能的设计中体现出来不同对象的需求。比如在一个大的建筑空间内有一种、两种还是三种老人并存应该作为设计的对象来进行考虑。根据具体建筑的需求,对建筑功能从总体到细节全方位的考量是十分必要的。服务空间不能满足需求。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主要有老年人活动室及医护救助站等。这样的地方以往设计中仅仅是按照普通标准来进行设计,对于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考虑较少。应该设计无障碍座椅及公共休息室等服务设施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医疗救助站也该设计一些应急的智能设施来完善老年人服务。外部环境的设计常常被忽略。

居住空间绿色环保论文通用篇六

通常情况下课程设置当中的实践教学一般情况下都是安排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后的,通过分断集中教学的模式来传授相关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弊端比较明显,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没有时间给学生解答问题,都会导致学生似懂非懂,长时间不能解决相关问题,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在之后一段时间的实践环节中,虽然理论知识学习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理论和实践却很难结合到一起。所以可以将实践教学工作模式融入理论教学当中,让教师自由化渡支配时间,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点,吸收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是比较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并且这部分学生在面对项目的时候,经常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住空间设计”知识点日后的应用。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动手能力是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根据不同规格空间,对空间进行重组,获得更加符合当前发展状况的新空间,利用这些形式来体验设计过程中空间布置的重要性。在该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认识都是比较少的,也缺少工艺制作工作技能,知识让作品有表象,但是缺少灵感。

居住空间绿色环保论文通用篇七

摘要:该文是关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环境设计系对于空间设计课程所做的教学研究。纵观中国教育过去的历程,教育规模飞速扩张,国际化程度也逐渐提高,但是有关空间设计体验教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的研究较少,这也是当前大学教育课程中,开展空间、材料和建构的研究显得后继乏力的主要原因。基础研究不是指环境设计入门课程,而是关于设计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的研究。该文主要探讨空间设计课程,通过从自然元素的提取延伸到空间的设计方法并得出设计思路,创设较为完善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和实施要领,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更多地借助具有较强体验感的模型进行感知和获取。该课程与设计方法的运用密不可分,为此,教师必须探索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让空间设计课程帮助学生厘清设计思路,强调体验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中国的建筑设计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空间、材料和建造的兴趣逐渐兴起。这种变化最先于20世纪90年代末通过一批中国青年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体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引起了国内外建筑界的普遍关注。但是,这些新的建筑形式除了突显出现代传媒的巨大潜能外,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学术支持。事实上,环境设计专业不但可以通过空间设计教育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路,还可以通过学术研究阐述与发展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然而,如今的空间设计教育滞后于设计实践。教育的滞后尤其反映在基础研究方面。相对而言,国外很多艺术院校(如巴黎美术学院)的形式主义方法就有着深厚的学术基础,它们除了凸显现代传媒的巨大潜能外,还通过设计教育和学术研究为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如今,国内对空间设计概念和实践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当下的建筑空间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研究还有很大的欠缺。

其一,对比研究法。将传统的建筑教学思维模式与建构体验式教学方法相比较,研究建筑构成的特点与优势。其二,设计实践法。利用建筑构成实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概念设计。其三,经验总结法。归纳授课情况和学生的最终成效,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教训。

1.教学内容的.延伸和重构。

在传统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改变书本式教学思路,传授学生确切的思维要领,并在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建立相对完善的实验式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以体块和杆件等为线索的空间研究,重新梳理模型和图片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发展建构设计方法。此建构方式的重点是通过对限定空间的模型制作,强调对空间的观察和对比,通过尺度感和光影效果加深学生对空间构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模型材料的操作产生建构理念。

2.体验式教学的引入。

本课题的主要特色是在现有空间设计教学基础之上,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从自然中拓印元素,开展以体块和杆件等为线索的空间研究。通过各种要素探讨生成空间的可能性,将所有的可能性通过排列等方式得到一个合适的、具有尺度感的理性空间。这一建构设计方法的特点是以模型制作作为设计的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厘清设计思路,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并紧密联系教学,指导学生设计,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使学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逐渐加强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强调模型操作与空间观察的循环,使学生在课程中能够学到新的设计方法和相关技能。

首先对模型材料的操作产生建构概念,而后运用这一概念组织空间和形式,经过研究多种模型材料,完善空间的形式与表现,最后将真实的建筑材料运用到空间中,转换成实际的、可操作的真实空间,并衍生出一套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延伸到环艺专业的其他艺术设计类课程中,通过课程教学讲授、指导学生操作实践、交流座谈和论著宣传等途径进行推广,形成较为成熟的体验式教学方法。

结语。

研究其他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授课理念,对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延伸和探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学院的关注和重视下,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创新工作得到了保障。建设师资力量、延伸课程时间、配备一定的硬件设备与书籍资料也是十分重要的。经过几轮课程的教学实践与设计指导,我们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理论阐述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设计思维方式,并转换为设计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大庆,柏庭卫.空间、建构与设计.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

[2]梁宇舒.建筑与其外部空间的对话.室内设计,(4).

居住空间绿色环保论文通用篇八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室内空间设计的环保、舒适要求也越来越高。色彩在居住空间的室内设计中可以烘托气氛、优化装饰及修饰环境空间,不仅要符合人类的审美要求,同时合理的选择色彩也有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解析色彩的内涵,研究室内设计中的色彩关系和色彩要求,分析色彩在室内各空间的利用,实现色彩的完美组合,让我们的小家处处充满着爱的色彩。

关键词: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色彩应用;色彩搭配。

居住环境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家,家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在自己的领地里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和放松,家不仅温馨舒适,还承载了家人对家庭对生活的眷恋和热爱,每个家由于人员、背景、喜好、文化等原因,都有独特的设计,与众不同的色彩。随着室内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色彩的认识逐步增加,对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要求也相应增加,不能色彩单一、枯燥,也不能色彩混杂,没有主次。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室内空间的时候,色彩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室内装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居住空间的组成实质上是家庭活动的性质构成,范围广泛、内容复杂,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种性质的空间,既公共活动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公共空间是以家庭共同需要为目的的活动场地,公共活动空间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是兼具日常群体生活、亲友聚会联谊的空间。私密性空间是为家庭成员独自进行私密行为所涉及提供的空间。两种不同的性质空间在色彩的烘托修饰下体现出不同风格的室内气氛。通过对色彩的内涵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色彩在居住空间中情感、环保、舒适等方面的影响和意义。色彩最先被眼睛看到,在脑子中存有一个映象,而且不同的色彩不同的亮度在大脑中的映象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映象产生的联想就是人的感觉。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人的视觉跟感觉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眼睛看到了设计效果,然后才体会到或温馨或压抑或喜欢或讨厌的感受。色彩本身并没有情感因素,但色彩对人的思维和精神的影响力是存在的,当人通过眼睛发现了色彩并在脑中存有映象,并产生联想,色彩就有了情绪和感情。家是每个人的心灵港湾,温暖又舒适,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牵动不同的心理感情变化。利用色彩对人的心理美感效应来组织色调在室内色彩设计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室内色彩、绿植、各种家居、电器等颜色的搭配在不同的心理美感效应下,体现出各种风格,任何一种风格,都体现了居住者对室内环境的环保和舒适的追求,以及对家对生活的热爱。通过三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如何在室内设计中合理的利用色彩搭配。

一、室内设计的色彩关系。

1.色彩的互动关系。

室内结构把建筑联成一体,但色彩是独立的,合理利用色彩的互动关系可以做到线条结构的完美过渡,用色彩本身在视觉上描绘出一个建筑物。色彩可以延伸墙体,提升天花板的高度,使整个室内空间看起来高大明亮。(1)将室内视为空间地面和天花板色彩影响了人们对空间高度的感觉,墙体的色彩定义了空间的范围。通常房间面积越大或窗户面积越大,越不会有狭小和局促感。房间中所有的高彩度的颜色(如红色、黄色、橙色等暖色)会给人凸出的感觉,凸出了物体的视觉效果,放大了物体在整个格局的视觉效果;而低彩度的颜色(如蓝色、蓝紫色等冷色)给人凹陷的感觉,将物体的视觉效果变小,把观者的注意力拉回在家具设备、艺术品、房间的结构和功能等。(2)将室内看成平面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把室内建筑结构看成独立的、有界限的垂直平面和水平面,然后就可以自由地分别设计每一个表面。垂直面:首先将建筑内所有的垂直平面独立出来,选择想要的色彩,然后将这些平面组合成整体时,细节上微调色彩的搭配,使色彩在整体上做到和谐的互动。水平面:水平面主要是指天花板和地面,水平面的色彩是通过视觉重量来度量的。天花板上用高彩度的颜色使高度变低,低彩度的颜色使高度变高。白色、奶白或天花板本身的色彩具有最轻的视觉重量和色相及明度关系,这些色彩在环境中是最具扩展性的.元素。(3)色彩的缓冲间隔众所周知,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改变人视觉下的空间的大小,但其实色彩本身也会占用空间大小。色彩过于炫丽,带给空间的活力越多,但占用的空间越多。炫丽、夸张、特别的色彩,刺眼的色彩组合比静止的浅色需要更多的缓冲间隔来适应整体的色调。当空间转换的时候,色彩需要一定的缓冲间隔来适应整个大的色调。因此,室内空间色彩设计时候,合理利用色彩的缓冲间隔是很有必要的。

2.案例分析。

通过客厅和餐厅的案例分析色彩的互动关系。客厅朝南,南向属火,不宜用纯度较高的颜色进行装饰,因此选用了暖色调的明咖啡色来装饰,配以白色的沙发,再辅以绿色植物的点缀,让沉闷的空间顿时鲜活了起来。餐厅作为客厅的延伸,色调自然是延续了客厅的色彩,除了墙面,餐桌也同样选择了沙发的白色,不仅给不同的色彩提供了缓冲间隔,而且使整个空间浑然一体,完美衔接。客厅和餐厅选择同样的明咖啡色,餐桌和沙发都选择了白色,天花板也是白色,色彩的延续让整个空间互动,同时白色的天花板跟白色的家居拉伸了空间的高度,使得居住空间更加的开阔。利用绿植等亮色提升小格调,使得主色调清新又不乏趣味,整个空间的色彩遥相呼应。

二、室内设计的色彩要求。

室内设计的色彩有什么要求呢?首先要提升室内设计的审美性。色彩本身是静止的,没有美丑没有情绪没有情感,只有通过衬托和修饰的方法对色彩进行调和,给人以心理上良好的色彩享受和审美愉悦。设计师在色彩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色彩对人们心理、生理等方面的作用,合理利用色彩所引起的联想和产生的感情效果,结合居住空间主人对色彩的喜好和需求,创造出有层次,有性格的完美色彩空间。不同的年龄、性格、文化、传统等对色彩的需求也不同,选择合理的色彩搭配,也能创造出各种形态的意蕴美。其次是考虑色彩在实际空间的表现效果。色彩设计不能脱离实际空间,要充分的考虑到实际空间问题,比如空间、环境、功能、采光等问题。色彩设计只是整个室内设计的一部分,必须要跟其他模块整体保持一致,相互呼应,互相调和。所有的模块都组合在一起时候,实际空间会改变色彩的表现。在整体背景下观看色彩表现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某些家具或装饰品在亮度和色相上都会改变,比如,亮色在昏暗的背景下会变暗,深色在明亮的整体背景下会更深,中间色调会因为整体的大背景的不同,或明或暗。同样色相也会因为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变化,设计师在色彩搭配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问题,色彩的设计不仅仅只是图纸上的设计,还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就行多种尝试。一般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会建立一个模拟模型,充分模拟室内空间的实际空间,进而将实际空间因素带来的问题考虑到设计当中,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通过别墅色彩案例来分析室内设计的色彩要求,木地板选择了深色,把所有的地面空间联成整体,配上过渡的灰色调,厨房的橱柜选用较浅的颜色,不仅实现了色彩的互动关系,合理的利用了色彩的缓冲间隔,而且在视觉上给人宽敞明亮的感觉。卧室的白色墙面搭白色的家具,再加上红色的抱枕和彩色地垫的衬托显得更有灵性。大胆的选用高彩度颜色,凸出表现了抱枕和地垫的衬托作用,通过相互衬托对色彩进行调和,给人一种特殊的美。在实际设计中,可在实际空间中进行多种尝试组合,选择出最完美的表现效果。

三、色彩搭配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来自于人,色彩也是通过人的眼睛观看和大脑联想来形成感受。当装修完毕,人们通过眼睛看到,大脑联想而产生温馨、舒服或这就是我要的家的感觉,其中色彩对感觉的影响是很大的。不同的人因为年龄、职业、性别、色彩偏好的不同,对同一色彩同一色调产生的感觉也不同,要想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色彩需求,这就要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充分的对家庭成员的成长背景、活动轨迹、色彩偏好、主要色调等进行调研沟通。主色调只有一个,不可能在整体上满足所有人的色彩需求,但可以在私密空间满足每个家庭成员的特殊色彩需求,在整体大的色调下,适当的选择小色调突出家庭成员的色彩需求,使感情得到满足和释放。协调统一原则:设计师在室内色彩设计时,采取主色调统一,小色调点睛的方式。整体的主要色调要保持一致,选取一到两种色彩为主色调,不能引入过多的色彩种类,这样会导致主次不清,影响色彩设计的总体色调。家具、装饰织物、光照的色彩作为次要色调,也要与主色调保持一致或相互调和,可以选择与主色调同色或相近的色彩,达到拉伸空间和色彩缓冲的作用。为了避免色彩的单一性,可以利用绿植、装饰物的亮色作为点睛之笔,绿植的绿色和装饰物的亮色(红色、黄色、橙色等)可以凸显亮点,使得居住空间主色调一致,小色调清新。不过绿植和装饰物的位置选择要合理,不宜过多,过多会造成主次不分的错觉。功能性原则:居住空间除了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外,主要还是用来居住,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客厅、厨房、卫生间、书房、卧室等。客厅可以有很多种风格,可以奢华大气,也可以温馨糅合,根据居住人的需求而定。卧室是私人空间,需要根据居住人的色彩偏好而定,一般以暖色为主,辅以窗帘色彩的协调。白色家具可配浅咖啡、浅蓝、米色窗帘,使房间显得优雅清新。厨房、卫生间不仅需要美观,还要适合打扫清洁,可以选择耐脏的透明度较高的颜色搭配。针对功能性原则选取卫生间的案例作为参考。卫生间整体是灰度的雅致色调,整个灰色调的空间,配上白色的卫浴用品,再加上深色的门,黑白灰的结合把整个空间巧妙的连接在一起。再加上绿色植物的点缀,使卫生间既整洁又清新。

四、结语。

人们通过眼睛将色彩留在脑海里,大脑处理色彩带来的联想,从而产生所谓的感受。而室内空间设计的色彩设计充分利用到人们的视觉和感官,将人们对色彩的见解、喜爱、追求全部都表现在家的设计上,让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家的温馨舒适,而且得到了精神满足。本文通过对色彩内涵的分析,研究室内设计中的色彩关系和色彩要求,分析色彩在室内各空间的利用,合理利用居住环境中的色彩搭配,营造出不同的室内空间气氛,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更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黄国新.《色彩文化与色彩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

[2]蔺倞.《居住环境色彩分析与设计》.山西建筑,.

[3]付兴鹏,吴向炜.《浅谈室内色彩设计》.科技资讯,.

[4]滕云霞.《家具色彩搭配(全彩)》.龙门书局,07月.

居住空间绿色环保论文通用篇九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近年来国内实践设计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部分,作为学生来说必须要掌握十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后期应用效率。从当前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实践性以及应用性方面的特点出发,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以及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创建良好的条件。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比较快,传统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完善。创新思维开发以及创新思维的引导、培养,是提升“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设计质量的关键要素,所以可以从创新课堂设计等角度对教育模式进行调整。目前国内“居住空间设计”设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许多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下文将对其进行阐述。

居住空间不同于其余空间形式,私密性比较强,饱含了居住人的特点以及居住人的特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房屋的要求也有了明显提升,所以“居住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性布局要求,还要尽量满足住户个性需求,打造最理想的生活环境。“居住空间设计”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想要提升“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质量,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可以将室内设计作为基础课程来看待,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室内设计工作模式,同时还要掌握一些提升方案设计质量的工作方式,打破原有方案设计工作原理以及相应的设计要素,通过提升基本设计方法等形式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掌握室内装饰材料以及室内施工图纸绘制工作方式,提升室内设计知识点方案设计应用质量。从该情况来看,课堂不仅要包含理论上的教学内容,还要传授一些实践内容。通过方案设计的形式给出户型图,让学生们自主布置房屋空间。如果通过该方式来打造概念性空间,可以让学生更加大胆地去进行一些思维发散,而且设计的个性也逐渐凸显,可以将设计方案反馈到教师处,提升设计方案可行性。学生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打破传统空间布局以及传统家具摆放位置,彰显自己的个性,但是这种突破需要以可实现为基础,才能保证“突破”具有实际意义。

通常情况下课程设置当中的实践教学一般情况下都是安排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后的,通过分断集中教学的模式来传授相关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弊端比较明显,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没有时间给学生解答问题,都会导致学生似懂非懂,长时间不能解决相关问题,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在之后一段时间的实践环节中,虽然理论知识学习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理论和实践却很难结合到一起。所以可以将实践教学工作模式融入理论教学当中,让教师自由化渡支配时间,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点,吸收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是比较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并且这部分学生在面对项目的时候,经常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住空间设计”知识点日后的应用。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动手能力是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根据不同规格空间,对空间进行重组,获得更加符合当前发展状况的新空间,利用这些形式来体验设计过程中空间布置的重要性。在该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认识都是比较少的,也缺少工艺制作工作技能,知识让作品有表象,但是缺少灵感。

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就必须要从实践性的层面来进行优化。将项目作为依托,结合理论知识点,将项目教学模式引入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面对项目工程的时候,要将问题作为主要的课堂授课先导来看待,不断地引入一些全新的设计任务,让学生跟着设计任务的内容去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教授知识点的模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形式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勾起学生在该方面的求知欲望以及对位置知识点的探索欲望,提升学生事件设计能力。不能将设计方案集中在形式功能上,还要让学生可以拿出较为完整的方案,才能保证后期“居住空间设计”教学的正常开展。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需要从事“居住空间设计”教学的教职员工在日后不断探索。

反转课堂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并且经过多年来的不断使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按照教学计划章节或者不同的教学项目内容来录制一些视频,将反转课堂理念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因为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专业特点比较明显,所以经常会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条件的约束,所以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必须要加以完善,才能保证“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质量。首先可以从云平台以及云网络建设的层面上出发,为课堂教学提供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的教学环节来学习。其次,教师还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录制,并将录制的资料录入云平台中,实现课堂教学信息资源共享。还可以定期在线教授课程,教师和学生通过在线互动的形式来学习知识,让学习课堂无处不在。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批阅一些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批改,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困惑或者是自己的看法。从整体上来看,要根据课堂教学要求来安排课程,尽量减少负面条件的约束,提升“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设计质量。

上文从当前“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分别从当前“居住空间设计”课程设计现状、“居住空间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将反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设计中等角度,对如何提升设计教学质量进行了阐述。

[5]郭欣.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装饰(理论),(12):208.

[6]朱玲,张倩,惠.求同存异、归本溯源、营居塑境――城市更新中居住空间单元规划与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住区,(6):133-137.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