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范本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9篇)

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范本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9篇)

时间:2024-06-08 05:41:31

相关推荐

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范本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范本一

大家好!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到了!在20xx年教师节前夕,我仅以我个人的名义,预祝各位领导、我朝夕相处的同事、以及亲爱的同学们,节日愉快!并真诚地祝愿大家能把今天的快乐延伸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去,以良好的心态过好今后的每一天,品味今后的每一天,充实今后的每一天,直至美丽我们的一生。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工作着,是美丽的!”我们教师的工作何尝不是美丽中的最美丽呢?教育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教育使人类摆脱愚昧,它的光芒可以同太阳相媲美,世界上还有什么工作,能比它更神圣更辉煌呢!

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程,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邓小平的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已经在三十年的风雨实践中开花结果。高楼万丈平地起,纵横交通贯九州,生产力获得极大的解放,经济生活空前繁荣,物质丰富得让人不可思议,人民的口袋鼓起来了,胸脯挺起来了,今日中国,被世界瞩目,在东方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让全世界震惊。联系自己这二十年的经历,虽说步履匆匆,但还算塌实稳定,自当教师以来,不敢有半点懈怠,不敢有半点自足,不敢违背改革开放的思想拘泥保守。这几年来是取得了些许成绩,但这首先是跟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分不开的,是跟领导的正确指导分不开的,是跟学校老师、同学们的支持分不开的。在我有幸获得先进称号的时候,我不敢独占这份光荣,所以借今天这个机会,表示对大家的感谢。谢谢领导!谢谢同事们!谢谢同学们!

几年前,我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听到一位前辈说了这么几句话:民间自古有这样的说法,即人的一生有三大幸事:少年时有好父母;求学时有好老师;晚年有好子女。我请他具体讲解一下。他说,所谓幸事,就是幸运的意思,或者说幸福的意思。人是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的,所以遇到好父母是幸福的事;人在成长阶段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培养,但好老师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遇到一位良师能终生受益是幸福的。老前辈的这几句话,使我心头一震,豁然开朗,一个念头油然而生:我就是要做这样一个老师,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老师,一个能让学生怀念并且值得他尊敬的老师。为此,我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授课技巧,时刻注意观察学生心理,并且向方方面面学习,向社会学习,向我的学生学习。不断地学习,体会,揣摩,研究,是我每日必做的功课,而支撑我心甘情愿付出大量心血的力量源泉是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为了这份热爱,我只能努力为教师队伍增光,而不愿意也不忍心给教师队伍抹黑。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学校有不少同事同我一样每天每日认真努力地工作着,我们学校的教师队伍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队伍,我以自己是这支队伍里的一员而自豪。

然而,最近几年,我痛心地看到,我们的教育领域,被拜金主义侵蚀,出现了本不该有的腐败。有的发生在学生身上,有的直接发生在教师队伍里。许多校园里甚至是重点的高等学府都出现了许多不容乐观的现象,有的虽说还不能算是腐败,但却酝酿着可以导致腐败的温床,那就是师德的滑坡。师德的滑坡,是不争的事实,是事实,就需要有人指出,为此,我想说,拿什么纪念我们今日的教师节?拿什么回报社会对我们的尊重?让学生尊师,是让他们尊在表面,还是让他们敬我们在心里?这恐怕是今年教师节所特别应该思考的问题。故此,我想在这里大声疾呼:为了维护改革开放的成果,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为了实现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诺言,我们这些为人师表的,行动起来吧!净化自己的身心,让师德重新灿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学校虽然不是一所重点院校,但敢为天下先,是不需要凭定资格的,为此,我想在这里代表学校向全社会发出呼吁:全体教师同行们,行动起来吧!净化自己的身心,让师德重新灿烂,是良知工程,需要从“我”做起,是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看完“教师节优秀教师演讲稿”的人还看:

1.20xx年优秀教师教师节发言稿

2.教师节优秀教师代表发言稿集锦

3.教师节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演讲稿

4.20xx年教师节表彰大会发言稿

5.20xx年教师节教师发言稿

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范本二

作为一个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过去的我只能从历史教科书上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但学到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没有实质性的内容。通过中级党校三节课的学习,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些初步的实质性的了解。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我个人的学习感想吧。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我以前所未知的党的优良作风和成功经验。这节课的内容使我获益匪浅,我对这节课的感触也最深。首先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批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

通过*思想与王明错误思想的对比,我意识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过去的革命年代我们党正是从我们国家的最基本国情出发,所以才得以拨开重重迷雾,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我们党仍然延续这种作风,因此带动了我们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密切联系群众这两大作风,我觉得它们是紧密联系的。过去的革命年代,我们党凭着这两大作风赢得了党内的团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保证了党的廉洁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今天仍然传承这两大作风。但我发觉我们党今天在这两方面做得还是有些缺陷。比如一些官员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常常脱离群众,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认为这是我们党内宣传服务意识不到位,力度不够强。

然后是我们党的三*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帮助我们党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使中华民族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这些都被历史证明了,我就不再多讲。我最感兴趣的是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工农联盟的一个政党。我非常欣赏党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联合了全国的人民,为共建社会主义新中国提供了保障。不可否认,我们的党是高度民主的党,但在今天民主集中制的落实问题,我想还是不够好。一些基层组织落实干部选举就搞得不太好,候选人不多,有些还连他们的面都未曾见过,这也叫选举!当然,我相信这些问题我们党迟早会给人民一个交代,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亦将更加和谐。

最后是我们党的三八作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技术。我们党的正确政治方向是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这一方向我非常认同,坚定这一方向,我们将把国家建设得更美好。艰苦朴素是一种优良的作风,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莫说党和党员,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传承。灵活的战略技术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密相连。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机动战略技术的威力。

还有一个是科学发展观。这一观点应该是近年提出的。它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其中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非常切合实际,我们党不愧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第二节课讲了端正入党动机,第三节课讲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头脑以及个人修身养性的问题。

这两节课的内容主要是一些个人问题。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已经明确了入党动机--为人民服务。而个人修身养性是长久性问题,我会加倍努力,使自己时刻准备成为共产党的一分子。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想和观点,有些地方可能认识不到位而冲撞到我们党。希望党能给予我更多的学习机会,使我能够更好的了解党,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以便我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更希望是一名合格的党员。

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范本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13个专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设四个主题和内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这四个主题和内容从不同角度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内容,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内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文明未来发展的现实指向。古代社会人顺从臣服于自然,现代社会人征服控制自然,都不是人与自然关系应有的状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在新时代我们全面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展现美丽中国、美丽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我们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全面部署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并将其上升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可以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新时代的基本方略之一,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体现。人类高举生态文明的伟大旗帜,也就是高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旗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图景。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对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理解和阐释。一方面,这一理念蕴涵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紧迫性。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人与自然也是休戚与共的共同体,人类惟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为自身以及子孙后代赢得宝贵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这一理念也蕴涵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和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个原则,是我们在新时期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之所以能创造文明,是因为人有认识自然规律和进行实践创造的能力,人可以通过实践有意识地去改造和利用自然。人类虽然创造了文明,但人类同地球所有生灵一样,是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恩格斯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要始终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维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推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解决现实突出的环境问题、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调:“现在,我们就要集中优势兵力,采取更有效的政策举措,打好这场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就在着力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作了全面部署。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团结起来,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分内之事,为营造蓝天、碧水、净土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对建设美丽家园的需要是对美好生活向往最为直接而现实的体现。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物质生产的富足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民生福祉的生态环境因素将会越来越突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产品作为重要的民生福祉,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普惠”和“公平”,因为它是大自然对所有人的慷慨馈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公众来说是相对公平和容易获得的公共资源,对于公众来说,绿色生活的实现和美丽家园的建设正是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自身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不断增加的现实体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强调:“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我们在着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必须将增进民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最终的价值追求与归宿,始终将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始终将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生态环境及生态产品的满意程度作为最高标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在着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可以说,建设“人与水和谐共生”的水生态文明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个重要维度。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新陈代谢的必需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水是生态之基,是滋养万物、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而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水是生产之要,是文明赖以发展和存亡的重要资源。可以说,水对于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人类文明在与水的共生、斗争中不断发展,人水和谐,则生态和谐、文明兴盛;人水失衡,则生态破坏、文明衰败。因此,实现人与水和谐共生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就治水兴水、水环境治理等问题发表了多次论述,提出过许多新的理念,是新时代推动我国治水兴水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阐释了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明确了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手段,为我们当下和今后时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方法,可以说是我们当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现实路径。

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范本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13个专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设四个主题和内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这四个主题和内容从不同角度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内容,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内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文明未来发展的现实指向。古代社会人顺从臣服于自然,现代社会人征服控制自然,都不是人与自然关系应有的状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在新时代我们全面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展现美丽中国、美丽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我们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全面部署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并将其上升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可以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新时代的基本方略之一,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体现。人类高举生态文明的伟大旗帜,也就是高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旗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图景。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对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理解和阐释。一方面,这一理念蕴涵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紧迫性。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人与自然也是休戚与共的共同体,人类惟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为自身以及子孙后代赢得宝贵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这一理念也蕴涵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和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个原则,是我们在新时期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之所以能创造文明,是因为人有认识自然规律和进行实践创造的能力,人可以通过实践有意识地去改造和利用自然。人类虽然创造了文明,但人类同地球所有生灵一样,是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恩格斯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要始终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维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推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解决现实突出的环境问题、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调:“现在,我们就要集中优势兵力,采取更有效的政策举措,打好这场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就在着力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作了全面部署。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团结起来,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分内之事,为营造蓝天、碧水、净土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对建设美丽家园的需要是对美好生活向往最为直接而现实的体现。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物质生产的富足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民生福祉的生态环境因素将会越来越突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产品作为重要的民生福祉,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普惠”和“公平”,因为它是大自然对所有人的慷慨馈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公众来说是相对公平和容易获得的公共资源,对于公众来说,绿色生活的实现和美丽家园的建设正是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自身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不断增加的现实体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强调:“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我们在着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必须将增进民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最终的价值追求与归宿,始终将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始终将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生态环境及生态产品的满意程度作为最高标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在着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可以说,建设“人与水和谐共生”的水生态文明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个重要维度。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新陈代谢的必需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水是生态之基,是滋养万物、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而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水是生产之要,是文明赖以发展和存亡的重要资源。可以说,水对于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人类文明在与水的共生、斗争中不断发展,人水和谐,则生态和谐、文明兴盛;人水失衡,则生态破坏、文明衰败。因此,实现人与水和谐共生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就治水兴水、水环境治理等问题发表了多次论述,提出过许多新的理念,是新时代推动我国治水兴水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阐释了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明确了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手段,为我们当下和今后时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方法,可以说是我们当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现实路径。

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范本五

9月3日,中央政法委召开第13次机关“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展示会”,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作了专题党课,交流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推动持续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

陈一新强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景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的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务必要增强学习的政治自觉,学深悟透这部经典著作,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以理论学习的新高度,推动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在专题党课上,陈一新就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面把握时代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作了深入解读。陈一新提出,“两个维护”,丰富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价值观,是新时代引领全党团结统一的新标杆;“两个大局”,显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宏大时空,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坐标;“两大奇迹”,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成就,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新基石;“两大革命”,昭示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径;“两件大事”,抓住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重点,是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安全发展的新部署。

陈一新作了题为“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面把握时代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专题党课。长安君受益颇多,现作详细介绍。

“两个维护”

丰富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价值观

是新时代引领全党团结统一的新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以“两个维护”引领全党团结统一。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真切领悟到,“两个维护”丰富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价值观,为新时代引领全党团结统一树立了政治标杆。

——“两个维护”既是党心民心所向,又是凝聚党心民心所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关系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是关系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大事,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事业的选择,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越需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只有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才能形成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更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维护”既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又是党的根本政治纪律。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章规定“四个服从”,最根本的是全党服从中央。维护核心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都对党员干部做到“两个维护”提出规范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开展每项工作要首先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做到“两个维护”,既是党的领导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根本要求。

——“两个维护”既是“四个意识”的集中体现,又是增强“四个意识”的实践要求。“四个意识”既是原则的,又是具体的;既要体现在思想认识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增强政治意识,就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增强大局意识,就要自觉服从服务大局,坚持把各项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确保件件落实、事事见效。增强核心意识,就要自觉拥戴核心、维护核心,面对大是大非坚持原则、面对风险挑战挺身而出,坚决捍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增强看齐意识,就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真正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检视自己、要求自己。“四个意识”关键是核心意识。“四个意识”强不强,最终要看是否做到“两个维护”。

“两个大局”

显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宏大时空

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两个大局”的科学论断,标定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时空坐标,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洞察大势的远见卓识,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远深邃的理论创见。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使我们对“两个大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阐明“两个大局”,展示了最为宏阔的时空背景。“两个大局”在同一时空下必然会形成历史性交汇、相互作用、相互激荡,这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独特的历史景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形成和展开的。世界大变局的本质在于世界秩序的历史演进,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的百年之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剧了世界大变局的演变,大幅增加了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美国因抗击疫情不力而大肆甩锅抹黑中国,对我进行全方位遏制和打压,妄图迟滞和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从根本上说,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严重缺陷和西方国家国内矛盾激发到一定程度后向外转嫁危机的必然反映,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深刻演变的必然反映。世界大变局中最为显著和深刻的变化,就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日益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启示我们:世界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最大的变量,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身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动因。

——胸怀“两个大局”,体现了最为深邃的战略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把握“两个大局”擘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贯穿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全部内容,蕴含着深邃高远的战略考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风险易发多发期来对待和筹划,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决策部署,勾画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蓝图和清晰路线图。我们党既致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既增强忧患意识,主动迎接挑战,又增强机遇意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光辉彼岸奋进。

——运筹“两个大局”,体现了最为强烈的使命担当。在“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时代洪流中,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这艘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彰显了大党大国伟大领袖的大担当。最为鲜明的是“三大担当”:以身许党、以身报党的大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就是无限责任者,是最后按手印的人,就是责任,我要用毕生精力和全部生命来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习近平总书记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和勇气,直面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突出的问题,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为运筹“两个大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以身许国、以身强国的大担当。中国已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屹立在世界东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之变必然引来世界之变,科学运筹“两个大局”最考验大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以身许国、励精图治,以非凡的战略定力和政治智慧,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困难、解决重大矛盾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谱写了辉煌篇章,充分体现了大国领袖担当作为的高远境界和宏大格局。以身许民、以身为民的大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无论是打好“三大攻坚战”,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无论是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还是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与人民心心相印、休戚与共,彰显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情怀和责任担当。

“两大奇迹”

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成就

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新基石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喜事,办好了一系列好事实事,应对了一系列难事急事,在实践上又有许多新创造,在理论上又有许多新发展,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巩固发展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两大奇迹”的新创造新成就,我们从中真切领悟到,创造“两大奇迹”的根本奥秘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

——“两大奇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是近百年来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得出的必然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创造新成就、夺取新胜利,真正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两大奇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这个伟大思想具有强大的真理感召力和实践引领力,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真理在手、大道在我的浩然正气,而且让我们感受到挺立潮头、引领时代的蓬勃朝气;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升华,而且让我们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当代中国焕发出的强大魅力和磅礴伟力。

——“两大奇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当今,我国已创造出“两大奇迹”,还将会创造出“脱贫攻坚全面实现、生态环境日趋优化”新的“两大奇迹”。中国发展呈现“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深层奥秘之一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实现了政治生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释放了经济社会发展最澎湃、最全面、最持久的活力,赢得了人民群众最广泛、最衷心、最热烈的拥护,彰显出了强大的优势、韧性、活力和潜能。这个制度的显著优势,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解决了事关我国前途命运的历史性课题,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永葆中国发展蓬勃生机的动力之源、胜利之本。

——“两大奇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励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两大革命”

昭示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

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把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贯通起来,深刻揭示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客观规律,为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找到科学路径,昭示了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务必深刻领悟“两大革命”的核心要义,切实增强推进“两大革命”的政治自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之问,务必以历史视角答好试卷。回望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民族近代史、中华文明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世界之问,务必以世界视野答好试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要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相反正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作出更大的历史贡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一个革命之问,务必以革命精神答好试卷。我们党要始终成为具有革命性的执政党,就必须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必须始终不渝地把革命工作进行到底,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场伟大自我革命,我们要固本创新。自我革命是兴党强党之道。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认清这场伟大自我革命的根本意义,就是要解决好“历史周期率”的问题、继续长期执政。我们这样一个大党,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要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我们要认清这场伟大自我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我们要认清这场伟大自我革命的根本之策,就是要抓住“关键少数”。只要党的每位领导干部都能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过硬”要求去落实,我们党就会拥有无比强大力量。

——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都将面临诸多风险考验,我们要敢于善于防控化解。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持底线思维,一以贯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战略层面看,关键要打好“四战”:打好防御战,重点要放在防御政治安全风险上,尤其要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打好歼灭战,重点要放在打击暴恐活动等严重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铲除其滋生的土壤种子。打好攻坚战,重点要放在防范化解阶段性或区域性、行业性的潜在安全风险上,尤其要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打好持久战,重点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深入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两件大事”

抓住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重点

是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安全发展的新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是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深切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重要论述博大精深,抓住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统筹“两件大事”,实现好高质量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大势、把握大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在发展实践中,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要注重学习领会我们党最新的经济理论成果,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统筹“两件大事”,维护好国家安全是根本前提。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新形势下,各种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联动叠加效应明显增强,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安全的双重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基本问题,创新发展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理论,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准则,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形成了国家安全理论体系,构建了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完善了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牢牢掌握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动。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要深刻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以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捍卫国家安全。

——统筹“两件大事”,发挥好“中国之制”优势是根本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党长期执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归根结底要靠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助推“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

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范本六

恭门镇位于张家川县东部,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传统农业大镇。今年,是我镇实施“”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加快我镇经济强镇建设,为实施“”规划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我们要抢抓中央、省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及天平铁路货运中转站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生态立镇、农业稳镇、产业强镇、商贸富镇、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发展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党建保证一切”的基本理念不动摇,实现项目带动、科教兴镇、赶超发展三大战略,做强矿产业、畜牧业、商贸流通业和交通运输业四大产业,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工业化建设、工商经济发展、城镇综合开发、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全镇经济强镇建设步伐,抓好关键环节,突出发展重点,着力抓好五项工作、实现五个突破,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我们只有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一“火车头”,主动出击,力争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不断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要在加强项目储备上狠下功夫。着眼于恭门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认真筛选、论证、储备一批能够带动全局、有较强支撑和辐射作用的重大项目。找准我镇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与国家、省市投资政策的有效对接点,进一步优化“”规划项目方案。二是要在加强项目争取上狠下功夫。争取更多的项目,关键是方向要准、动作要快、韧劲要足。(方向要准,就是项目策划要与国家、省市宏观政策相结合,与恭门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提高项目申报的质量和成功率。动作要快,就是要做到信息收集快、工作反应快、项目上报快,对认准的项目快跑、快办,争时间、抢速度。韧劲要足,就是要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争到项目)。三是要在加强项目实施上狠下功夫。对已经下达的工业园区建设、物流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交通道路建设和付川新农村建设项目投资批复的项目,要充分做好开工准备工作,确保早日开工建设。对已开工天平铁路建设项目等建设的项目,要按照项目建设“五制”要求,本着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原则,主动解决施工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已建成使用的项目,要切实加强后续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做到建成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充分发挥起作用。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上取得新突破

我们要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我们的重要任务,努力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是要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水平,及时兑现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完善农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牧产品商品率,充分挖掘促进群众增收的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其在吸纳群众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组织、培训和引导,扩大群众劳务输出。二是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通畅工程建设力度,三年内要完成 条 公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抓好村容村貌的整治工作。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稳步开展”的要求,以乡村道路硬化和“三清五改”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农村清洁工程运行机制,不断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四是要实施好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小型农用机械,改善农机装备,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开展农业技术承包责任制,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三、着力壮大产业规模,在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上实现新突破

发展特色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发挥经济比较优势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要着力发展矿产业、畜牧业、商贸流通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四大产业,逐步走出一条产业强镇的新路子。一是要壮大规模,推动特色农业上水平。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原则,坚持走“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路子,发展壮大一批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特色农业基地和专业村。二是抓机遇,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坚持“产业强镇、商贸富镇”的发展战略,年内要完成我镇工业园区建设和物流园区建设,从而使这两大项目成为拉动恭门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火车头”,成为发展恭门经济的“金大门”。三是要发挥优势,推动商贸服务业上台阶。充分发挥我镇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量大的区位优势,加快商品市场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活跃市场,逐步形成以恭门镇为中心,辐射全县各乡镇和周边县区的二级市场网络。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重点建设好工业园区建设和物流园区建设,逐步形成产品—市场—物流为一体的市场体系。四是要面向市场,推动生态型工业上规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为载体,大力开发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外资,加大资金投入,走好(什么企业)产业“深、精、细”加工路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四、着力抓好社会趋势稳定,在“平安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认真研究落实系统、具体、管用的维稳工作意见和措施,形成统一指挥、运转协调、科学有序的维稳工作机制。二是要进一步认真做好民族、宗教、统战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深入开展“平安恭门、和谐恭门”创建活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村庄、平安校园”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确保综治工作有人管、有人抓、管得好。四是要进一步预防和处臵群体性事件。认真总结“大接访”、大调解工作做法,以“代办式”服务为载体,进一步拓宽和掌握社情民意的渠道,更加主动、负责地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问题。

五、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建保障水平

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和干部。加强党员干部对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法律等知识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履职能力,确保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水

平和执政能力。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着力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三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五好”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五带头”为目标,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积极开展“三联三引三助”和“五诺”活动,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同时要抓好 等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推动村务工作逐步走向正常化、规范化。四是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继续加强干部纪律作风作风整顿活动,强化各级干部责任意识,打造一致敢于“碰硬”、敢于“较真”,恪尽职守、勤勉尽责的干部队伍。要以“代办式”服务为载体,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投资软环境。

加快经济强镇建设步伐,保持恭门镇社会局势持续稳定、保证我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和代领全镇人民,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蓬勃朝气,以求真务实、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恭门镇经济社会更好发展、更快发展、更大发展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范本七

1、思想作风

思想作风是人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指导思想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特点,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的体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作风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是党的思想作风的核心和灵魂,是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家际形势出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2、学风

学风是指学习的风气、学习的风格、学习的方式等。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学风建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要科学地对待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及时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是人们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党个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工作作风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问题,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领导作风

领导作风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是党的领导作风的核心,贯穿一切领导活动之中。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5、干部生活作风

生活作风是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是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等日常生活中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干部生活作风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党及其成员的精神风貌,与学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党的整体形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加强党的干部队伍生活作风建设,必须教育和监督党员干部,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模范地遵纪守法,管住小节,挡住诱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范本八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第二卷一脉相承、 有机统一,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这一思想精髓的精神特质、价值追求和实践要求,自觉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把思想的力量变成内心的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 十九届党中央上任仅一个星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 追寻我们党的根脉,深情阐释“红船精神”,并重温入党誓词, 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要求每个党员“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身不渝”。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 思想之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突出“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最多的是人民群众,比如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起过、一起干”“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群众,每次到地方调研最为关心的是百姓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生活幸福不幸福、脸上有没有笑容。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怎么看, 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战略上,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蓝图描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的顶层设计,再到“十四个坚持”“三大攻坚战”的重要部署,构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伟格局。在战术上,强调底线

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强调问题导向, 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调精准施策,在城市工作上要注重精明增长、精细管理,在脱贫攻坚上要落实“六个精准”;强调创新发展,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科学统筹,要求“十个指头弹钢琴”, 等等。这些科学方法论,极具现实性、针对性、指导性。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熟练掌握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出发点都源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勇于负责的使命情怀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从梁家河回到北京后毅然放弃安稳的生活,主动要求下到县里,为基层老百姓做实事。当时, 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 我是准备入‘苦海’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 30 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 “以身许国”的家国担当。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牢记总书记的叮咛教诲,身体力行、勇担使命、奋发有为地做好各项工作。

三大师谈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范本九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这一思想精髓的精神特质、价值追求和实践要求,自觉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把思想的力量变成内心的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十九届党中央上任仅一个星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追寻我们党的根脉,深情阐释“红船精神”,并重温入党誓词,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要求每个党员“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身不渝”。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突出“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最多的是人民群众,比如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起过、一起干”“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群众,每次到地方调研最为关心的是百姓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生活幸福不幸福、脸上有没有笑容。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战略上,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蓝图描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的顶层设计,再到“十四个坚持”“三大攻坚战”的重要部署,构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伟格局。在战术上,强调底线

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强调问题导向,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调精准施策,在城市工作上要注重精明增长、精细管理,在脱贫攻坚上要落实“六个精准”;强调创新发展,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科学统筹,要求“十个指头弹钢琴”,等等。这些科学方法论,极具现实性、针对性、指导性。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熟练掌握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出发点都源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勇于负责的使命情怀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从梁家河回到北京后毅然放弃安稳的生活,主动要求下到县里,为基层老百姓做实事。当时,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3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以身许国”的家国担当。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牢记总书记的叮咛教诲,身体力行、勇担使命、奋发有为地做好各项工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