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大全8篇)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大全8篇)

时间:2020-01-23 17:30:04

相关推荐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大全8篇)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有哪些

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一个好的总结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主旨和重点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篇一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篇二

一提起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人们不由得会想起玄奘、鉴真、郑和等,但也不应该忘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外交家——西汉的冯嫽。

冯嫽,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她随汉解忧公主远嫁到了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解忧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公主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人民的敬服,被尊称为“冯夫人”。

汉武帝时,汉朝对长期南下侵扰的匈奴接连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同时,为了结成对抗匈奴的联盟,又与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乌孙国(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联姻。解忧公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嫁给了乌孙的国王。汉昭帝末年到汉宣帝初年,匈奴屡侵乌孙,汉朝与乌孙合兵反击,大败匈奴。不久,乌孙国王去世,国内发生混乱。原国王的匈奴夫人生的儿子乌就屠,杀了新即位的国王,聚集一部分人马上了北山,并扬言要请匈奴兵来乌孙。这样,汉与乌孙对抗匈奴的联盟行将破裂。为此,汉朝派一万五千士兵进驻敦煌,密切注视着乌孙的动向。汉朝负责管理西域的长官西域都护郑吉,熟悉乌孙的情况,知道冯嫽的丈夫右大将与乌就屠关系很好,又了解冯嫽的才干,便请冯嫽去劝说乌就屠。为了维护汉与乌孙的团结,冯嫽慨然上路,不顾生命危险,亲至北山面见乌就屠,向他晓之以理,陈说利害;加上汉朝大军的威慑和国内人民的反对,乌就屠不得不开始转变。他请冯嫽从中斡旋,并希望汉朝给他一个封号。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征诏冯嫽万里入朝,当面向她了解乌孙的情况。冯嫽侃侃而谈,透彻地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宣帝对她十分器重,正式任命她为出使乌孙的使节。冯嫽作为汉朝的使节,乘锦车,持汉节,率领副使和随从人员从都城长安出发,前往乌孙。到乌孙后,冯嫽代表皇帝诏令乌就屠前来,正式册立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为“大昆弥”(国王),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二人金印绶带。至此,乌孙的动乱得到了圆满解决,汉与乌孙的联盟得到恢复,冯嫽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

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因解忧公主年老,思归故土,冯嫽随同她一起返回都城长安。这时,乌孙大昆弥元贵靡的儿子星靡代行大昆弥事,由于星靡性情怯弱,国内又不稳定。冯嫽为此上书皇帝,请求再次出使乌孙。于是,已经年逾花甲的冯嫽,为了巩固汉与乌孙的联盟,又一次以汉朝使节的`身份,不辞辛苦,踏上万里西行的征程。

冯嫽作为一个女子,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异邦,这种情况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她为了加强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团结,可以说贡献了毕生精力,在民族团结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后人有诗赞她:

多少须眉无语。

——咏冯嫽。

铁与火,血与泪,多少须眉无语。

谁能将女儿志男儿胆比个高下……。

龙堆秋草朝晖稀,骢马晨迎翰海风。

大漠关山来复去,何问天涯远与近。

血浓的亲,酒香的情,只叫绝域开云道。

铁与火,血与泪,多少须眉无语。

谁能将女儿志男胆比个高下……。

狼望春花雪絮积,紫鞍夜度交河月。

羽檄纷飞锦车匆,干戈玉帛怎舍取?

血浓的亲,酒香的情,不图荣名在画麟。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篇三

“站起来!”随着塾师不怒自威的喊声,从窗外慢慢探出一个六岁光景孩子的脑袋。他身上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手中拿着放牛的鞭子。

塾师和学子们纷纷走出私塾。“你叫什么名字?”塾师俯下身子关切地问。“我叫林嗣环,家住赤岭后畲。”孩子用鞭子指了指不远处的村落,又不问自答地作介绍:“父林之粟,兄嗣祯。我很喜欢听先生讲课,已来偷听半年有余了!”“那你就来读书吧!”“我家穷,供不起我读书!”塾师颔首捋须良久,忽灵机一动:“嗣环,请你进学堂坐一会儿好吗?”

塾师安排嗣环和众学子坐好,摊开纸笔,宣布考试开始。结果让塾师始料莫及、心花怒放,林嗣环这个从未上过学堂的放牛娃,妙语连珠、辞清意畅的作文,令那班乡绅富贾的纨绔子弟,瞠目结舌,难望项背。

塾师磨破嘴皮磨穿鞋底,用免收束修、资助笔墨、接济家用等条件,博得林之粟的首肯,让嗣环进私塾跟班旁读。

嗣环边帮父亲劳作,边努力攻读。公元1615年,嗣环7岁那年,大学士黄景坊不信他能“励志自研”、“日记万言”,特地对他进行面试,也被他的聪慧天资所折服,便破例收他为“伴读”。嗣环自此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学业更是突飞猛进。

第一次参加乡试,主考官认定字字珠玑之文,绝不可能出自乳臭未干的穷孩子之手,武断地判定为“抄袭”。

落榜蒙冤的嗣环受尽白眼。有天早上,他像往常那样到黄井打水,可邻居们已暗相串通,故意于前夜将水桶全收进屋内。打不到水的嗣环默立井旁,对天发誓:“士可辱,志不可夺!我定愈加发奋……”忽然,井底訇然有声,井水漫上井盘。至今,嗣环故居门前这眼黄井的水位,仍远高于旁侧的池塘水面,成为福建安溪县赤岭后畲一大景观。

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嗣环落第不落志,“黄井祝天”后的日子,更付诸“虎崆耕读”。公元1642年,34岁的林嗣环中举人。继之又蟾宫折桂,顺利通过会试,高中进士。嗣环的轶事,在其故乡代代相传。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篇四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了,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高斯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一天,数学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很惊奇。以后,他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著名的数学家小欧拉的故事。

大数学家欧拉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篇五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剌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剌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个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剌史。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微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安心住下,读书作文。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写下《陋室铭》一文。

过了几年,皇帝忽然想起刘禹锡有那么点才能,就又重新把他调回京城。

刘禹锡到京城后,听说这几年郊区玄都观里来了个老道会种桃花,偌大一个庭院尽是桃花,等到开放,壮观得很。

于是刘禹锡就和朋友相约去看桃花。

刘禹锡这个人本来就好写诗,看了如此壮丽的桃花,焉能不写。

于是他回来就写了一首《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的诗本来就有名,这下很快就流传开了。

结果有人这么一分析,就向皇上进谗言,说这首诗明是写桃花,其实是讽刺新提拔的权贵的。

皇上当然不高兴,于是就把刘禹锡又发到外地去了。

差不多十年后刘禹锡又被调回京城,恰好是春天,于是想起玄都观的桃花。

结果一看,很让人失望。

种花的道士已经去世,庭院也就破败,再也没有往日的繁盛了。

刘禹锡又想起这些年有无数的权贵兴起又衰败了,难免感慨,于是又写了一首《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尽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传到皇帝耳朵里,又觉得刘禹锡在发牢骚,就又把他发到外地去了。

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在桃花源入口处,竖着一块丈把高的石碑,上面刻着“桃源佳致”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唐朝刘禹锡题的。

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作司马后,经常到桃花源散心。别人见他是个大诗人,都来请他题字。他心情不好,总摇头拒绝。

有一次刘禹锡又到桃花源里来游玩,发现原来见到过的一些长得很好的树木,一些很雅致的石头都不见了,便虎起了脸,找来了看山老人查问。看山老见刘禹锡生了气,慌忙报告:“大人,你只知这是块风水宝地,却不知附近多少有钱有势的人想霸占它,我老头哪能管得住啊!”

刘禹锡听了,叹了口气,想到自己虽没拿走这里的一草一木,却也没有为它做过什么好事。于是,便叫人拿来笔,蘸饱了墨,挑中了一块斜靠在山边的大石头,写了“桃源佳致”四个大字,后面又写上自己的名字。他又叫石匠把这几个字錾到石碑上,抬到桃花源入口处竖了起来。

后来,那些有钱有势有人来了,一到入口处,抬头看到那块大石碑,知道司马大人刘禹锡要保护桃花源,只好悻悻地说:”既然刘司马题了字立了碑,今后谁也不准拿一草一木!”

据说,桃花源就是这样被保护下来了。后人感激刘禹锡,便把这块碑叫做“镇山碑。”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篇六

颜回家贫,平时又不善言谈,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他,有时还借故侮辱他。颜回从不和这些同学计较,只是一门子用功读书。

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了。虽然大家都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颜回依然镇静自若,不理不睬。这样,同学们更加怀疑是他偷的了。

饭后,又见颜回第一个来到学堂。他脚一进门就被一个硬东西碰了一下,颜回穿的草鞋,这下碰得可不轻,疼得他弯腰按摩脚指头,忽见脚下有个白纸包。颜回心想,这是啥玩意儿这么硬,打开一看是一锭金闪闪的金砖,纸包什么写到:”天赐颜回一锭金。"。

颜回笑了笑,取出笔也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又把金子包好放再原处,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出经书放声阅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人趁颜回不注意,把那纸包交给了孔子。孔子打开一看,纸包上又多了几个字:天赐颜回一锭金,外财不发命穷人。孔子看了莫不做声,那些诬赖颜回的弟子们都低下了头。后来,丢失的方圈找到了,那同学找颜回道歉,颜回只是一笑而过。

从此,孔子更加器重颜回。颜回呢,也不负师望,不仅学问大进,而且品德修养也居孔门弟子之首,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中的首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篇七

由于刘邦出身无赖,以行伍定天下,轻慢儒生,诛杀功臣,因而很少赢得历代正直文人的好感。历代文人更是耿耿于怀:“世无英雄,遂使胥子成名!”“原来刘项不读书”;“偶因乱世成功业,更向翁前与仲争”。在他们看来,刘邦平定海内,称雄天下,并不是靠品德和真功夫,而是由于他品性奸诈和历史提供的`机遇。其实历史地看,刘邦确有过人之处和领袖魅力,并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企及。刘邦毕竟不是一位草莽英雄,前人对刘邦最终获胜,成为汉高祖的原因多有分析。刘邦驾驭全局、举重若轻的雄才大略,审时度势、因时而动的精确的判断能力,能屈能伸、趋利避害、出生入死、大厦倾于前而不惊的大将风度,不拘一格的用人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气度,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纵观刘邦的一生,其成功的经验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刘邦年轻时整日游手好闲,常常到酒店里赊酒,喝醉了就倒在酒店里睡觉,刘邦性格豪爽,对人很宽容,但他不太喜欢读书,也不喜欢下地劳动,他的哥哥和嫂子不愿与其同过,刘邦的父亲只好把长子一家分出另过,刘邦仍随父母居住。刘邦长到弱冠之年,仍是不改旧性,父亲就斥责他说:“你真是个无赖,什么时候才能像你哥哥一样买地置房!”刘邦并未觉悟,还是经常带着一伙狐朋狗友到哥哥家白吃。嫂子被吃急了,就厉声斥责,刘邦也不以为然。一次,刘邦一伙又赖在哥哥家蹭饭,嫂子急中生智,用勺子猛劲刮锅,弄出了震天的响声,刘邦一听,以为饭已吃完,自叹来迟,只好请朋友回去。等他送走朋友,回头到厨房一看,锅灶上正热气腾腾。刘邦这才知长嫂使诈,受了刺激,从此不再回来。

刘邦的这种“无赖”本性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楚、汉相争之时,刘邦曾经兵败彭城,自己只身逃走,两个孩子也被冲散。其后在逃难人群中发现了自己的一子一女,但楚军紧追,刘邦急于逃命,嫌车重太慢,竟将两个孩子推下车去。部将夏侯婴看见,急忙把孩子放回车中,如此反复了三次。刘邦说:“我如此危机,难道还要收管两个孩子,自丧性命吗?”夏侯婴反驳说:“这是大王的亲骨肉,怎么能舍弃!”刘邦竟然舍人救己,拔剑就砍夏侯婴,夏侯婴无奈,再也不敢把孩子放在车上,只好把孩子挟在腋下逃跑。俗语谓虎毒不食子,也许因为刘邦非虎而龙,也就顾不得这条古训了。

楚、汉两军对峙时,项羽曾把刘邦的父亲拿到军中,想以此要挟刘邦。项羽此举虽不太正大光明,但两军对垒,似乎也情有可原。一次,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推到阵前说:“你如不撤兵,我就把你的父亲烹了。”两军将士本以为刘邦会十分为难,情感也都倾向刘邦这一边,谁知大家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了,刘邦根本就不在乎,竟然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们俩曾经结拜为兄弟,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若把你爸爸煮了来吃,请把肉汤分一杯给我喝(分我一杯羹)。”面对这样的无赖,项羽能有什么办法呢?只得把刘邦的父亲放了。

“无赖”刘邦快30岁的时候,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一久就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在亭长这个官位上,刘邦整整呆了。

那时的刘邦虽然职位低下,但他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有一次刘邦送服役的人去咸阳,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这句话泄露了他心中的秘密,表明他渴望成为一名威震四方的豪杰。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带着家人投奔自己的好朋友——沛县的县令,所以就把家安在沛县了。在吕公刚刚到沛县时,沛县的许多上层人物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便纷纷上门拜访,借机向他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当时在沛县担任主簿的萧何负责接待宾客,由于客人很多,所以萧何就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本来就瞧不起这些官吏,他没有带一个钱去,却骗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萧何担心出现尴尬的局面,所以忙不迭地对吕公解释说:“刘邦平时就愿意说大话,很少干实事。”吕公本就是个善于维护别人尊严的人,况且一见刘邦器宇轩昂,超凡脱俗,所以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请刘邦入上席就坐。

这次刘邦不但吃了一顿免费的盛宴,而且散席之后,还被吕公单独留下,原来吕公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邦,所以特地征求刘邦的意见。刘邦当然求之不得了,可是吕公的夫人却不愿意,骂吕公说:“你常说这个女儿有出息,要嫁给贵人,沛县令要娶他,你都不肯,怎么会要给毫无出息的刘邦?”吕公说:“你们女人就是目光短浅。”于是不顾夫人的极力反对,硬是把女儿嫁给了刘邦,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有一天,吕后和女儿在地里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们讨水喝,喝完水便给吕后和她的女儿相面,说她们都是天下的大贵人。老人刚走,刘邦就回来了,吕后便把刚才老人说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也很高兴,他赶紧又追上了老人,让他也为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说刚才之所以说他的夫人和女儿长得贵人相,就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刘邦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刘邦一听高兴极了,对老人拜了又拜,谢了又谢。

在秦始皇执政的晚年,全国政局已处于很不稳定状态。秦始皇征讨匈奴、建筑长城而动用大批人力、物力,加上原先进行的修驿道、修宫室以及骊山陵的工程,使政府原有的人力根本不足派用,只好由民间征调大量的劳役。

这一次,沛县接到征调劳役的命令后,县令不敢怠慢,立刻编造名册,并决定派遣一名亭长负责领队的工作。这次的劳役是建筑骊山陵,是件非常艰险的工作,加上大家对过多的劳役反感颇深,因此负责领队是件危险的差事,万一有人逃亡,领队也要连坐论罪。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篇八

1886年大清前科状元、礼部侍郎洪钧因为母亲病故,从京城急匆匆赶回了苏州。

行至仓桥浜时,他听得河面的花船上传来一阵婉转的笑声,笑声里绵绵的温柔,像一只小手,抻平了洪钧心里的褶子。就在洪钧掀开轿帘望去时,彩绘精致的花船窗里,一个笑靥如花的女孩子也正掀了窗帘望向他。这隔着水面的惊鸿一瞥,已让洪钧惊艳不已。

洪钧的轿子在一颠一颠中远去了,身后的笑声,依旧袅袅地浮在水面上,让洪钧心头漾开了涟漪。为母亲料理完丧事,洪钧就派人去打听花船上的女子姓甚名谁。这女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名动苏州城的赵灵飞。

洪钧对赵灵飞早就有所耳闻。赵灵飞是她的闺名,乳名叫赵彩云,原本出生于安徽徽州一个士绅家庭,年幼时跟随家人来到了苏州。赵灵飞天生丽质,十来岁时就出落得十分标致,那时候,苏州城周家巷小女赵灵飞如花的美貌远近皆闻。不过,她的声名鹊起却阻止不了家道式微的趋势,赵家一家老小的日子开始越过越难。

赵灵飞不愿看着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于是,1886年,她到苏州城香风习习的花船上做了一名卖笑不的“坐舱姑娘”。为了顾全体面,她把姓名改为了傅彩云,傅取“富而有财”之意。只是,当年周家巷的赵灵飞名声太盛,很快大家便知晓了傅彩云的真实身份,一时之间,几乎人人都想来一睹芳泽,赵灵飞成了名动苏州城的人物。

洪钧派下人接赵灵飞到洪府一见,结果这一见,洪钧对赵灵飞更是如痴如醉。虽然洪钧已经49岁,而赵灵飞只有13岁,但是洪钧却觉得他和赵灵飞十分投契。

第二年的正月十四,八抬绿呢大轿,洪钧将赵灵飞明媒正娶作了他的第三房太太。从此,赵灵飞更名为洪梦鸾,艳若桃李的“花国状元”嫁给了贵为朝廷高官的前科文状元,这在当时不失为一段美谈。

1887年,守完丧的洪钧带着洪梦鸾赴京任职,进京后不久,洪钧就被任命为大清国出使德、奥、俄、荷四国的全权大使。按照当时新兴的做法,大使出行当由夫人陪同,但是洪钧的元配因为受当时的传言恐吓,生怕出国后会被外国老毛子生吞活剥,而拒不随同;而姨太太则因为一直抱病在身,经不起舟车劳顿,也不便前往。于是,洪梦鸾成了公使夫人的不二人选。一个小脚女人,就这样轻移莲步,迈出了国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