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孔子仁学心得体会报告 浅谈孔子的仁学思想1500字(二篇)

孔子仁学心得体会报告 浅谈孔子的仁学思想1500字(二篇)

时间:2018-07-21 23:49:46

相关推荐

孔子仁学心得体会报告 浅谈孔子的仁学思想1500字(二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孔子仁学心得体会报告一

“仁”的伦理信条,出发点在个人,每个人必须实行于他周围的家人,进而才是家人的亲戚、亲戚的亲戚。这便是由近及远的道德推衍,或称教化。而“仁”的内涵便是基于家庭和家族的行为规范和这套规范的价值基础,也就是“孝悌”,至于向家族外的,也就是向社会的道德延伸,便是忠信、忠恕和礼乐。

《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儿女善待事父母;悌,是符合伦理原则的行为,本指弟弟对兄长的善待与服从,其实也就是年幼对年长的敬重与接受教育。

“仁”并不是抽象的理念,也必须化为起居行止的“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并体现于日常生活,最终实现于和睦的家庭生活中,无数家庭的和睦才能保证社会的井然秩序。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从积极一面来讲的。凡是一个人想达到的想争取的,就应该也同时想到,别人也会同我一样,也好同好或者相似的意愿。

同样在《论语·雍也》篇中,子贡问夫子:“如有博施于人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答道:“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意思是说,凡能够广泛地推导其仁心救济绝大多数人众的,哪里仅仅是“仁”行呢?

“仁”更多地只能化为起居饮食和待人接物的日常伦范,看他是否可以在平时履行道德礼节。这个“礼节”就是伦理制度——孔子的时代,也便是“周礼”。

“礼”本来用来是制“欲”的,人的欲望泛滥,便有一切不合乎“礼”的行为,孔子因此要求以“达仁”或“成仁”为修养目标的,必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自己可以做到“终日不违仁”。

孔子认为,“礼”就是为人的本分和守则。“仁”之为善,其实往上可以无穷进展,以至于圣人都有难得充分践履的;往下它又有切实可行的,只要所言所行不逾出“礼”的界限就可以了。

“仁”的伦理信条,出发点在个人,每个人必须实行于他周围的家人,进而才是家人的亲戚、亲戚的亲戚。这便是由近及远的道德推衍,或称教化。而“仁”的内涵便是基于家庭和家族的行为规范和这套规范的价值基础,也就是“孝悌”,至于向家族外的,也就是向社会的道德延伸,便是忠信、忠恕和礼乐。

《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儿女善待事父母;悌,是符合伦理原则的行为,本指弟弟对兄长的善待与服从,其实也就是年幼对年长的敬重与接受教育。

“仁”并不是抽象的理念,也必须化为起居行止的“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并体现于日常生活,最终实现于和睦的家庭生活中,无数家庭的和睦才能保证社会的井然秩序。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从积极一面来讲的。凡是一个人想达到的想争取的,就应该也同时想到,别人也会同我一样,也好同好或者相似的意愿。

同样在《论语·雍也》篇中,子贡问夫子:“如有博施于人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答道:“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意思是说,凡能够广泛地推导其仁心救济绝大多数人众的,哪里仅仅是“仁”行呢?

“仁”更多地只能化为起居饮食和待人接物的日常伦范,看他是否可以在平时履行道德礼节。这个“礼节”就是伦理制度——孔子的时代,也便是“周礼”。

“礼”本来用来是制“欲”的,人的欲望泛滥,便有一切不合乎“礼”的行为,孔子因此要求以“达仁”或“成仁”为修养目标的,必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自己可以做到“终日不违仁”。

孔子认为,“礼”就是为人的本分和守则。“仁”之为善,其实往上可以无穷进展,以至于圣人都有难得充分践履的;往下它又有切实可行的,只要所言所行不逾出“礼”的界限就可以了。

推荐孔子仁学心得体会报告二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不学礼,无以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小不忍则乱大谋。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2、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