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溃疡性结肠炎易转大肠癌 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

溃疡性结肠炎易转大肠癌 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

时间:2021-08-07 15:15:09

相关推荐

溃疡性结肠炎易转大肠癌 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

据美国媒体报道,纽约大学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发现,肠道细菌缺乏多样性会增加人们患上结直肠癌的风险。研究人员选取了47名新近诊断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和94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对比他们粪便样本中的DNA,并排

1肠道细菌少易患结肠癌 确诊肠癌要做哪些检查

据美国媒体报道,纽约大学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发现,肠道细菌缺乏多样性会增加人们患上结直肠癌的风险。研究人员选取了47名新近诊断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和94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对比他们粪便样本中的DNA,并排除了可能影响人们致癌的因素,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种族和吸烟史等。之后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粪便样本中细菌的多样化程度要低于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此外,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内的梭菌含量少,这种细菌能将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丁酸,可抑制炎症和癌细胞在结肠内的生成。科学家表示,这项研究成果意味着对肠道内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识别,可帮助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那么,结肠癌有哪些筛查方法呢,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进行护理呢?

确诊结肠癌必须先进行检查

1、血清CEA的检测

大多数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常升高,超过50μg/ml。但该试验的特异性并不强,在一些非消化道肿瘤及良性病变,血清水平亦可升高。此外,CEA对早期结肠癌和腺瘤性息肉敏感性较差,因此将其用于早期大肠癌检测,效果并不明显。1982年Magagi等利用人结肠癌细胞系免疫小鼠制备的CA19-9,可以识别有高度癌特异性的唾液神经节苷脂,结果发现19%~49%结直肠肿瘤水平升高。但它对胃胰肝胆管的敏感性更强,作为大肠癌血清学检测,并不比CEA敏感。

其他如大肠癌相关抗原的检测、鸟氨脱羧酶及血清唾液酸含量的测定,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等等,研究表明有一定效果,但应用于临床,其特异性、敏感性尚待进一步提高。

2、便潜血试验

由于大肠癌常因粘膜糜烂溃疡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因此可利用简便易行的便潜血试验监测大肠癌。早期的便潜血试验为化学呈色方法,常用试剂为联苯胺或愈创木脂等,近年来逐渐被特异性更强的免疫潜血试剂所取代。但由于便潜血试验并不能区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但少数早期癌亦可呈假阴性结果而致漏诊。

3、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

又称半乳糖氧化酶试验,是检测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特异标记物的简便方法,只要将直肠指套上沾液涂抹在特制的纸膜或玻片上,经半乳糖氧化酶反应及雪夫氏试剂显色,便可判断患者肠粘膜是否有T抗原表达。经临床及普查验证该法对大肠癌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其用于普查,与免疫潜血试验筛检大肠癌有互补效果,但亦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4、活体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学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对于确定大肠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变以及对病变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它不仅可明确肿瘤的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恶性程度,而且可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脱落细胞学虽准确性高,但取材较繁琐,不容易获得满意的标本,观察时需要有经验丰富的细胞学医生,故临床应用少,目前多由内镜下直接刷检涂片进行细胞学诊断所取代。

结肠癌晚期患者护理方法有哪些?

1、消极心理

当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已经引入晚期时,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表现为失望,抑郁消极,郁郁寡欢的情绪,对于生已经没有什么可期待了。这是医护人员要给患者讲一些成功的案列,鼓励患者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2、认可心理

患者一段时间后,有可能接受这个事实,心情会逐渐平稳,开始接受治疗。这时医护人员应用“暗示”的方法,宣传治疗的意义,排出一切不利的因素,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

3、恐惧心理

晚期肠癌患者还会表现出害怕、绝望,失去生的希望,牵挂亲人,幻想自己快要离开。这是要给患者安稳,鼓励患者积极的接受治疗,不要耽误病情,告诉患者心理情绪对于疾病的影响。

4、怀疑心理

肠癌患者会有疑心觉得自己没有患病,多方的求证,心情紧张,猜疑不定。这时医务人员应言行谨慎,要了解患者询问的目的,委婉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切勿直言相告,减轻患者受打击的程度。

2中国肠癌筛查现状 在困境中努力前行

本文医学指导专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万德森教授

本文医学指导专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潘志忠教授

肠癌在中国大城市的发病率每年上升4-5%

万德森教授向我们介绍说,在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占所有癌症的第四位,而死亡率为第二位。估计全美有101340例结肠癌和约39870例直肠癌的新发病例,而同年估计将有49380例患者死于结肠癌和直肠癌。尽管如此,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还是从1975年的60.5/10万人群降低到的46.4/10万人群;而且,在1990至间,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也降低了大约35%,原因之一是通过筛查的普及提高了早诊率以及治疗手段的进步。

与美国肠癌发病率每年下降3-4%相比,中国大城市的肠癌发病率每年上升4-5%这一数字就尤其令人担忧。而出现这个对比的原因,万德森教授指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三高一低的饮食: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高能量、低纤维。

2、中国人口老龄化:由于肠癌的发病高峰年龄在70岁左右,中国正进入肠癌高发期。

3、没有控制好癌前病变,筛查不够充分。

4、缺少合理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超重和肥胖。

这一系列的原因致使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日渐升高,成为普通居民健康的一大威胁。

肠癌的筛查工作任重而道远

广州越秀愿配合行肠镜检查高危病人不足1000人

日渐走高的发病率威胁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而肠癌作为一种能防能治的肿瘤,筛查就成为了肠癌防治的重中之重。但是,肠癌的筛查工作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的却并不尽如人意。

潘志忠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委托广州市越秀区疾病控制中心开展的肠癌筛查工作进行到现在已接近3年,工作分为入户调查填写个人信息,到医院留大便进行大便隐血实验,然后通知高危病人进行肠镜检查。但愿意配合进行肠镜检查的高危病人到目前为止还不足1000人。甚至许多居民听到要调查肠癌的相关信息,连门都不给调查员开,认为谈说癌症是晦气的而拒之门外,这种落后的抗癌防癌思想也成为了中国肠癌筛查的一大绊脚石。

40岁以上人群就应进行肠镜检查。

美国等发达国家建议50岁以上人群进行肠镜检查,而中国由于肠癌的高发性将建议肠镜检查人群年龄定为40岁以上。因是我国大肠癌发病年龄较欧美国家提前12~。

英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55-64岁年龄段的人进行一次肠镜筛查,肠癌发病率下降33%,肠癌死亡率下降43%。肠镜检查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及时切除可防止肠癌发生。发现早期癌瘤切除后也可使死亡率下降。由此可见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困难中的希望 中国的肠癌筛查之路

由于肿瘤的发病因素复杂,我们无法从病因上进行预防,筛查就成为了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途径。虽然在中国的肠癌筛查还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们相信,有着万德森教授和潘志忠教授在临床一线孜孜不倦的努力,再加上媒体的宣传和现实中的例子,一定能让普通居民的肿瘤知识得以增长,防癌意识可以转变,中国的肠癌筛查终将步入正轨。

万德森教授、潘志忠教授与采访记者合影

本文医学指导专家:万德森教授主任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1940年8月生,广东东莞人,主任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肿瘤中心主任兼肿瘤医院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腹科主任、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是大肠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提出了提高大肠癌疗效的综合措施,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结直肠癌社区预防与综合治疗应用研究”获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致力于社区肿瘤防治,在广州市越秀区建立社区肿瘤防治网络,推动社区肿瘤登记报告制度的建立和运作,并主编《社区肿瘤学》,首次提出社区肿瘤学概念;着重造口人的生活质量,创立我国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推动我国造口康复治疗的发展。曾主持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和省部级课题7项,获省科委科研成果2项和校级科研成果和医疗成果多项。发表医学论文150余篇,主编专著8部,参编专著10部。因工作成绩彪炳、医德高尚多次获卫生部、广东省及学校的嘉奖。

本文医学指导专家:潘志忠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1963年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一直在本院从事腹部肿瘤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上着重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的研究;基础上着重于肿瘤分子生物学早期诊断和治疗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擅长大肠癌的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治疗,在腹腔镜手术、经肛门微创外科(TEM)、肝转移综合治疗、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等。近5年在国内,作为通讯作者,在Ann Oncology, J Gastrointest Surg, Int J Colorectal Dis, World J Gastroenterology,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l Medical Research 等本领域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主持和参与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科委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卫生厅基金多项。主(副)编专著5部,参编多部。

3大肠癌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现在大家都对大肠癌都有所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大肠癌的原因有很多,目前治疗大肠癌的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人们要注意选择治疗方法。那么有哪些检查的方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1)直肠或乙状结肠镜(内镜)检查。大约70%~75%左右的大肠癌位于距肛门25cm以内,应用乙状结肠镜可发现,应采取活体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以防漏诊。

(2)钡灌肠气钡双重X造影,对乙状结肠中段以上的癌瘤是重要的检查方法,此项检查的阳性率可达90%。其目的是观察大肠全貌,检查有无多发性息肉和多发癌,观察有无局部肠粘膜破坏、充盈缺损或肠壁僵硬、肠腔狭窄等。已有肠梗阻的不宜用

钡灌肠检查,更不宜作钡餐检查。

(3)导光纤维结肠镜(内镜)检查。可以仔细观察全结肠内部的病变情况,可以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摄像、摘除有蒂息肉。

(4)血清癌胚抗元(CEA)检测。对诊断大肠癌无特异性(意即癌胚抗原检测阳性者不一定是大肠癌),但对判断疗效和复发、特别是肝转移有重要意义。

(5)CT(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或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手术后复发或转移灶大小和范围的观察,提供是否适合手术治疗的重要参考。

(6)粪便隐血试验:有免疫法和化学法,免疫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与化学法。此法常在初筛普查大肠癌时应用,隐血阳性者进一步作内镜检查。

上面所介绍的方法都是比较有权威性的大肠癌专家介绍的,一般出现误诊的几率是比较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您去医()院检查之后,并没有检查出来什么状况,但是身体还是不舒服,不要忽视有错诊的可能性,一定要再进行一些详细的检查。

4溃疡性结肠炎易转大肠癌 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

晚期大肠癌系指癌组织侵犯在粘膜层以下,直至浆膜层者。除了早期症状更为严重之外,由于疾病长期慢性消耗,晚期直肠癌患者会出现一些全身恶变病质,不断增殖的癌细胞还可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甚至还可以向远处转移,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转移至膀胱或前列腺可引起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转移至肝脏,可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

肠癌的晚期症状?肠癌肉眼观察分为3类

(1)肿块型: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球状或半球状,表现有多数小溃疡,易出血。此型浸润性小,淋巴转移发生较迟,预后较好。

(2)溃疡型:初起为扁平状肿块,以后中央部坏死,形成大溃疡,边缘外翻呈蝶形,表面易出血、感染。

(3)浸润型:癌组织主要沿肠壁浸润生长,有明显纤维组织反应,引起肠管狭窄和肠梗阻,淋巴转移较早,预后较差。

研究发现,早期大肠癌90%可根治,中期采取综合治疗治愈率可达70%以上,因此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患者一定要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尽量避免肠癌发展到晚期。

肠癌的鉴别诊断

1、肠癌的症状与体征与肿瘤所在部位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的发展有以下症状出现:①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便出有黏液或带有鲜血或黑色便,直肠及乙状结肠癌常有里急后重,便排不干净等感觉。②腹痛:有2/3以上的病人以腹痛就诊而来,疼痛常不剧烈,劳累及行走时加重,出现肠梗阻时可出现腹部绞痛。(骥部肿块,约80%以上的患者在就诊时可扪及大小不等的肿块,一般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坚硬,活动度较好,到后期如与其他组织粘连则肿块固定不移。④肠梗阻,当肿块大部分阻塞肠腔,或与其他组织粘连时可引起肠梗阻,表现为腹部绞痛,腹胀,大便秘结。腹痛一般呈阵发性绞痛,当有感染时可出现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晚期病人还可表现为贫血、恶病质、腹水、肝肿大及腹膜炎。

2、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较好的方法,可观察到肿块所在部位、形态、大小、局部浸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并可取材活检。

3、X线结肠气钡造影,可显示结肠袋消失、充盈缺损、狭窄、黏膜紊乱等改变。

4、癌胚抗原检测阳性率在73~93%,阳性率虽高,但其没有特异性,有时有假象出现。

本病应与慢性胆囊炎、胃炎、胃溃疡、肠结核、肠息肉、肠阿米巴痢疾、结肠痉挛、血吸虫性肉芽肿、结肠良性瘤等相鉴别。

高危肠癌人群筛查4注意

1、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史长达7年以上的患者而言,由于其发病原因不太明确,随着长期慢性结肠炎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因此这类高危人群应接受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黏膜活检,检查间隔时间为1~3年不等

2、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FAP)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疾病,直系亲属中1/2的人可能被遗传此病,而且罹患此病的患者45岁以前绝大多数会转变为癌症。因此有此病家族史的人自青春期后,患者及家属每1~2年都应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以免耽误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

3、有过肠癌病史的人也属高危人群,由于手术及其他原因很可能造成肠癌复发甚至转移,所以根治术后仍需严密检查,不可掉以轻心。患者手术后6个月及前2年内每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以排除局部复发,此后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检查。

4、对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直肠癌家族史者,由于这类患者出现癌症的年龄多半在50岁以下,其家属患癌的机会远远高于一般人,所以这类高危人群从20岁起或早于亲属发病年龄起,每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

5小伙常吃“烤串”导致肠癌 发病年龄提前15岁

“就是腹胀而已,怎么会是大肠癌?”10月31日,30岁的刘沐(化名)看到医院开出的诊断书上的结果是“大肠癌”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

眼睛。他的主治医生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一病房主任祝国莲称,最近几年,肠癌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增多,大约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45岁左右成为主要发病人群,癌龄至少提前了。

“吃得太好,动得太少”是主因

专家分析说,肠癌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是诱发肠癌的主要因素,“胃肠道在消化高脂肪类食物时,需要更多的胆汁,多余的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黏膜,容易使肠黏膜发生癌变。”祝国莲称,“再加上都市人的运动量减少,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所有肿瘤的发生都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运动量少还会导致肠的蠕动比较慢,存储的宿便比较多,增加患癌几率。

夜生活频繁,三餐无规律也是诱因

长时间的夜生活,三餐饮食没有规律,暴饮暴食,饮酒无度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诱发肠癌的发生,而这些生活方式一般都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这就导致了此类疾病的年轻化趋势。

长期饮食品种单一,吃隔夜饭也是成因

“吃得太好容易得肠癌,而吃得太单一也会出问题。”前段时间祝国莲先后接诊了老两口,老爷子76岁,被查出直肠癌,没过多久,老伴儿也因为直肠癌住进了医院。而老两口平时很注意饮食,荤腥食物吃得少,蔬菜吃得多,怎么还会得肠癌呢?“夫妻俩每天都吃很固定的几样食物,几十年来几乎没有改变过,虽然蔬菜吃得多,但长期饮食品种单一,又习惯了节俭,吃隔夜饭菜等,都是患肠癌的诱因。”

发病年龄至少提前了15岁

最近几个月,30岁的沈阳小伙儿刘沐总感觉肚子胀胀的不咋舒服,“以为就是肛肠疾病呢。”刘沐说,他几乎每周都要吃“烤串”一到两次,不仅如此,平时的饮食可以说“全荤无素、无肉不欢”。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让刘沐变得胖墩墩的,年纪轻轻就有了大肚腩。

“他没有家族遗传史,而且这么年轻,很难将自己和肠癌联系起来。也就是因为年轻,不易察觉,发现的时候已是中晚期。”祝国莲称,她接诊过最小的肠癌患者仅24岁,可以说近几年,肠癌的发病率呈大幅上升趋势,发病率约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之前的发病人群多集中在60-70岁的

老年人群体,而现在45-60岁成为主要人群,45岁左右成为“主力军”,就是说,发病年龄至少提前了15岁。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从沈阳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排名来看,肠癌的死亡率已经上升到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4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做肠癌筛查

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有的可能只是腹部不适或者腹胀,这使得很多人并不在意,还有的患者因为出现便血症状而误以为是痔疮,结果耽误了治疗。专家建议,大家应重视肠癌的筛查,健康人群45岁以上应每年做便潜血的检查。

专家介绍了识别肠癌的一些早期症状:排便习惯无诱因改变,次数增多;便血;便完后仍想去,感觉没法排尽;肛门周围有肿胀感;浑身乏力、不舒服。

专家强调,一些工作繁忙、压力大、心情抑郁、生活不规律、有肠癌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更应注意定期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油炸和烧烤的肉类食品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忌烟忌酒

●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体形肥胖的进行减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