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结肠癌的症状有哪些患者要注意

结肠癌的症状有哪些患者要注意

时间:2018-08-06 15:17:14

相关推荐

结肠癌的症状有哪些患者要注意

(一)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二)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

1晚期结肠癌有什么症状

(一)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二)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三)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四)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五)晚期表现: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不同部位结肠癌的症状

整个结肠以横结肠中部为界,分为右半结肠和左半结肠两个部分,此两部癌肿的临床表现确各有其特点,兹分述如下:

(一)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腔粗大,肠内粪便为液状,这段肠管的癌肿多为溃疡型或突向肠腔的菜花状癌,很少环状狭窄,故不常发生梗阻。但是这些癌肿常溃破出血,继发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因此其临床上可有腹痛不适、大使改变、腹块、贫血、消瘦或恶液质表现。

1。腹痛不适 约75%的病人有腹部不适或隐痛,初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常位于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阑尾炎发作。如肿瘤位于肝曲处而粪便又较干结时,也可出现绞痛,应注意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约50%的病人有食欲不振、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现象。

2。大便改变 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与癌肿溃疡形成有关。待肿瘤体积增大,影响粪便通过,可交替出现腹泻与便秘。出血量小,随着结肠的蠕动与粪便充分混合,肉眼观察不易看出,但隐血试验常为阳性。

3。腹块 就诊时半数以上病人可发现腹块。这种肿块可能就是癌肿本身,也可能是肠外浸润和粘连所形成的团块。前者形态较规则,轮廓清楚;后者形态不甚规则。肿块一般质地较硬,一旦继发感染时移动受限,且有压痛。

4。贫血和恶病质 约30%的病人因癌肿溃破持续出血而出现贫血,并有体重减轻、四肢无力,甚至全身恶病质现象。

(二)左半结肠癌 左半结肠肠腔较细,肠内粪便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硬。左半结肠癌多数为浸润型,常引起环状狭窄,故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慢性肠梗阻。肿块体积较小,既少溃破出血,又无毒素吸收,故罕见贫血,消瘦、恶液质等现象,也不易扪及肿块。

1。腹部绞痛 是癌肿伴发肠梗阻的主要表现梗阻可突发,出现腹部绞痛,伴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和排气受阻;慢性梗阻时则表现为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粪便带血和粘液,部分性肠梗阻有时持续数月才转变成完全性肠梗阻。

2。排便困难 半数病人有此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便秘情况愈见严重。如癌肿位置较低,还可有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的感觉。

3。粪便带血或粘液 由于左半结肠中的粪便渐趋成形,血液和粘液不与粪便相混,约25%患者的粪便中肉眼观察可见鲜血和粘液。

2肠癌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肠癌早期会出现哪些警告信号呢?哪些信号预示着肠癌的发生?肠癌早期会有什么信号?

肠癌以下六表现应及早请医生鉴别:

便血:

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于大便表面;

黏液便和脓血便:

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

排便习惯改变:

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

腹泻或便秘交替:

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腹痛和腹胀:

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贫血与消瘦:

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这些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当有以上表现时,最好去做结肠镜检查,这是目前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有效手段。

3肠癌早期发现定期做肠镜

便血,是直肠癌和痔疮都会出现的症状,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直肠癌患者在早期都出现过被误诊的情况。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国家筛查计划,不少直肠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直肠癌不能进行保留肛门的手术而不得不进行造口,这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事实上,这些误诊完全可以避免。专家表示,虽然直肠癌与痔疮的早期症状容易混淆,但通过肛肠镜检查,一般都能得到明确的诊断。有以下症状的人群应定期做这项检查:大便带血、肛门周围有小疙瘩或有异物感、肛周瘙痒、潮湿、大便困难、干燥、大便形状改变、腹痛、腹泻等。

患者

直肠癌被当痔疮治了两年

上周,62岁的周先生在早上如厕时突然晕倒。而这样的情况两年前也出现过,当时的检查并未发现大碍,医生说晕倒是因为痔疮长久以来没有得到有效治疗,造成了贫血。所以这次晕倒,家人也一直以为是贫血所致。但最后的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意外,除了有痔疮,周先生还有直肠癌,而且病理检查结果也不乐观。医生说,从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周先生至少在两年前已患癌,但一直以来都是以痔疮在治疗,因为两者的症状实在太相似,痔疮的存在掩盖了直肠癌的踪迹。

得到这个结果,周先生非常懊恼,因为第一次晕倒后,他就做了痔疮手术,之后一直未复发,直到今年年初,又出现便血、腹泻的症状。当时就诊,医生就建议他做肛肠镜检查,而周先生认为这是痔疮复发,没必要做这个检查,没想到这一拖情况就恶化到无法挽救。

“虽然两者相似度高,但直肠癌和痔疮仍能简单区别。”专家称,首先是便血症状不同,痔疮便血一般颜色鲜红,而且血与粪便不相混合,而肠道肿瘤出血多呈暗红色,含黏液,常与粪便混合在一起;其次是大便形状和排便习惯改变,痔疮一般不会改变大便习惯和形状,而直肠癌会出现排便规律变化,大便呈扁形或带沟槽痕迹。“当然,光看这些症状未必有效,最好的办法还是做肛肠镜检查。”

专家

发现早期癌变的最好方式是做肛肠镜检查

肠癌的高发年龄是40岁以后,如果年龄在40岁以上,本人有癌症史、肠息肉史或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大肠癌史,另外,如果本人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情况,比如近两年来慢性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慢性便秘每年在两个月以上、黏液和/或血便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近来有经历过对精神造成较大创伤或痛苦的事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全结肠镜检查。

如果没有以上的情况,40岁以上也要每年进行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排除可能的潜在病变。粪便隐血试验是一项常用的临床化验方法,用来检测粪便中微量的、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看到的少量出血,正常结果为阴性。阳性者表明肠道有息肉、炎症、溃疡、腺瘤甚至肿瘤,应及时到医院做全结肠镜检查排除。

这些高危人群每年应至少做一次肛肠镜检查

通常,40岁以上的中年人,每年应至少做一次肛肠镜检查。而如果有肛肠肿瘤家族史的,应该将第一次检查的时间提前,还可适当增(整理)加肛肠镜检查的频率。“其实年龄并不是硬性标准,要结合病人的实际症状来看。”专家建议,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要及早做肛肠镜检查: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但排便量不多,甚至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大便带血或间歇性便血,并且血的颜色为暗紫色、紫红色;大便条形变细,形状也有改变,呈扁形;腹痛,腹部包块,肠道功能紊乱,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便秘;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4从排便和放屁看肠癌信号

肠癌是发病率第二位,死亡率第五位的癌症肿瘤。随着西方化生活方式进入我国,我国的肠癌发病率也开始随之增加。高蛋白质、多脂肪、少谷物、少蔬果的膳食模式是导致肠癌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其实人在排便或放屁的时候早就向身体发出一些信号,只是我们平时常常忽略他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从排便和放屁如何看肠癌信号。

从排便和放屁看肠癌信号

在传统饮食习惯下,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通过小肠进入大肠后,蛋白质和脂肪残余是少量的,这些少量残余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还可继续合成人体必需的物质,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和一些非必需氨基酸,这些都是有益健康的。

但是,如果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太多,超出了小肠消化吸收的能力,进入大肠的就不再是少量残余了。在大肠这个“发酵罐”中,过多的营养物质会导致菌群失调,并将那些富余的营养大量合成胺类物质,胺即致癌物。胺,或为液体,或为挥发性气体,十分臭。所以,有些时候人们吃得太多太好,肠道负担太重,就会放臭屁。放臭屁,不仅是难堪的事,还是一个危险信号。

最理想的情况:假如,食物中膳食纤维的绝对量和相对比例充分,粪便量会显得非常多,甚至可能从体积上远大于摄入食物的总体积。这样的粪便是健康的粪便,通常是半固体的,所含水分占80%以上,而带出的肠道废物可占粪便干重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人排便都非常通畅,不仅大肠癌发病率极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低。

最糟糕的情况:假如,膳食纤维摄入少,肠道蠕动慢,排空时间长,粪便又干又硬又少,对直肠的刺激也不够,便意少,没有每天排便的欲望。同时,大肠中的胺类等有毒废物来不及随粪便排出,在体内积蓄时间过长,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只得“自产自销”:达到了一定浓度后,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导致全身性的毒素增多。因此,便秘人士往往皮肤干涩、暗疮频发,而最接近毒

放屁和便意就说明你要排毒了

所以,便意或放屁是一种机体要求及时排毒的保护提醒机制,应尽量不要忍便,而是争取迅速解决。否则,直肠神经长期受粪便压迫会感觉钝化,引发便秘。另外,合理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也相当重要。肠道不同于大脑、五官和肢体,在人体睡眠时不仅不会休息,相反会兴奋,蠕动加快,并分泌黏液促进排便、修复肠道。所以,睡眠少的人,排便常成问题,而且肠道得不到充分修复,致癌概率也高。

从肠道功能读健康

虽然大肠癌的病因,医学家还未完全揭开,但他们已经发现发病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本文意在从生活方式角度,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肠道功能,避免大肠癌风险因素。

值得提醒的是:肠道的功能状态不仅人与人之间不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也有很大差异。进食、紧张、药物和疾病,甚至社会文化形态都对肠道功能状态有影响。然而,排便次数是因人而异的,正常的排便次数范围从每周2~3次到每天2~3次不等。不过,如果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或粪便量有改变,或粪便中有血、粘液、脓液或过多的脂肪物质时,就要小心是否发生肠道疾病了。

5结肠癌的症状有哪些?患者要注意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下面赶紧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症状

(1)腹痛及消化道激惹症状: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腹部不适,如腹部隐痛,右侧腹饱胀,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进食后症状常加重,有时伴有间歇性腹泻或便秘,易与右下腹常见的慢性阑尾炎,回盲部结核,回盲部节段性肠炎或淋巴肿瘤相混淆,结肠肝曲癌可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类似慢性胆囊炎,一般认为,右半结肠癌疼痛常反射至脐上部;左半结肠癌疼痛常反射至脐下部,如癌瘤穿透肠壁引起局部炎性粘连,或在慢性穿孔之后形成局部脓肿时,疼痛部位即为癌肿所在的部位。

(2)腹部肿块:一般形状不规则,质地较硬,表面呈结节状,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癌早期有一定的活动度及轻压痛,升,降结肠癌如已穿透肠壁与周围脏器粘连,慢性穿孔形成脓肿或穿破邻近脏器形成内瘘时,肿块多固定不动,边缘不清楚,压痛明显。

(3)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为癌肿坏死形成溃疡及继发感染的结果,因毒素刺激结肠产生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加或减少,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排便前可有腹部绞痛,便后缓解,如癌肿位置较低或位于直肠,可有肛门坠痛,排便不畅或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粪便常不成形,混有黏液,脓血,有时含血量较大常被误诊为痢疾,肠炎,痔出血等。

(4)贫血及慢性毒素吸收症状:癌肿表面坏死形成溃疡可有持续性小量渗血,血与粪便混合不易引起病人注意,但可因慢性失血,毒素吸收及营养不良而出现贫血,消瘦,无力及体重减轻,晚期病人有水肿,肝大,腹水,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现象,如癌肿穿透胃,膀胱形成内瘘也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5)肠梗阻和肠穿孔:因肠腔内肿块填塞,肠管本身绞窄或肠腔外粘连,压迫所致,多表现为进展缓慢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的早期病人可有慢性腹痛伴腹胀,便秘,但仍能进食,食后症状较重,经泻药,洗肠,中药等治疗后症状多能缓解,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发作之后梗阻渐趋于完全性,有些病人以急性肠梗阻的形式出现,在老年人的急性结肠梗阻中约半数以上由结肠癌所引起,当结肠发生完全性梗阻时,因回盲瓣阻挡结肠内容物逆流至回肠而形成闭袢性肠梗阻,从盲肠至梗阻部位的结肠可以极度膨胀,肠腔内压不断增高,迅速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引起继发性腹膜炎,有些患者既往症状不典型,很难在术前明确诊断,位于盲肠,横结肠,乙状结肠的癌肿在肠蠕动剧烈时可导致肠套叠。

病因

结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高脂肪食谱和纤维素摄入不足。结肠的慢性炎症使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有结肠息肉者,结肠癌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遗传因素可能也参与结肠癌的发病。

检查

1、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

检查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

2、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

镜检可发现癌肿,观察其大小、位置及局部浸润范围。

3、腹部平片

适用于急性肠梗阻的病例,梗阻部位上方的结肠有充气、胀大现象。

4、钡剂灌肠

可见癌肿部位肠壁僵硬,扩张(整理)性差,蠕动减弱或消失,结肠袋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黏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充盈缺损等。钡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于结肠内带蒂肿瘤的诊断。

5、癌胚抗原(CEA)

对早期肿瘤的诊断价值不大,对推测预后和判断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易患结肠癌的人群

慢性大肠炎症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癌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形成息肉,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可引起癌变。有结肠息肉患者的结肠癌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患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有结肠癌家族病史者,其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四倍,说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