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高考地理中的林线高低 高考地理中的海水顶托与海水倒灌

高考地理中的林线高低 高考地理中的海水顶托与海水倒灌

时间:2023-12-07 01:03:29

相关推荐

高考地理中的林线高低 高考地理中的海水顶托与海水倒灌

一般来说,林线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即高山林线。林线在近些年的考试中多次出现,由于其涉及的地理因素众多且复杂,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难点。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总结一下,林线及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

林线的概念

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

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如日本岛根县大山也有山毛榉林。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北半球同一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再有普通台地连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日本本州中部高山大概在2400—2600米附近,北海道高山是1000米附近。

在森林界线以上或以北,乔木疏生,并即将达到乔木界线,而无乔木生长。连接于高位沼泽的水湿地区的森林也表现出一种界线,这是在高纬度地区以外所存在的局部现象。

狭义的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山地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7℃等温线相吻合。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7℃,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

森林上限是垂直地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常称为树线。这条界线以下发育着以乔木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而界线以上则是无林带,发育着灌丛或草甸常形成垫状植物带,在海洋性条件下有的可发育成高山苔原带。树线对环境临界条件变化的反映十分敏锐,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强风的影响也很显著。树线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7℃的等值线相吻合(类似于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界线)。在干旱地区,树线受水分的影响较大,林带高度和最大降水带高度相当。

一些低纬山地的顶部,其海拔高度和水、热条件远未达到针叶林的极限,仍然出现森林上限,这是由于山顶受到强风作用的结果。如:粤北南岭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米,树线却出现在1800米处,其下是已明显矮化的常绿阔叶林,其上为灌丛草甸植被。

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

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一般规律为:纬度较低,最热月气温越高的山体,林线越高;水热条件充足的山体,林线越高。

热量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全球林线与植物生长期的5.5—7.5℃等温线大致吻合,也就是说,影响林线的不是年最低气温而是生长期的最低气温。换言之,在树木生长期热量越充足的地方,林线分布应该是越高的。

水分

水分对于树木生长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足够的水分树木是根本无法生长的。

热量和水分,是影响林线高度的最基础要素,其它任何因素的分析,最终都应该归结到这两点上来。那么,影响热量和水分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01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

(1)纬度。通常纬度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2)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阳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拔。同纬度相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02影响水分的主要因素

(1)纬度。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2)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陆位置。同纬度相比较,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①温度:温度对林线有决定性影响,温度过低是植物生长不好的首要原因,热量不足使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不能形成干物质。受温度因素影响,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逐渐降低。

②降水:降水减少会使植物叶和芽出现干化现象,从而限制树木在更高海拔高度生长。高山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

③其它要素:主要有地形、积雪、火及人为因素等。)

海水顶托和海水倒灌是地理里面经常会出现的名词。两者之间又存在哪些区别?

概念

顶托是一种地理现象。指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在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如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顶托。海水涨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泄。

海水顶托指河流水位低,被海水的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很明显,海水倒灌使得海水到了陆地上,而海水顶托并没有。

海水顶托作用,首先发生在入海口,由于海岸地势低河流入海水位与海洋水位差距小,在这种情况下当发生潮汐海水水位上升从入海口灌入河道内,由于海水密度不同,河水在上,在顶托作用下水位会上升易发生洪涝灾害,典型就是湄公河。

海水倒灌指的是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海水入侵,指的是海水经地下到达陆地。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海水倒灌,这是我国沿海地区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的问题。其成因主要取决于地质结构、岩层密度和取水量。地下水的过分开采,也是引发海水倒灌的重要因素。

(一)出现海水倒灌的原因可能是:

1. 地势低平地区遇到潮汐、巨浪时

2. 地下水的过分开采

3. 中游、上游农业、生产用水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4. 过度采沙,河床下降,导致海水倒灌.

5. 出现有固定时间的天文大潮。

(二)出现海水倒灌的地点

1. 季风气候内河流的入海口:夏季河水海水水位相等,冬季,河水水位下降,导致海水倒灌。

2. 喇叭型河口处。(钱塘江大潮)

3. 沿海地区地势低洼处。

(三)解决措施:

首先,最关键的是要严控地下水开采量。制定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的保护规划,以恢复地下水的良性循环。

其次,要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工业用水提倡循环利用,农业要加大节水型新技术灌溉设施建设。

再者,要支持截流、截潜和集雨工程,增加地表水蓄水量,增强地下水补给量,让淡水资源最大程度在内陆消化。

、顶托与倒灌的区别

(一)海水流向不同

1. 海水倒灌指的是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

2. 海水顶托是涨潮时,海水水位高于河道出口水位,形成海水往内河倒灌的现象。

(二)发生原因不同

1. 海水倒灌的形成原因有地势低平地区遇到潮汐、巨浪时;地下水的过分开采;中游、上游农业、生产用水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过度采沙,河床下降,导致海水倒灌;出现有固定时间的天文大潮。

2. 海水顶托是一种地理现象,河流水位低,被海水的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

(三)危害不同

1. 海水倒灌使得陆地上的水混了海水,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植物生存,也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海水顶托容易引发洪涝灾害,或者泥沙沉积、淤积在河道中,使河床抬高,如果海水顶托作用强,致使海水进入河道,沿河上溯,会造成咸潮,河水和地下水盐度增加,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三、顶托—海水顶托、河流顶托

河流的顶托是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

(一)发生位置:干支流交汇处

在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如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顶托。

(二)影响

河流发生顶托作用时海水涨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泄,继而形成洪水。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更多地理相关产品,请扫码了解: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