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夏至养生有“三避” 千万别错过这个养生关键期

夏至养生有“三避” 千万别错过这个养生关键期

时间:2023-01-26 15:39:31

相关推荐

夏至养生有“三避” 千万别错过这个养生关键期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前后,气温继续升高,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夏季炎热,人体心气过旺,容易烦躁不安,睡眠不好。同时,暑热刺激胃肠道,影响食欲和消化,容易引起中暑、脱水等问题。因此,夏至养生要注意调节心情和饮食,避免过度损伤阳气和阴液。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夏至养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夏季养生,注意“三避”

01

注意避暑

高温环境下,人容易发生体温调节机制紊乱而引起“中暑”,若不及时处理,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如意识混浊、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状。

避暑方法:

❶ 中午前后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晒;

❷ 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

❸ 借助自然风、风扇、空调等降温。

02

注意避湿

高温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湿度也与中暑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夏季不仅要注意避暑,还要注意避湿。

避湿的主要方法:

❶ 远离潮湿环境;

❷ 借助饮食利湿(具有去湿作用的食物主要有: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冬瓜等);

❸药物祛湿。

03

注意避寒

中医学认为:夏季为了散热,人的皮肤毛孔开泄,最易感受风寒、风湿及湿热之邪,罹患疾病。

避寒主要包括:

❶ 防腹中寒,注意尽量进食温热饮食,不贪吃冷饮、冷食,睡觉一定要盖肚子。

❷ 防躯体寒,要正确使用电扇和空调,避免直吹。

❸ 防头、脚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头,冲脚,易导致各种疾病。

夏至养生,重在养心——悦己静心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静心养心是夏至养生的重要原则。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心属火,夏季火旺,心火亢盛,容易导致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口舌生疮等症状。因此,夏季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暴怒伤心,使气得泄。可以通过听音乐、打坐冥想、阅读书籍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培养平和的性格,也要注意保持适当的社交活动,与亲友交流沟通,增进感情。另外每日早晚可按揉神门穴以清心火,安神定志。

夏至养生,重在养觉——睡子午觉

睡眠是人体恢复精力和调节生理功能的重要途径。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夏季白昼长夜晚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大。如果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正常运作,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失常等问题。因此,夏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晚上睡前可以喝一杯牛奶或吃一些含钙、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有助于安神助眠。睡觉时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开空调或吹电扇过久,以免受凉感冒或引起头痛面瘫等症状。早上起床后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或按摩穴位,如按摩涌泉穴、太冲穴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夏至后的伏天更要注意午间小睡。

夏至养生,重在养胃——切勿贪凉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等。适当补充高蛋白质的食物,如芝麻、核桃、黑木耳、瘦肉、蛋类、奶类等。多吃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有助于固表收汗,补养心气。少食热性食物,如羊肉、牛肉、辣椒、姜、蒜等,以免助热生火。夏季出汗多,水分流失快。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伤及心阳,导致心悸、口渴、头晕等症状。因此,夏季要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也不要一次喝太多。最好喝温开水或淡盐水,也可以饮用一些清热解暑的饮品,如绿豆汤、菊花茶、西瓜汁等,切忌肆意食冷,以免伤及脾胃阳气。

夏至养生,重在养行——适量运动

夏季运动要注意量力而行,不宜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夏至日后的一段时间,中午会变得异常炎热,选择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避免中午阳光强烈时运动。运动时还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中暑或脱水。适合夏季的运动有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增强体质,调节气血,舒缓压力,促进睡眠。

以上就是夏至养生的几个要点,希望大家能够按照自己的体质和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季。

来源:山西省中医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