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欧阳修 蔡襄 文同-两宋时期-书画星河-中国书画点将录-谢先莹著

欧阳修 蔡襄 文同-两宋时期-书画星河-中国书画点将录-谢先莹著

时间:2019-02-05 12:06:31

相关推荐

欧阳修 蔡襄 文同-两宋时期-书画星河-中国书画点将录-谢先莹著

书画星河

中国书画点将录

谢先莹著

文坛领袖、书法家——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先后任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师等职,卒谥文忠。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欧阳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其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著名书法有《灼艾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尺牍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集古录跋尾》(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集古录跋尾》为欧阳修行书,金石考证汇编。成于北宋嘉祐八年。纸本,纵27.2厘米,横171.2厘米。凡五十八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百九十二字。《集古录跋尾》原十卷,现仅存文稿四纸。《集古录跋尾》通篇笔势险劲,敦厚中见凌厉,字体新丽,神采秀发。诚如苏东坡赞曰:“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自成一家”;“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晔如也。”

“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政治家、茶学家。官至三司使、端明殿学士,世称“蔡端明”。擅篆、籀、楷、隶、行、草等书体。《宋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其书法尤为欧阳修、苏东坡所推崇。苏东坡认为他为“本朝第一”。其书法由唐溯晋,楷书得力于颜真卿,结体端严,体格恢弘;行书得力于虞世南,又兼有欧阳询、褚遂良、徐浩等人之长,形成和平蕴藉、端庄婉丽的风格,讲究结构,运笔严谨潇洒简逸,很少放纵之笔;论书注重神、气、韵,崇尚古法。因此,他上承唐代书法,下开宋代新风,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蔡襄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作品有《荔枝谱》(浙江鲍士恭家藏本)、《茶录》、《牡丹谱》、《与杜长官帖》、《自书诗札》、《自书诗卷》、《谢赐御书诗》、《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石刻有福建泉州《万安桥记》碑、河南安阳魏公(韩琦)祠《昼锦堂记》碑及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等珍品。

蔡襄蒙惠帖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湖州画派”始祖、墨竹宗师——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梓州梓潼(今属四川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宋仁宗皇祐元年中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曾知陵州、洋州。元丰初年知湖州,世称“文湖州”。文同在诗歌创作上很推崇梅尧臣,他的《织妇怨》描写织妇辛勤劳作,反被官吏刁难,与梅尧臣反映民间疾苦的诗同一机杼。他的写景诗更有特色。如“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早晴至报恩山寺》);“深葭绕涧牛散卧,积麦满场鸡乱飞”(《晚至村家》)等句;形象生动,宛如图画,充分表现了画家兼诗人善于取景、工于描绘的特点。他在诗中还常常把自然景物比作前人名画,如"独坐水轩人不到,满林如挂《暝禽图》"(《晚雪湖上寄景儒》)为古代诗歌描写景物增添了一种新的手法,这同当时画家乐于向前人诗中寻找画意具有同样的意义,表明了北宋前期诗与画这两门艺术已更为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比起前人王维的“诗中有画”来就更前进了一步。善诗文书画,擅画墨竹。洋州有筼筜谷,多竹,时往观察,他注重体验,因而画竹益精。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这就是成语“胸有成竹”的来历。他绘画虽以花竹草木为主,但以画竹最受后人尊崇。苏轼画竹受文同影响颇大,后画竹者学文同的很多,文同开创的画派被称为“湖州竹派”,也称“湖州画派”。宋代书画家米芾高度评价文同画竹的开创性:“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自与可始也。”至元代画墨竹蔚为风尚,“湖州竹派”对后世影响极大。“湖州画派”在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影响一直不衰,其中最著名的承传者有宋代苏轼、元代高克恭、赵孟、李衎、柯九思、吴镇,明代王绂,清代郑燮,近现代吴昌硕等人;明清徐渭、石涛等大师也从文同竹画中汲取了艺术营养。文同、苏轼、赵孟、吴昌硕四大家是“湖州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文同因爱画墨竹室命名为“墨君堂”。其也喜作古木老槎,并写山水。存世画迹有《墨竹图》等。《墨竹图》轴,北宋,绢本,墨笔,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竹在我国传统绘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文人画中更是常见的题材。其竹画以墨竹居多。这幅图轴是“墨竹宗师”文同传世之作。作者采用“S”形构图,先抑后扬,十分别致。元代画家吴镇在《墨竹谱》中将这种构图称之谓“俯而仰”的结构。据记载文同偏爱画纡竹,或许正因为变形而又顽强向上的竹子,更能引起他的思想共鸣。此图笔法谨严有致。竹竿用笔自然圆浑,墨色偏淡,节与节之间虽断离而有连属意。画小枝行笔疾速,柔和而婉顺,枝与枝间横斜曲直顾盼有情。此图之竹叶更是笔笔有生意,逆顺往来,挥洒自如,或聚或散,疏密有致,生动再现墨竹潇洒之态。在墨色的处理上更富有创造性,以浓墨写竹叶的正面,以淡墨表现竹叶的背面,使全图更觉墨彩缤纷。著作有《丹渊集》40卷、《拾遗》2卷。

编著者简介

谢先莹,字仲璜,号不敏,又号云宬,男,1965年3月出生,河南省内乡县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鉴藏理论家、书画家。主要著作有《浅谈中国书画鉴藏》《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中国书画鉴藏必备》《中国书画鉴藏与市场》《读懂大师——中国历代书画家的传奇故事》《书画星河——中国书画点将录》等。

更多著作的系列章节请百度搜索:“读懂大师谢先莹”“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先莹”“谢先莹编著”“谢先莹著”“谢先莹鉴赏”“谢先莹收藏”等关键词查找;或关注百家号“百姓文艺视点”、搜狐号“百姓文化视点”、微信订阅号“百姓文化视点”,查看往期文章。

编辑:曹会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