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一次心理与文学的碰撞 一段男子与少女的邂逅 却是一场荒唐的梦

一次心理与文学的碰撞 一段男子与少女的邂逅 却是一场荒唐的梦

时间:2021-12-21 07:53:33

相关推荐

一次心理与文学的碰撞 一段男子与少女的邂逅 却是一场荒唐的梦

车上的我,好像飞行在一个醒觉之后就要忘记了的梦里,晴空里坠着几颗星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施蛰存第一个将人物心理作为小说描写中心的作家,开中国现代心理小说之先河。其创作曾被称为“新感觉派”,确切地说,他的创作应被称为“心理分析小说”,《梅雨之夕》和《将军底头》是施蛰存的两部代表作,他曾经评价自己的小说是“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的创作轨道”,由此对中国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小说发展做出了贡献,显而易见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

如果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来分析《梅雨之夕》中的“我”,我们会很清晰地发现,作者对主人公潜意识的描写,尤其注重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的刻画。从电车走下来看到少女时如此,不由自主想到家中妻子亦是如此。

施蛰存的小说与当时众多派小说具有明显的差异,他将重点放于心理、潜意识等描写与刻画上,可谓独树一帜。有人评论文章为:一幅清丽淡雅的心画,演奏了一首婉转细腻的心曲。

《梅雨之夕》与以历史为背景的《将军底头》不同,它以都市为背景,记叙了梅雨时节一位男子在回家的途中邂逅一位少女,并伴送这位少女回家过程中的一段心理故事。说到这里,你也许会想起熟悉的《雨巷》。

《梅雨之夕》与《雨巷》虽体裁不同,但情节相似,二者都写了男子雨中邂逅美丽少女的故事,都注重以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同时二者又都以“三部曲”方式叙述经过。然而二者的人物形象却大有不同,从开头便可看出。《雨巷》中的“我”对于雨,感受的是寂寥、阴郁,而《梅雨之夕》中的主人公却有点喜欢这雨,究其原因,便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对于都市喧嚣的厌烦、对于快节奏生活的孤寂和百无聊赖与迷茫之感了吧!

因为讨厌快节奏的生活,所以不会选择在雨中坐电车,讨厌人群,一个人撑着伞回家,同时也是在寻找一种意外,一种让“我”的孤寂缓解的意外,所以在“我”看到一个中意的女子时,想到了很多,甚至提出想到送她回家,但是“我”已有妻子,这样的做法于理不合,“我”心中怀有一种对妻子的愧疚,同时一路上也在为自己送这位女子回家找理由,使自己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

作者舒展、清新的写作手法可谓让人切身临境感受到江南梅雨时节的秀美与温婉。

施蛰存大量的运用了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采用了近似意识流的手法,“我”想到什么,作者就写什么,以回家的一段路程为主线,“我”的思维不断的联想,又被现实拉回,再联想,再回到现实的过程,这是“我”生活中的一个插曲,也是我对生活感到厌倦,无聊,孤寂的一种写照。正是这些细腻温柔的描写,加上心理学与意识流的运用,使文章变得柔美、轻盈却又丰富、充实,成为一篇令读者称道的佳作。

梅雨停了,车上的“我”,好像飞行在一个醒觉之后就要忘记了的梦里,晴空里坠着几颗星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