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唐僧取经 为什么一定要走着去?如来:若将容易得 便作等闲看

唐僧取经 为什么一定要走着去?如来:若将容易得 便作等闲看

时间:2022-07-23 11:12:41

相关推荐

唐僧取经 为什么一定要走着去?如来:若将容易得 便作等闲看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唐僧取经用了整整,历尽艰险,走了十万八千里。

看看唐僧的三个徒弟,个个都能腾云驾雾,尤其是大徒弟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几分钟就能搞定的事,为什么非得这么费尽周折吗?怀疑如来佛是成心拿人开涮玩儿?

不仅,我们凡夫俗子有此疑问,其实,即使取徒人——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也曾对此不理解、充满了困惑。

在《西游记》第77回《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中,唐僧师徒遭遇最强妖怪——大鹏金翅鸟、狮子精、白象精,孙悟空苦斗也无法救出唐僧,听到师父已被妖怪“夹生儿蒸吃了”的消息后,孙悟空是放声大哭,边哭边想:

这都是我佛如来坐在那极乐之境,没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经!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个万古流传?只是舍不得送去,却教我等来取。怎知道苦历千山,今朝到此丧命!

一首《苏武慢》,道出西游真精髓

为什么唐僧取经必须得走着去呢?其实原著已给出答案,就在《西游记》的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取经任务的总导演如来佛祖给出了答案:

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

其实,如来佛祖这意思,正是“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此出自《增广贤文》中的古训“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因为,大多时候,大多数人对事物的价值高低是没有自我判断力的,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如果很轻易的被获得,大家不会珍惜;相反,若是你历尽千辛万苦得到的,你反而会倍感珍惜,这就是人性。

凡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都不被珍惜,而真正值得的东西,不会太容易得到的!而此中蕴味,可以认真品读此第八回的开篇词《苏武慢》。很多人只看到西游记中的神神怪怪、打打杀杀,却没有用心品味文中诗词等的涵义,那真是“身入宝山空手而回”,可惜可叹。

唐僧西天取经,其实是在《西游记》的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才真正开始进入了取经程序。而《西游记》的精髓就蕴涵在此词中,该词看似简单,却道出无数修道求真的秘密。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应是大多数人心境的写照,无论如何拼搏、努力,终还是青春年华虚度、不知觉已白头。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讲了两个典故:

磨砖作镜出自《景德传灯录》:讲唐朝马道一痴迷悟道参禅,废寝忘食用功,天天闭门苦修,但一直未能悟道。南岳怀让禅师遂想出一法,拿起一块砖头在马道一的房门口用力磨起来,声音非常刺耳,让马道一静不下心来,怒问:“你磨砖究竟是要干什么?”怀让说:“我磨砖是想做一面镜子。”马道一很奇怪:“这砖怎能磨成镜子呢?”怀让禅师说:“砖既不能磨成镜,那么,关起门打坐就能够成佛吗?”马道一遂顿悟。

积雪为粮出自《汉书.苏武传》,讲苏武在流放地逢雨雪天气,只能以啃雪为粮来充饥。

磨砖作镜与积雪为粮,说出许多人人生虚度的根源,努力方向不对,思维固化,再努力也是枉然。

所以,无法参禅悟道,还是西天取经,不是一根筋地坐在那边,或是一飞即到即得,而要在事情上琢磨着边行边悟。正如“积雪为粮”,这雪再多,终究还是要化成水、变不了粮食的。

而“金色头陀微笑“比喻了禅宗拈花一笑的典故,真正的道法、佛法意义广大,无微不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唯有这迦叶心领神会得到心传,留下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佳话。这首词的后半部分还把这实现的路径也做了描述:

这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曹溪鹫岭,正是不同寻常之路,有一句话说:成功的路上总是孤独寂寞,平庸的路上反倒是喧闹拥挤。真正的修行者是把自己的身体作为道场,在这自身的冰崖古殿中,识破源流。正如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样,必须得历经艰难才能取得真经、得见三宝。

所以,《西游记》作者在取经任务的开始,即用这首《苏武慢》直接点明了为什么唐僧得一路走着去。因为,世上无论何人何事,要想成功都不易,第一要走光明正道,第二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方向;第三要经历千辛万苦去实践,这三者缺一不可。

菩萨寻访取经人半云半雾踏看道

在第八回中,如来佛不仅要求唐僧师徒走着去西天取经,而且还在布置取经任务的开始,特意对寻访取经人的观音菩萨特意叮嘱:

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

为什么菩萨寻取经人,不能高空潇洒自由飞,而必须得半空降速慢行呢?

想想,菩萨若在霄汉间一飞十万八千里,是畅快高效了,但是否还对凡间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小白龙等的苦难看得到听得见?惟有低空慢行细看,才能对路途之远近、险易等才有深体会,更对下界的众生有真体悟,进而才有可能发现真正适合的取经人。

同时,大家认真体会一下,这三藏真经、观音菩萨、南瞻部洲,还有这半云半雾之中的路径设计,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如果各位关注之前@傅茂恒广话西游的系列视频和文章,就应明白《西游记》其实是一部修道证道的奇书,涉及许多精妙的细节,在此,我先透露一点秘密吧。

这佛祖让这观音菩萨不在天上直接飞,而是要求走一个半云半雾的路径,这是什么路径呢?

可以参看《黄帝内经》有关营气的原文:黄帝曰: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榖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我国传统医学典籍论述人体的气的种类很多,例如《内经》说的有天气、地气、阴阳之气,五行之气、五脏之气、正气、真气、营气、卫气、神气、胃气、寒热之气、荣气、气街等,每种气的运动方式与内容各不同等。

这里为什么说“半云半雾”是营气呢?因为营气就在人体的经脉腠理之中流转,正迎合了半云半雾的形象,所以,如来佛祖让观音菩萨走的寻取经人之路,可以认为是身体的经脉循行之路径。

《素问·宝命全形论》“黄帝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半云半雾”式寻访取经人路线,其实是能顺应天地阴阳等自然规律变化的人,人的生命运动才会有保障,进而才有精、气、神。

在《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性命双修是正道,而孙悟空大闹大宫修的只是身,“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此也正是被压在五行山下长达500年饥食铁丸渴饮铜汁的孙悟空的真实心境,想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打遍仙界无敌手,为什么到头来,还是被压山下呢?

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一路的各样妖魔鬼怪,不仅练着孙悟空的身,更修着他的心。例如,他真正意识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第七十七回,被大鹏怪捉去师父无法救,终使曾心高气傲的齐天大圣在如来佛面前泪如泉涌,捶胸叹道:“弟子当年闹天宫,称大圣,自为人以来,不曾吃亏,今番却遭毒魔之手!”更懂得不能再像以前意气用事,学会借势,先问清妖怪根底,再找相关人来协助解决。

所以,无论成佛还求真法,都在于顺其天地阴阳运行规律、都重在修心,而想抄近路,绕着道走的,都不是修心,而是误入“旁门左道”,将欲速而不达。唐僧团队西天取经也是此理。

对于那些将《西游记》当作神魔热闹故事看的朋友,何时能参悟其中玄妙?

细读《苏武慢》,慢品《西游记》,会发现,西游记其实写的是我们人生路上遇的所有困难和困惑,并指出方法、路径。至于如何悟,要谨记菩提祖师当年对孙悟空拜师时说的那句话:莫把金丹作等闲。切记!切记!

莫把西游作闲书!如果认真读完西游记,我们会真正懂得“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之于唐僧步行西天取经的意义,当然这更适用于我们现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逐渐识得人生“真源流”,得见三宝。

我是傅茂恒,一名跨界研究《西游记》的医科男,正在一本正经的解码《西游记》中的文化符号,欢迎搜索、关注@傅茂恒广话西游,一起领悟《西游记》中不一样的生命智慧和我们的生命超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