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甜党福利:梅花汤饼的独家改良版本与传统制作方式一览

甜党福利:梅花汤饼的独家改良版本与传统制作方式一览

时间:2019-12-01 07:42:04

相关推荐

甜党福利:梅花汤饼的独家改良版本与传统制作方式一览

“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古代的汤饼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面片汤,将调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片下锅煮熟,谓之“汤饼”。

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就收录了一道极为风雅、自带仙气的面片汤——梅花汤饼。

梅花汤饼以冬日初开的白梅入菜,不仅清新风雅,食之“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还有开胃理气、清肺热的功效。

《本草原始》中记载,梅花“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现代医药研究也证实,梅花花蕾含挥发油,主要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

而檀香“味辛、性温”,有行气、散寒、止痛的功效。

梅花理气和胃、檀香清肺止痛,两者相配,更有开胃理气和清肺热的效果,在檀香的郁香中又透出梅花的幽香,令人沉醉其中“可想一食亦不忘梅”。

文中记载的做法如下:“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出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上二百余花。”

基础材料为白梅花,檀香末,面粉,红曲粉(可有可无)。其中白梅花6克,檀香末3克,面粉8两,两碗清水(三分之一瓶矿泉水),红曲粉1克。

取准备好的白梅花清洗干净,取一大半与檀香末混合,用沸水冲泡5分钟后捞出备用。

泡出的白梅花水滤去檀香末后掺入面粉,和面,和好的面团盖上湿布醒面约30分钟。

面醒好后取出,将之前用开水冲泡捞出的白梅花切碎,加入面团揉搓均匀,擀成薄片,用梅花形状的模具戳出一个个梅花状的面片。

将制成的梅花状面片挨个取出,放到一边备用,注意撒上少许面粉防止粘连。

如果讲究一点,可取一半面粉加入红曲和面,使面团呈现出淡淡的粉色,同样按上述方法做成梅花状备用。

至此,梅花汤饼这道菜的“形”与“香”—形如梅花,还融入了梅花清香的面片就做完了。

但仅以梅花与檀香和面做出的面片虽雅致,直接煮熟入口却未免寡淡了。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为它注入“味”。

在这里,我为大家分别介绍咸、甜两种口味的做法。

第一种,最经典的咸党做法:

在锅中加水烧开,放入面片,加少许盐,用筷子顺时针轻轻搅动,3至7分钟后捞出沥干,放入碗中备用(喜欢吃硬一点就3分钟,喜欢吃软一点就7分钟)。

取老母鸡一只或半只,洗净切块,与5至6片姜、4根捆好的葱放入砂锅中,加一小勺料酒,开最小火慢炖3小时(着急的话可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至2小时)。

开锅撇去浮沫和油花,捞出姜与葱,放入少许盐调味,最后撒入最开始洗净但未用沸水冲泡过的白梅花,约半分钟后关火,不要鸡肉,把飘着白梅花的清汤浇在煮好的面片上,梅花汤饼就做好了。

梅花状的面片与白梅花在清澈的鸡汤中浮动,梅花的清幽、檀香的馥郁和鸡汤的鲜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谓妙极。

第二种:独家改良版本的甜党做法:

取乌梅7至8粒洗净切碎,连核一起放入砂锅中,加3片洗净的甘草,2碗清水,浸泡30分钟后开大火煮沸,然后转为最小火,放入5颗冰糖,盖上锅盖再烧大约20分钟。

20分钟后,打开锅盖,撒入之前洗净但未用沸水冲泡过的白梅花,约半分钟后关火,滤掉乌梅渣,将煮好的汤汁盛出放在一边。

在锅中加水烧开,放入面片,加少许白砂糖,用筷子顺时针轻轻搅动,3至7分钟后捞出沥干,放入之前盛出的汤汁中。

雪白的面片和白梅花飘在深红色的乌梅甘草汤中,呈现出“血”里寻梅的奇妙观赏效果,乌梅加冰糖的酸爽清甜,甘草与檀香的清苦辛香,甘与酸,辛与温完美结合,与梅花的清幽相得益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感冒发烧人群建议不要尝试这种做法,因为乌梅可能导致感冒发烧的病情反复。

如果对“梅”没有太大的执着,我这里还有另一种甜党做法:

取1或2个雪梨,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放入砂锅,加入6颗冰糖,加水没过雪梨并高出约两指的距离,盖上盖子,小火熬煮1个小时。

开盖,捞出雪梨,向雪梨汤中撒入最开始洗净但未用沸水冲泡过的白梅花,小火炖半分钟,最后放入煮好的梅花状面片。

冰糖檀香甘美馥郁,雪梨清甜,梅花清幽,清澈透亮的汤汁里浮动着真假难辨的梅花,风雅至极,还有疏肝理气,润肺止咳的功效。

以上就是梅花汤饼的传统制作方法和改良后适合甜党食用的版本。

在梅花盛放的季节,做上一碗或咸鲜,或香甜的梅花汤品,在幽静的氛围中品尝,是不是也能体会些许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情雅意呢?

最后,不管是梅花、檀香、乌梅还是甘草,都建议前往药店购买。

需要注意的是,梅花质轻,气芳香,易挥发,沸水冲泡和炖汤时一定要注意把控时间,以免影响成品的香味和功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