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茶经在翻译时 不仅要明确茶文化的意义 还要进行意境的再创造

茶经在翻译时 不仅要明确茶文化的意义 还要进行意境的再创造

时间:2021-08-09 22:49:30

相关推荐

茶经在翻译时 不仅要明确茶文化的意义 还要进行意境的再创造

茶经在翻译时,不仅要明确茶文化的意义,还要进行意境的再创造

“美学”这一概念在18世纪50年代被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正式提出。在中国属于一门外来学科,大约是晚清时期的舶来品。而翻译和美学在中国的正式结合最早出现于佛经典籍的翻译当中,中国传统的翻译论调,如“不加文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等,大多与中国的传统诗书创作要求有关,且与文辞达意美、语调严谨美、内容含蓄美等有着重要联系。

从理论角度解释来说,翻译美学明示了美学的来源,是对翻译过程中的美学价值体现的探讨,并利用美学欣赏的原理进行翻译标准的制定和翻译策略的阐释。在翻译过程中,语言转换作为内容转换的基本形式不可避免,但是译者更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作内容进行分析,并在充分理解所使用的翻译语言特性、语言体系等内容的基础上,对翻译内容进行审美再现,或者进行艺术审美创造,尽可能保证审美主客体之间的美学观念一致,并传达出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

在这里,进行审美的主体是翻译人员,客体则是其要翻译的内容。审美再现或者再创造的过程首先需要审美参与主体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观念,同时审美客体的美学价值能够满足基本的人类审美需要。而在美学价值研究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对审美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美学价值研究,以便于更加快速的分析出其中所蕴含的美学体系,进而利用文字转换或者相对的美学欣赏系统转换实现美学要素的翻译。

也就是说,在传统的美学翻译过程中,审美客体既可以被通过语言、文字、句式等的变换实现语言形式上的翻译转换,也可以通过语言和内在语体形式、语言表达意象的变换实现美学意境的翻译转换。两种翻译方式作为不同的美学翻译显现,并无优劣之分。形式与非形式化的美学翻译在日常翻译过程中也常常需要共同运用保证整体美学翻译效果的实现。

同时,在翻译美学的观点当中,以艺术传达为目的和以信息表述为要求的美学都是审美的体现。审美主体可以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进行不同的美学理解表达,而其表达最终也需要以美学价值的能动表现为基础。总之,在翻译过程中,为实现美学价值的转换,翻译人员会利用自身的美学理解对原有的文章内容进行美学价值解析,并通过语言、文字等的转换或者美学意境的转换实现形式或者非形式化的原著美学意蕴传达,保证译文美学价值的完整呈现。

中国翻译学家刘宓庆在翻译研究中表示,针对某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翻译过程中应该利用文字等重点表达其基本含义;而针对那些非理论性文字,则需要在解析其基本的美学意蕴基础上,借助非文字性情感的传达实现原著中作者情感的转化。前者更加注重概念性内容的意义传达,后者则比较重视情感性内容的艺术表现。

《茶经》作为我国茶文化经典,不仅利用语言性描述内容对茶文化相关的茶具、茶叶、茶器等进行了详细解析,而且表现出作者陆羽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茶文化的深情。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需要利用传词达意的方式将原文中基本的概念性表述清楚,明确书中内容对于茶文化的重要意义,而且需要在解析其美学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意境的再创造,实现译文美学价值的不断深化。

作为中国茶道的根本,《茶经》中有大量的茶道信息描述,尤其对于茶具的区分、茶叶产地和具体形状的介绍、茶叶炒制方法的说明、不同茶叶功效的解释等等客观内容的描述十分详尽。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内容,西方文化很难找到相关的共同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充分考虑译入语环境和基本的译入语氛围情况下,尽可能保证传词达意的准确性。尤其在关于茶具、茶器、茶道方式等内容的介绍方面,译者首先需要借助自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将文章意化为当代的语言,同时,参考英语本身的特性和对具体内容的理解要求以及英语中茶文化的解释,尽量保证译文的言之有物。

事实上,针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译者翻译时更多的需要考虑译文的传词达意效果而非其文辞藻饰表现。而实话实说的方式,也更能够让读者理解译文所传达的基本内容,符合忠实原文、陈词严谨的审美要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