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谁是毛主席的“一字之师 半字之师”?毛主席遣字造句何其考究

谁是毛主席的“一字之师 半字之师”?毛主席遣字造句何其考究

时间:2022-06-20 01:57:32

相关推荐

谁是毛主席的“一字之师 半字之师”?毛主席遣字造句何其考究

毛泽东主席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他的诗词纵横捭阖、气势非凡,他的不少诗作都不愧为中国诗坛上的一座艺术高峰。

然而,我们发现,毛主席的一些诗词会有前后不同的版本,前后差异还不小。

伟大领袖毛主席

以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为例,我们熟悉的版本与1957年1月发表的《七律·长征》就有多处不同。

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而这首诗早期的版本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等闲。

五岭苍茫腾细浪,乌蒙滂薄走泥丸。

金沙悬岩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喜岷山千里雪,三军一过尽开颜。

很明显,在后来发表时,毛主席对这首诗的多处进行了修改(请注意加粗显示的字或词)。

炼字、炼词、炼意,千锤百炼,精雕细琢。

这就是毛主席创作诗词的一种态度,也是毛主席的自我修炼。

从创造出一首诗词开始,到最后公开发表,毛主席通常会反复审阅自己的诗作,不厌其烦地加以修改、完善。

毛主席修改自己诗词的范围很广,大到诗词标题、整个诗句、诗篇结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总而言之,毛主席不愿意放过诗词中的一点瑕疵。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他的不少诗词成为韵味十足的千古绝唱。

柳亚子先生是毛主席的诗友,当年读了《沁园春·雪》之后,柳亚子先生喜不自禁、拍案叫绝:

“毛润之《沁园春》一阙,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郭沫若评价毛主席的诗词“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

元帅诗人陈毅盛赞毛主席“看诗词大国推盟主”。

红军不怕远征难

俗话讲,“好诗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

关于改诗,不由得让人想起唐代诗人贾岛在“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之间不断推敲的典故。

这个典故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它反映了文人墨客严谨、认真的创作精神。

毛主席对诗词反复推敲的“较真劲”一点都不比古人差:

毛主席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绝不发表;

对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毛主席也仍然会反复阅读,精益求精。

一旦发生有不妥或者可完善之处,毛主席会一改再改,字斟句酌,力求完美。

那么,毛主席究竟改过哪些诗呢?

我们先来说一下《念奴娇·昆仑》。

毛主席这首词创作于1935年。

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漫漫长征路,即将到达陕北。

毛主席登上岷山峰顶,远望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这首诗中有一句“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

毛主席后来把这一句改为“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为什么这么改?

毛主席在1958年12月自注道:

“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

“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

也就是说,毛主席在“分赠”剑劈的昆仑山时,不仅想到了欧美,还想到了日本。

毛主席这一改,凸显了他心怀天下,希望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愿望。

这一改动,使作品的意境骤然升华,把中国革命与全世界的革命运动联系到了一起。

毛主席诗词

再来看看毛主席修改过的另一首诗-《菩萨蛮·黄鹤楼》,毛主席修改的是一个字。

《菩萨蛮·黄鹤楼》第一次发表时,毛主席将“把酒酹滔滔”中的“酹”字写成了“酎”。

“酎”字的本意是指经过两次或多次酿制的酒。

“酹”字的意思是指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和起誓。

毛主席“把酒酎滔滔”这句诗想要表达的是他祭奠和哀悼革命先烈的意思。

显然,毛主席发现了“酎”字不合逻辑的问题,于是把“酎”改为了“酹”。

以上两次修改都是基于毛主席的自我发现、主动修正。

还有一些则是毛主席接受诗友或读者的意见而进行的修改。

比如:

在毛主席的得意之作《沁园春·雪》一诗中,“原驰蜡象”中的“蜡”字就进行过修改。

在毛主席最早发表的《沁园春·雪》里,毛主席用了腊梅的“腊”字。

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先生向毛主席建议:“这个‘腊’字改为‘蜡’可能更合适,这样,‘蜡象’与上一句的‘银蛇’正好映对。”

毛主席愉快地接受了臧克家先生的建议,于是,在后来再版的毛主席诗集中,“腊象”就被改成了“蜡象”。

这样一改,这首诗便更加对仗工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两句诗变得更加形象化、立体化,诗意也更加浓郁了。

再比如:

以下是毛主席最初发表的《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请大家注意诗词的第一句“别梦依稀哭逝川”。

我们熟悉的诗句应该是“别梦依稀逝川”。

为什么会出现“哭”、“咒”之别呢?

“咒”和“哭”有什么区别呢?

最早对毛主席提出修改建议的是著名作家梅白,他当时是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

梅白给毛主席写信道:

“哭”是一种悲伤情绪的宣泄方式,以“悲伤”为主基调;

而“咒”的本意是指僧、道、方士等自称可以驱鬼降妖的口诀,代表的是“诅咒、仇恨”。

毛泽东主席

在《七律·到韶山》这首诗中,毛主席想起为革命捐躯的父老乡亲,想要表达的不只是一种悲伤的情绪。

回想以往走过的坎坷的革命道路,毛主席想要在诗句中表达出这样的一种情绪-悲痛加痛恨!

悲痛:怀念逝者,寄托哀思;

痛恨:诅咒黑暗时代快快终结,新时代快快来到。

因此,梅白先生建议毛主席把“哭”字改成“咒”。

毛主席愉快地接受了梅白先生的建议,很快修改了这句诗。

不久之后,毛主席去湖北视察工作。

在武汉,毛主席特别邀梅白先生到东湖宾馆相见。

毛主席对梅白先生说:“你那个‘咒’字改得好,正是我在诗里想说的意思。”

当时,很少有人敢于对毛主席的诗词“指指点点”,甚至“吹毛求疵”、“找毛病”。

因此,在毛主席面前,梅白多多少少有些拘谨。

毛泽东可能看出了这一点,他笑容满面、且十分认真地对梅白先生说:“你是我的‘半字之师’。”

毛主席听从梅白先生的建议,明明是改了一个字,毛主席为什么称其为“半字之师”?

后人猜测,“咒”字不但包含了“哭”的意思,更有“仇恨、诅咒”的意味。

因此,毛主席才风趣地称梅白先生为“半字之师”。

熟悉和喜爱毛主席诗词的朋友也许知道,毛主席不仅有“半字之师”,还有一位“一字之师”。

毛主席的这位“一字之师”便是原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先生。

“好诗不厌百回改”。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上批注说:

“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

毛主席在批注中所说的这位“不相识的朋友”就是罗元贞教授。

毛泽东主席

罗元贞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他也嗜好中国诗词,对诗词的造诣颇深。

罗元贞教授非常喜欢毛主席的诗词《七律·长征》。

他把毛主席这首诗读了无数遍,心潮澎湃之余,似乎觉得有些遗憾。

他发现,在毛主席这首诗的第三句和第五句中,“浪”字重复出现了两次。

前者是“五岭逶迤腾细”,后者是“金沙拍悬崖暖”。

罗元贞教授觉得,在一首诗词中重复出现了一个“浪”字似有不妥之处,且与律诗规则相违。

如果把后一句诗里的“浪”字改为“水”字也许更合适些。

于是,罗元贞教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罗元贞教授直言不讳地谈了自己的看法。

没过多久,罗元贞教授就收到了寄自北京中南海的一封信。

罗元贞教授忐忑不安地打开信封,一看信纸上龙飞凤舞的字,罗元贞教授顿时就激动得热泪盈眶。

毛主席在信里这样写道:

元贞先生:

一月一日来信收到,感谢您的好意。此复。

顺颂

教祺!

毛泽东

一月九日

也就是说,从收到罗元贞教授的来信,到写给罗元贞教授回信,时间仅仅间隔了八天。

细心的朋友也许会问,除了表示“来信收到”,毛主席表示“感谢你的好意”之外,毛主席在信里似乎什么也没有说。

不错,毛主席确实没在信里写什么具体内容。

但是,当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不久之后在《诗刊》再次发表时,人们看到,毛主席已采纳了罗元贞的意见:

毛主席已经将“金沙浪拍悬崖暖”中的“浪拍”改为了“水拍”。

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后,罗元贞激动地写了《七绝·四首》。

在其中的《喜得毛主席亲笔信示儿》中,罗元贞教授这样写道:

半因胆识半因时,敢做毛公一字师。

圣藻飞来寒舍暖,闻韶喜赋示儿诗。

从此以后,罗元贞教授“一字之师”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文学界一则美谈。

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全国人民衷心拥护的伟大领袖。

同时,毛主席也是一位空前绝后的大诗人、大文学家。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能够在毛主席的诗词里发现瑕疵,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修改建议,这是一件极不简单的事情。

这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执着。

罗元贞教授就是这样的人。

而毛主席能够闻过则喜,从谏如流,也显现了他老人家宽广的胸怀和不同于一般诗人的气魄。

罗元贞教授后来说,寄出那封信之后,不少朋友都对他说,“你这样贸然给毛主席写信,且对毛主席的诗句提出质疑,不管怎么说都是不合适的。”

罗元贞教授自己也曾为自己的举动而感到懊悔和不安。

但是,收到毛主席的回信之后,特别是看到毛主席在后来发表的诗词中已经采纳了自己的建议之后,罗元贞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罗元贞教授心情激动,百感交集。

作为一个出生于1906年的老知识分子,罗元贞解释由衷地感叹:

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是不可想象的。

毛泽东主席

在此之后,罗元贞教授不止一次地对人朗读毛主席《浪淘沙·北戴河》里的一句诗: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罗元贞教授确信,这样的事情只能发生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只有人民的领袖,才会有如此的胸怀和气魄。

笔者发现,直至今日,我的身边依然有不少毛泽东诗词的拥戴者和忠实读者。

我相信,这里面既有文学艺术地的成分,也有社会心理因素、感情因素。

在毛主席的诗词中,我们能够看到他的喜怒哀乐,体味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他傲视天下、藐视一切,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毛主席曾经说过:“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我多么高明’,而要采取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态度。”

毛主席的话值得所有文字作者时刻铭记,须臾不可忘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