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 聊一聊“乌台诗案”后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

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 聊一聊“乌台诗案”后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

时间:2020-04-01 17:24:29

相关推荐

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 聊一聊“乌台诗案”后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

作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苏轼的诗、词、散文、书、画在北宋文坛独领风骚。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的发生,致使苏轼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任上,苏轼心情郁闷,经常跑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在此期间,苏轼泛舟于长江之上,挥毫泼墨,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抒怀,借意表达他谪居之时的思想感情。

此时的苏轼四十三岁,正值壮年,日日思念报效国家。在苏轼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其迫切报效国家的心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时,苏轼纵有报国之心,无奈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这一闲职。苏轼泛舟游于赤壁之上,遥想当年周瑜在赤壁与曹操相遇,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一个英雄形象跃然浮现在眼前。岁月易逝人难留,回想几年前自己在密州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任密州知州时写的一阕词,词中直抒胸臆,抒发自己杀敌报国的豪情。然而,此时的苏轼正在黄州谪居,对比几年前自己在密州时的境况,感慨时光流逝,世事难料。我想,此时苏轼的心境正如周星驰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说的台词一样:人生大起大落得太快,实在太刺激了!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想到的是周瑜,而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想到的是孙权。周瑜是东吴大都督,孙权是吴侯。赤壁之战时,周瑜与孙权皆年少,但是却能创下不世之功业,实属难得。曹操兵败赤壁后又发动合肥之战,无奈苦战不胜,直至孙权与曹操讲和,曹操始终没能踏入江南半步。撤军之前,曹操远望江南锦绣文章之地,不禁感慨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而苏轼所处的国度北宋,与东吴的境况几乎一致。北宋的正北方是强悍的辽国,西北方是以羌族为主的西夏国。两个国家对北宋虎视眈眈,一直都想对北宋进行侵扰,对宋帝国的统治威胁很大。

作为帝国的统治者,宋朝皇帝自宋真宗时“澶渊之盟”后,与辽国达成和解,两国边境和平数十年。后李元昊在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称帝,称国号为大夏。宋朝政府不愿承认西夏国,两国在宋神宗赵顼继位之前,交战不止。为了解决帝国的边境问题,在宋神宗继位后,就派五路兵马伐夏。后神宗召王安石进京,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

熙宁变法期间,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由王韶主持,宋朝先后收复了宕、叠、洮、岷、河、临(熙)六州的战役,史称“熙河开边”。

国家的这些功绩,苏轼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然而“熙河开边”只是重振帝国雄风的一个起点,在宋神宗驾崩之后,就戛然而止。宋帝国想要重振帝国雄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拱手送给辽国,致使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门户洞开,游牧骑兵越过长城防线后,一马平川,可直达东京以北的黄河岸边。宋帝国自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一直致力于收复“幽云十六州”,始终没能成功。直至四百余年后,即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兵攻克元朝大都城,“幽云十六州”这才重新回到汉民族手中。

苏轼虽然是进士出身,是文臣,但他始终有一颗做武将的心思,也想同范仲淹一样,统帅宋军去戍边御敌。

可是,朝廷一直没给苏轼这个机会。作为一个文臣士大夫,苏轼只有向朝廷上书谏言,提出更多治理国家的建议。

苏轼在黄州做了五年的团练副使,这五年时光让苏轼沉淀许多。比起刚被贬谪黄州的心灰意冷,苏轼在黄州渐渐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在处理完衙门公务之后,悠闲之余,苏轼就带领家人去黄州的城东开垦荒地,种田以帮补生计。种地之余,农耕生活重新给了苏轼信心,渐渐使他对未来生活又重新燃起希望之火。闲暇时候,苏轼就为自己起了个“东坡居士”的别号,聊以自慰。

有了家人的陪伴,苏轼在黄州的日子颇有一番韵味。闲来无事之际,苏轼与妻子王闰之畅游于黄州山水之间,二人举案齐眉,一同共享难得的天伦之乐。有时候苏轼向妻子诉说自己胸中之苦闷,排解烦恼。虽然苏轼在黄州时生活已远不如其在密州、湖州时的日子,但是王闰之却毫无怨言。

苏轼妻子王闰之是前妻王弗的堂妹,王弗与苏轼夫妻之间情深意笃,感情深厚。不幸的是,王弗在27岁就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6岁的苏迈。苏迈年纪尚小,可想而知,王闰之嫁给苏轼后的压力之大。

苏轼与妻子王闰之两人共同生活的时间有25年,从熙宁八年(1068年)到元祐八年(1093年),这段时间是苏轼仕途不济的时候,也正是苏轼最为苦闷的一段时间。虽然这段时间苏轼辗转多地为官,王闰之仍是矢志不渝,坚定地陪在苏轼身边,照顾苏轼的生活起居。

人生不如意之时,能有家人陪伴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苏轼在黄州这段最郁闷的时候,能够有王闰之这样的妻子相伴,他的苦闷心情渐渐散去,心情逐渐舒畅起来。

黄州的生活虽然苦,有太多的不如意,苏轼与家人还是要在此地还是尽可能地活下去,因为只要活着,活着才有希望,生活才有未来。

这五年的时间里,苏轼的文学生涯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像前面提到的《赤壁赋》与《后赤壁赋》,都是苏轼在黄州五年时间的大作。这两篇《赤壁赋》,对后世影响深远,被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写的《古文观止》收录其中,是清代学生必学的古代散文教材。如今,《赤壁赋》这篇文章被收录到高中语文课本之中,是当代中学生必读、必背古代散文之一。

对于苏轼的《赤壁赋》,自宋始,历朝历代皆有文学名家进行评论。其中尤以宋代晁补之对《赤壁赋》的评价最佳,点评很到位。原文如下:

《赤壁》前、后赋者,苏公之所作也。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谓遂无吴矣。而周瑜少年,黄盖裨将,一炬以焚之。公滴黄冈,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矣。观江涛汹涌,慨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

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是苏轼尤为喜爱的一个学生。在苏轼的用心教导下,晁补之的才学更上一层楼,铰以往更优。在拜读完苏公的两篇《赤壁赋》后,笔饱墨酣,晁补之写下了上段所示的评价。

两篇《赤壁赋》,述说苏轼心中之意,苏轼将胸中苦闷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在《赤壁赋》中,苏轼将自己的不快寄托于山水之间,让读者不知不觉融入到其中,与苏轼一起来共叙忧愁,与作者产生共鸣。正如明代矛坤所说: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

现在距离苏轼贬谪黄州已经过去一千年之久,但是苏轼的作品仍然被后世传阅,苏轼他那种洒脱、豪放的性格至今仍是为人所乐道。在生活中,与朋友聊天,每每聊到苏轼之时,我总感觉有一种“不为困难所击倒的精神”在鞭策自己。

闲暇时,偶尔遇到苏轼的文学作品或者有关苏轼的影音资料,我都会潜下心来前去拜读与观看。在阅读苏轼文学作品时,时常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愉悦自己身心。畅游在苏轼文学作品的世界里,总是会心神所向,向往已经远去千年的那个辉煌的文学时代,那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

苏轼是唐宋之际著名的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三人共同入选“唐宋八大家”之列,有“苏门三学士”之称。在苏轼的故乡四川眉山,东坡区专门以“东坡” 命名,可见苏轼在当地的影响之大。如今眉山市内的苏轼故居处有座“三苏祠”,家乡人以此来纪念苏轼父子。

东坡区是眉山市的主城区,是中国著名的泡菜之乡,眉山就是中国的泡菜城。我们平时爱吃的“东坡肉”,就是苏轼发明的。苏轼受到后人尊重,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文学大师,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美食家。文学大师的日常,总是少不了有美食相伴,以此来作为劳累之后的欢愉。

生活中总少不了该有的乐趣,我们在艰苦工作的同时,总要找些心理寄托,像苏轼的“东坡肉”这样的美食聊表寄托之意,岂不美哉!

有对苏轼诗集感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支持一下我们纸质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