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许思豪:如何在书法作品中表现情感

许思豪:如何在书法作品中表现情感

时间:2018-12-27 11:53:15

相关推荐

许思豪:如何在书法作品中表现情感

在上海,有过一次关于“情感与形式”的书法展和讨论会。

讨论会上有许多真知灼见,也有不同意见碰撞的火花,还有值得商榷的学术观点。那些值得商榷的观点,会误导书法的学习和创新。为此,不能不说些不同看法。那些观点归纳起来有四点:

1.写字不是书法,既然不是书法,当然就不是艺术。

2.书法技法是书法家必备条件,但技法不是艺术。

3.唐诗宋词、名言警句等文本内容不是书法作品内容。

4.“二王”是中国书法传统的经典,但不是唯一的传统。

后面两条的含义是可以理解的。“二王”当然是中国书法传统的一个部分,没有人会说不对。唐诗宋词是前人的文学作品,你拿来写书法作品,文字的内容是前人的,笔墨的内容是你的。这也是不用说就可以明白的。需要商榷的是前面两条。

“写字不是书法”是个含义不明确的表述。如果写字的人不会书法,如果写的是外文字,如果不是用毛笔和墨汁书写汉字,那些东西当然不属于书法的范畴。问题是把“写字不是书法”作为一个要点来说,就不严谨了,不缜密了。敢问:王羲之写的字算不算书法?颜鲁公写的字算不算书法?苏东坡写的字算不算书法?有谁见到过不写字的书法?如果说“写字不是书法”,那么历史上这么多名家写的字,岂不是都不算书法了?那么多的中国书法经典之作,难道也不是艺术了吗?哪有书法是不写字的道理呢?虽然写字不一定会产生书法作品,然而书法作品一定是写字的,难道写字统统不能称之为书法?难道历史上写出来的经典之作也不是艺术了?显而易见,那是一句没有讲清楚的话。

至于“书法技法是书法家必备条件,但技法不是艺术”的观点更值得商榷了。任何艺术都是建筑在技法基础之上的,书法也不例外。说“书法技法是书法家必备条件”,这话没错。可是“技法不是艺术”的观点就不能苟同了。任何艺术与其技法都是不能分开的。就书法而论,笔法、结构和章法,其丰富的内涵奠定了书法艺术的全部基础。书法的艺术离不开书法的技法。将书法技法从书法艺术中阉割开来,实属少见的荒谬主张。

纵观中国书法历史,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势、清人尚态,这是对古人书法特征的高度概括。晋人的韵,唐人的法,宋人的意,无一不是建筑在技法基础之上的,何况明清。王羲之《兰亭序》是不是写出来的?倘若“写字不是书法”,那么怎么来认定《兰亭序》的书法意义呢?倘若“技法不是艺术”,那么《兰亭序》还剩下什么呢?王羲之所写的行书,离开了其笔法、结构和章法,其书法艺术的境界又怎么能够表达出来呢?如果我们把这四个观点联系起来,我们似乎不知道什么是书法了。中国书法传统在这四句话里似乎变得十分的虚无和迷茫。如果把说这四句话的作者与他的书法作品做个联系,我忽然悟出一个道理:凡是藐视中国优秀书法传统的人,凡是藐视书法技法的人,他的书法作品中的艺术内涵也同样显得如此苍白。

也许,这是他在探索中国书法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也许,这是他在艰难地进行书法的创新;也许,他感到在技法的层面之上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东西:情感。

书法艺术充满着辩证法,书法艺术的基因既对立又统一,譬如运笔的轻重快慢,运墨的枯湿浓淡,点画的粗细方圆,结字的大小正侧,章法的疏密虚实等等。这些书法艺术的基因是丰富的笔法、结构和章法表现出来的。在表现的时候,主观的艺术追求(或称之为“情感”的支配)会决定这些基因的组合方式,或者使其反差明显、对比强烈,令作品出现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景象;或者使其反差微弱、对比平和,令作品出现风和日丽,水波不惊的意境。上述基因的不同组合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就是中国书法的魅力所在。然而,这些“情感”驱使下的艺术表达,都是以不破坏书法存在的形式和内容为前提的,都是以传统的优秀技法为基础的。

用笔墨书写汉字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形式。倘若用笔墨书写的不是汉字,或者是笔墨书写了谁也看不懂的“图式”,那么中国书法的形式就被摧毁了。内容是通过形式表现的。书法的内容是什么?是笔法、结构和章法。离开了笔墨书写汉字的形式,书法的内容就无法表达。如果在“情感”驱使下可以藐视中国书法存在的形式,可以藐视中国书法存在的内容,可以肆意夸张所谓的“视觉效果”,可以用天书般的“图式”来替代汉字,用富有“冲击力”的黑白来替代笔法、结构和章法,那么,中国书法的形式和内容统统被篡改了,扭曲了。这就是在所谓“创新情感”驱使下的“天书”为什么会变成“丑书”的原因。

中国书法与绘画一直有着天然的联系。书画同源,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汉字从图腾起步,象形、指事、会意,都是借“画”来表达意思的文字。之后形声、转注、假借出现了,形声互动,极大推动了汉字的发展。如今,汉文字并没有被声音的符号所代替。从古文字到今文字,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数千年的文字发展,延绵传承,生生不息。在今文字中,甚至在简体字中,我们还能够依稀可见当年象形文字的痕迹。当笔画有了固定的形、声、义的时候,汉字就从图腾中分离出来,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字了。书画同源,是讲书画的共性。书画之所以不同,书画之所以属于不同的艺术领域,是因为书画都有各自的个性。“书”的对象是汉字,“画”的对象是自然和人类社会。我们探讨艺术的共性,是为了加深理解艺术的个性。我们发展书法艺术,不能够抹杀书法艺术的个性,更不是通过抹杀个性去寻求什么书法“共性”。那些所谓用“图式”替代“文式”的“创新”,实质上是步入了抹杀书法与绘画不同个性的误区,步入了因“情感”而肆意抹杀书法形式,篡改书法内容的误区。

书法家在尽情挥毫的时候,总是会有“情感”的,这是事实。在“情感”的支配下去驾驭所有的书法技巧,去表现书法之美,去达到“情感”所致的意境。这是一个很高的创作境界。然而,这个意境是建立在对书法形式和内容的传承基础上的,是继承后的创新,不是肆意的“创新”,不是凭空的“创新”,更不是对传统书法形式和内容的全盘否定和狂妄摧毁。历史是宽容的,它会给所有的艺术探索都有表现的机会。历史又是无情的,它会荡涤所有的艺术糟粕,留下真正的艺术珍品。所以,我们从事书法创新的时候,思考的不仅仅是“形式与情感”问题,还有书法的“形式和内容“问题,更有驾驭传统技法所表达的的艺术神韵和艺术意境问题。

作者:许思豪| 生于1955年,上海人。著名书法家,自1965年拜著名书法家李天马为师,于198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1994年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现为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 、上海书法家协会篆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海上兰亭书法院副院长、上海海派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笔墨博物馆馆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名誉副会长。曾主编出版《李天马书法集》,出版专著《金文拾贝》、《草书纵横》、《章草传薪》、《章草概论》。作品被人民画报书画院、中国大风堂艺术研究院收藏。曾担任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工艺美术总公司总经理、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

正统书法、美的感动。在这里,我们分享正统书法理念、书法临帖与创作实践,一起享受书法的美。欢迎关注!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