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华夏文明史中的千古风骚——《诗经》和《楚辞》

华夏文明史中的千古风骚——《诗经》和《楚辞》

时间:2021-09-12 16:45:55

相关推荐

华夏文明史中的千古风骚——《诗经》和《楚辞》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美丽动人的诗句来自何处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深沉动情的感慨出自哪里呢?田间地头的歌声,为什么能流传千世而不消散。皇图霸业终究会被历史磨灭,而流动在民族血液里的诗句却历久弥新。我国历史文明沉淀出的《诗经》和《楚辞》在历史几千年中的诗歌地位中,一直不被磨灭,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说给孩子取名是男《楚辞》女《诗经》,在这两本书中给自己的孩子挑选名字。那么,是什么让他们的历史地位如此之高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诗经》的创作时代,大致从西周到春秋,最后编定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诗经》中所反映的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最南应该到长江以北,大约是今天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如此之大,作者群体如此庞大,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那么是谁,又是怎样完成了这一宏伟巨作的呢?

关于《诗经》如何编辑而成,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由于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因此后人只能做出种种推测,汉代人认为周代专门设有采集诗歌的官员,他们到民间采集诗歌献给朝廷,以此来了解民情,然后由宫廷乐师整理而成。汉人还认为《诗经》经过了孔子的删定,事实上,早在孔子的时代,已经有和今天《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孔子可能对此做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其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和整理,但时《诗经》是他筛选而成的,其实是不可信的。

流传最广的还是“献诗”和“删诗”之说,这种观点认为,《诗经》中的诗歌是各地诸侯、公卿、大夫将自己创作或搜集到的诗歌献给周王室,再由王室乐官整理而成,这种观点更为可信。周王朝的公卿大夫们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则是有史籍可考的。《诗经》中这类作品也的确不少,周王朝是否实行过采诗制度,虽不能确定但如果没有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乐官的参与,民间的诗歌很难汇集于王廷,因此可以说,《诗经》包括了公卿大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会中的乐歌。整理编订《诗经》的人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但周王朝的乐官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中扮演是十分重要的角色。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最初都是乐歌,风就是指国风,国是地区地域的意思,风是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共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其中周南、召南、豳是地名,王是东周的国都洛阳,其余都是诸侯的国名,十五国风就是这些地区的地方乐调。国风由于多采集民间,富于百姓生活的描绘,反映人民生活、劳动和斗争情况,形式上也比较流畅,篇章紧凑,语言明快,节奏感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雅”即正,是指朝廷的正乐,是西周王室的乐调,雅还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小雅共74篇,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进程,农业生产情况,江南流域的开拓和统治者的征战杀伐,横征暴敛,让人民倍受剥削的生活,其中也包括了由于周王室的衰弱,奴隶主贵族的穷途末路的哀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颂”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歌颂奴隶主贵族祖先的丰功伟绩。“颂”虽然如遇史料价值,语言简朴古雅,但读起来绕口不顺畅,思想和内容也比较僵化。

这305篇诗歌构成了这部堪称历史巨作的著作。《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会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当时的社会上层人士普遍用于交际应酬,表达情意。也常被用来讽谏劝诫和评论抒情。诸子百家在著述中也经常引用,孔子就曾以“诗”来教化弟子,并对学“诗”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功用有多方面的阐述。

秦始皇“焚书坑儒”,《诗经》也在被焚毁之列,汉代重新搜集整理,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并成为官学。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出现较晚,但在民间广为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诗经》里的诗歌基本上是北方人民和贵族的作品,反映的大致是北方的自然人文风貌。那么在那时的南方,又有一种怎样的情怀呢?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也就是现在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成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因为优异的品德和才学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但由于他“举贤授能”,限制旧贵族的权益,遭到了她们的嫉恨和反对,最后,屈原被迫离开郢都,流浪汉北。屈原的很多作品,包括《离骚》,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后来楚怀王被秦国拘留屈死,屈原对罪魁祸首子兰等非常愤恨,结果又遭受他们的疯狂报复,被长期流放江南。秦军攻陷郢都后,屈原不忍看到国破家亡的惨剧,自沉于汨罗江,以死来殉国。却留下《离骚》传世千年。

《离骚》,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两千五百字,写作年代一般被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离骚》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屈原首先自述了生平和家世,认为自己出身高贵,又出生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因此具有“内美”,他勤勉不懈的坚持自我修养,以此希望引导君王兴盛宗国,实现“美政”理想,但由于“党人”的谗害和君王的动摇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在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之下,屈原表达了自己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决心。

后一部分极其幻漫诡奇,在向传说中的舜陈述心中的愤慨之后,屈原开始上下求索,希望为自己和国家找到一条出路,但这些行动都以不遂其愿而告终。最后试图离开国家,另谋出路。但还是因为眷恋宗国,而在此流连忘返。这些象征性的行为,显示了屈原在苦闷彷徨中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突出了屈原对宗国的挚爱之情。全诗缠绵悱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扼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复沓的特点。

中国文学史上,素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就是指《离骚》,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国风中的民歌就集中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精神,在内容上,它们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们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

《离骚》集中体现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在内容上,《离骚》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以及他对进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本质,在艺术手法上,屈原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构成一个奇特的神话世界。还利用民歌的比兴手法,创作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诗人借助这些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

《诗经》和《离骚》出现以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就开始定型,我国历代文学家顺其自然地继承了这两大传统,或偏重现实主义,或运用浪漫主义,用不同的风格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中国诗歌文化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而《诗经》和《离骚》就是它们的源头,也成为了中国诗歌文化的奠基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