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宋代书画为何在拍卖会屡屡拍出天价 是数量稀少 还是人为炒作?

宋代书画为何在拍卖会屡屡拍出天价 是数量稀少 还是人为炒作?

时间:2020-12-15 19:39:56

相关推荐

宋代书画为何在拍卖会屡屡拍出天价 是数量稀少 还是人为炒作?

在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旦出现宋代的画作,基本都会是让人咂舌的天价。

,宋徽宗所作《写生珍禽图》,在北京的保利秋拍中出场,起拍价3800万元,在近一个小时的竞拍角逐后,以6200万元人民币(包含佣金)成交。

同年,在嘉德春季拍卖现场,一幅曾被乾隆皇帝收入《石渠宝笈》的宋画《瑞应图》经过32次竞拍举牌,最终以5800万元成交。

的一场大型夜拍,宋代画作《宋人摹郭忠恕四猎骑图》经过激烈的竞价,最后被大收藏家刘益谦(以2.8亿人民币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那位)花了8050万元人民币带回家。

,保利秋拍,宋画《汉宫秋图》拍出1.68亿的天价。不知为何,此画再次上拍,起拍价9600万,几位大买家纷纷加价,到了每次举牌既达到200万元的程度,最终又以1.242亿元成交。

,在北京的一场国家拍卖中,一幅宋代画作《文潞公耆英会图》从3200万元人民币起拍,经过长达20次的竞拍,1.98亿的成交价格创下当年的国画拍卖纪录!

都说物以稀为贵,宋画的确难得。在宋代之后,历代的书画爱好者都以拥有一件货真价实的宋画为荣,其流通价格至今都居高不下。根据专业人士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有流传下来的宋代绘画作品(名家名作)不到一千件,而且大多数都被国内外大型博物馆收藏,流通于民间的绝对不足百件!只要亮相于拍卖会,就是重器。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幅宋画都是传承有序的,绝对不是一句“祖传”就能解释得了得,所以,那些梦想一夜暴富的菜鸟藏家经常会被骗得倾家荡产。

那么,宋画如此受市场认可,仅仅是因为存世量稀少?

接下来,我们从技术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皇家画院制度,古已有之,但唐代和五代时期的画院制度并不明晰,政府在投入和动员方面的力度也很有限,宋代画院则不同,真正做到了全力以赴,这样一来,整个中国的大画家,大多数都被征召到画院,进行集中创作,不但给予画家们优厚的经济待遇,使其衣食无忧,能更专注地投身于艺术创作,还创造了一个不同风格的画家们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环境里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的机会,所以可以这样讲,宋代的人物、花鸟(宋徽宗亲自参与其中)、山水等题材的绘画水准为历代之冠!其中最能代表中国画风貌的题材,尤以山水为最!

其实中国山水画的诞生比人物、花鸟题材要晚一些,我们只能在左传、尚书等古代典籍中找到其一鳞半爪的痕迹。我们知道,人类对于自然和生活的原始描摹就是绘画的起源,但中国山水画的意义,除了写实和生活,还多了一层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特有的、具有普遍性的田园情怀,既青壮年阶段致仕、为国效力、造福苍生,年老时功成身退、归隐山林、含饴弄孙,此即是山水题材的出现晚于人物、花鸟题材的原因,这符合社会学发展规律,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经阶段。

从技术角度看,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所以,南北朝以前的绘画水平是相当稚嫩的,连基本人物和山水、花鸟之间的比例理论都没有(没有成系统的理论),更多的是以那种原始的部落壁画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到了南北朝和隋代时期,画家们才基本上解决这个初级的“比例”问题。

“竖划三寸,当万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

正是因为如此,一幅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就成为了国宝中的国宝,一如曹丕的七言诗一样,开风气之先,引领当世潮流。这幅技法尚且稚嫩的画作,让民国四公子之首张伯驹先生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收入囊中,现在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到了唐代,王维和吴道子在技术上又对山水画的创作进行了大胆的革新,画派大宗师王维在《山水诀》中讲到: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

如果哪一天拍卖会出现了王维的真迹,那就是天大的大新闻了!至于价格如何,请自行脑补。

到了五代时代,大画家荆浩在《山水诀》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为内容的“六要”,这是一种继承和发展。但要论中国画的整体发展,宋朝绝对是没有争议的巅峰,前面提及的画院制度功不可没。

当然,宋朝强大的经济水平、帝王对书画的热爱、政府给文官们的优厚待遇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大宋的首都画院,几乎汇聚了天下最优秀的画家,这等于是一家皇家美术学院,放眼世界,也是当时的独一份!

此后,画院制度在数百年里长盛不衰,中国的人物、花鸟、山水画理论成熟了,涌现出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一代宗师,此即为:

前有荆、关,后有董、巨,辟六法之门庭,启后学之茅聩,皆此四人也。”

此时,宋代出现了一种名为“界画”的技法,可以说是古代中国画的在写实技术方面的顶峰了,比如这幅名为《雪霁江行图》的国宝,作者是郭忠恕,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上有宋徽宗的题跋。

可惜的是,“界画”的发展随着大宋的覆灭而一蹶不振,最后被文人画积压到民间去了,成了职业画匠的吃饭手艺,中国绘画逐渐向明清时代的“写意不写实”的方向发展,和欧洲绘画发展比较,实在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和方向。

到了明代,虽然也出现了沈周(唐伯虎等人的老师)这样的“细笔”(以笔法精细著称)大师,但国画的画风终究向着写意山水的方向偏去,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之后就是明末清初的四王、四僧的写意山水大行其道,到了清中晚期,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法和设色理论逐渐被中国画家接受,土洋结合之后的产物虽然自有其进步意义。但在艺术特色(中国文化符号)方面,现在的国画显然远不及宋画。有人用“千古神髓,尽毁于斯“来形容这个现象,实在令人嗟叹。不过,像八大山人这样的一代宗师的确是走出了一条新路,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影响了齐白石等人的绘画创新。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有必要说明的是,我不是厚古薄今,全面否定现代国画的发展成果,请网友们不要误会。因为篇幅有限,请大家继续关注我接下来的更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王谢奇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