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周冬雨 马思纯电影《七月与安生》每个人心里的诗与远方

周冬雨 马思纯电影《七月与安生》每个人心里的诗与远方

时间:2023-08-14 10:47:12

相关推荐

周冬雨 马思纯电影《七月与安生》每个人心里的诗与远方

12月10日,在第四届澳门国际电影展上,周冬雨凭借曾国祥导演的《少年的你》中陈念一角斩获新华语印象最佳女主角。这些年,并非大美女的周冬雨,靠着准确的定位、日益精进的演技、和超高的情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步伐稳健,也收获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而跟周冬雨合作过电影《七月与安生》,并双双获得金马奖的的马思纯,最近则新闻多多,在节目上回忆起恋情,哭得梨花带雨,让人心疼。

最近陈都灵和沈月主演的电视剧版《七月与安生》也已经更完,引发了不少讨论。但今天希望回归电影本身,希望和大家解读这部探讨内在人性的电影。

我们的身体里,都有一个不安分的“七月”

我们的身体里,确实住着一个不安分的自己。他藏得很深,有时会忘了他的存在,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来,吓你一跳,让你感觉到对自己很陌生,可他就是最本来的你自己,永远割舍不掉。

七月外表乖巧,文静安分,内心却始终渴望自由和生命释放。她一直压抑着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努力成为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她一直按照“理想原则”去生活。

记得当时,周冬雨、马思纯一起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七月与安生,本就是一个人”。

快乐还是理想: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自我、超我,是弗洛伊德用于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时提出的概念。“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最原始的诉求,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遵循“理想原则”;“自我”(大部分有意识)则协调两者,遵循“现实原则”。

所以,与其说安生与七月是两个好朋友,不如说她们是一个人的两个侧面:安生是遵循“快乐原则”生活的“本我”,七月是遵循“理想原则”生活的“超我”。

文学和电影的意义和有趣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平行时空”实验:假设一个人可以同时选择两种方式的人生,一种纯粹按照“本我”的“快乐原则”去生活,另一种按照“超我”的“理想原则”去生活。然后让观众去观察实验的结果。

这是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现代版,也是美国获得普利策奖的故事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部戏剧作品,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天边外》。奥尼尔获得过四次普利策奖,一次诺贝尔文学奖,《天边外》也是他第一次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

美国农民家庭里,哥哥安德罗和弟弟罗伯特同时爱上女邻居露丝,露丝决定和罗伯特结婚,于是本幻想去天边外生活的他,选择留在家中务农;而他的哥哥安德罗本想在家务农,却只好去天边外。最终三人都以悲剧收场。

在这个故事里,两兄弟的“超我”凌驾于“本我”之上,那些“看上去很美”的选择,最终造成了三个人的悲剧。

而《七月与安生》仅在这一话题上的思考似乎更进了一步,电影中给出了实验的答案:完全克制的、遵循道德约束而丧失自我的生活,无异于失去了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而完全自我的、释放的生活,虽有短暂的欢愉,但也终将空虚无力。因为生活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不是仅有一面。大部分人最终还是会回归到遵循“现实原则”的“自我”的平衡点。

怎样选择我们自己的人生?安生“眼前的苟且”,还是七月的“与诗和远方”

我们常常不愿安于“眼前的苟且”,又无法完全离开那份安全感;被“诗和远方”骚动,又没勇气承受真正浪迹天涯的生活。其实大部分外在的矛盾,归根结底是内心“本我”与“超我”对抗的外化。在“眼前”的“超我”与“远方”的“本我”拉锯中,最终那个踏实工作,认真生活,又偶尔为梦想“疯狂”一下的“自我”才是大多数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方式。

时常在挣扎,在内心原始的火种与社会道德的规训之间寻找平衡,或许才是你我大部分时候的人生。

有热点,有观点。从电影,看人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张小柒电影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