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作家简介|余华

作家简介|余华

时间:2020-06-05 15:11:14

相关推荐

作家简介|余华

「来源: |经典文学作品分享 ID:jdwxzpfx」

#作家简介

余华(1960-),中国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

年 谱

Chronology

1960年

4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立杭州医院(现为浙江省中医院)。

1962年

由于父亲工作调动,全家迁至海盐县。

1967-1977年

先后就读于海盐县向阳小学、海盐中学,在此期间他通过海盐县图书馆的书籍、街道上的大字报等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

1977年

参加文革后的首次高考,落榜。

1978年

3月,由父母安排进入海盐县武原镇卫生院当牙科医生。由于向往海盐县文化馆的工作,19岁的余华开始尝试写作。

1979年

赴宁波进修口腔科,期间接触到川端康成的作品,对他的早期创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80-1982年

除上班外的所有时间几乎都用于阅读和写作。

1983年

1月,在《西湖》杂志第1期发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2月,在当时影响较大的《青春》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鸽子,鸽子》,随后借调到海盐县文化馆工作。

1984年

1月,在《北京文学》发表短篇小说《星星》,随后又在该刊发表《竹女》《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等短篇小说,其中《星星》获得当年的《北京文学》奖;5月,在《东海》杂志发表短篇小说《男儿有泪不轻弹》;8月,正式调入海盐县文化馆。

1987年

在《北京文学》发表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和《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同时又在《收获》杂志发表《四月三日事件》和《一九八六年》,从此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先锋作家中的地位;同年2月,赴北京鲁迅文学院参加文学讲习班的学习。

1988年

发表《现实一种》《世事如烟》等短篇小说作品;同年9月,进入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创作研究生班学习,期间与莫言、刘毅然等同班学习。在鲁迅文学院读书期间,开始广泛接触包括马尔克斯、威廉·福克纳、胡安·鲁尔福等大量现代作家的作品,并陆续创作了一大批先锋式的中短篇小说。

1989年

4月,受山东电视台邀请,与刘毅然等作家班同学数人一起穿越西部,沿途考察了新疆、甘肃、青海和西藏等地,为山东电视台撰写《穿越西部》专题片;9月,在《上海文论》发表论文《虚伪的作品》。此外,还在《钟山》《北京文学》《人民文学》等杂志分别发表了《此文献给少女杨柳》《往事与刑罚》《鲜血梅花》等一批具有先锋意味的中短篇小说;年底,调入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杂志《烟雨楼》做编辑。

1990年

通过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除读书之外,还开始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的写作。年底,研究生班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到嘉兴继续创作。

1991年,第二部小说集《偶然事件》出版;同年,在《收获》杂志发表个人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

1992年

受聘为浙江文学院合同制作家,聘期约为一年;同年,在《收获》杂志发表长篇小说《活着》。该书后被译为法语、英语、日语、韩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发行。

1993年

8月,调离嘉兴市文联,并定居北京,开始职业写作。

1994年

余华的作品陆续以各种语种被广泛译介到其它国家,其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活着》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1995年

创作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在《收获》杂志发表;同年,发表《我没有自己的名字》《黄昏里的男孩》等短篇小说。

1997年

应汪晖之约,开始为《读书》杂志创作随笔。

1998年

6月,凭借长篇小说《活着》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1999年

应李小林和程永新之约,为《收获》杂志写作音乐随笔;同年,出版随笔集《我能否相信自己》,包括二十三篇阅读和音乐随笔;同年5月,前往美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访问;6月,赴韩国访问。

2000年

5月,参加意大利都灵书展,并应德国出版社之邀在奥地利和德国进行巡回朗读会;5月30日,中文在线网站成立,以作品入股,加盟网络新文化运动;10月,应韩国民族文学作家会议邀请,访问韩国;同年,华艺出版社出版了余华的随笔集《内心之死》和《高潮》。

2001年

参加澳大利亚悉尼文学节和爱尔兰都柏林作家节。

2002年

英文版小说集《往事与刑罚》获得澳大利亚詹姆斯·乔伊斯基金会颁发的年度悬念句子文学奖;9月,赴德国参加柏林文学节活动;11月,赴上海参加巴金99周岁和《收获》杂志45周年庆祝活动。

兰登书屋推出的英文版《许三观卖血记》获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8月,赴美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在三十所美国著名学府进行巡回演讲。

2月,应邀在柏克莱加州大学开设关于鲁迅的文学讲座;3月,前往巴黎参加第二十四届法国书展,期间法国文化部长授予余华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8月,推出长篇小说《兄弟》的上部;同年,获得第四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3月,推出小说《兄弟》的下半部,因为该书极端现实主义的写作,曾在中国引起巨大的争议,并因“趣味低下”落选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5月,出版《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等随笔集;10月,凭借小说《兄弟》获得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5月,参加耶路撒冷国际文学节;12月,获得腾讯星光大典年度最具影响力微博奖项。

6月,发表长篇小说《第七天》;9月,出版关于音乐的随笔集《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

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同年4月,凭借小说《第七天》获得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大奖。

1月,出版首部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该书的大部分文章为即兴创作。

1月,凭借小说《活着》获得作家出版社超级畅销奖;7月,通过译林出版社出版杂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该书讲述了余华的生活体验和创作心得。

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月,出版八年来的首部长篇小说《文城》。

作品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分享

微博:@穆萨·王

豆瓣:Musa-107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