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王阳明:“开挂的人生”太完美!十岁时作的诗歌 境界超越了世俗

王阳明:“开挂的人生”太完美!十岁时作的诗歌 境界超越了世俗

时间:2023-02-16 19:56:45

相关推荐

王阳明:“开挂的人生”太完美!十岁时作的诗歌 境界超越了世俗

余秋雨说:“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

而他,就是那颗奇迹般的晨星。

他从十岁开始,就展露了神童天资,小小年纪就能提笔成诗。

他,用圣贤之心要求自己,用圣贤之行普惠众人,在滔滔历史上书写了红底金字、大写的人。

少年时期的逸事,充分展现了王阳明的个性。

他的豪放不羁、聪明狡黠和不走寻常路,预示着他未来必然会不同于一般的功利儒者和迂腐儒者;

也为他后来敢于在朱子学万能的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埋下伏笔。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读读王阳明的书,更能让自己心静下来。

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王阳明的父亲龙山公考中状元后,被立即任命为翰林院修撰,当时王阳明年仅十岁。

明朝翰林院内的职务有好几类,修撰只是其一。

这一职务相当于天子的顾问或秘书,不直接参与政治。

只有状元才有资格被授予这一要职。

可以说当年龙山公获得这一职位是非常荣耀的。

龙山公成为翰林院修撰之后,日益思念尚在家中的老父竹轩翁,希望把父亲接到京城来,安享晚年。

翌年,成化十八年,竹轩翁和十一岁的小孙子王阳明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王阳明五岁时就显露出神童的潜质,当时竹轩翁在一旁读书,听完他便能立刻背诵出来。

赴京途中,竹轩翁顺便游览了江苏镇江的金山寺。

镇江位于长江南岸,和扬州隔江相望,自古以来就是观景览胜之佳所。

竹轩翁在金山寺设赏月之宴,招待宾朋,觥筹交错间,陶然而醉。

竹轩翁诗兴大发,但一时无应景的佳句,这时阳明对他说:

“祖父,给我笔。”

竹轩翁非常惊讶,问他:

“孺子亦能赋耶?”

王阳明立即作诗一首: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顿时,四座皆惊,众人啧啧称奇。

有人想再试一试王阳明的诗才,又以“蔽月山房”为题,令其吟诗一首。

阳明不假思索,随即应口诵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两首诗都显得过于外露,缺乏古意——中国诗歌和绘画讲究一个“藏”字,

所以会刻意避免过于外露——所以不能算作佳作,但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说,已实属不易。

前一首诗的大意是:

“微醉之际,披着月光倚在妙高台上远眺伸入江水中的金山,这时的金山看起来仅有拳头般大小。远处传来清幽的箫声,山洞里的龙也许已经睡了吧!”

最后一句“玉箫吹彻洞龙眠”描述了一种仙境般的清幽境地。

后一首诗的幻想更为奇妙,似乎预示着王阳明终将成为一位大哲人。

在这首诗中,山和月因为观赏者心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大小之别,

诗歌的境界也超越了世俗,达到悟道之人的水平,充满禅诗的意趣。

以上的解释都是后人所为,当时十一岁的王阳明未必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但我们可以据此推断出王阳明在少时就具备了洞察万物的慧根。

山和月的对照,大和小的对比,少年时代的王阳明似乎已参透了《庄子·齐物论》中的理论。

听完王阳明的《蔽月山房》,四座宾朋更是惊叹,他们对竹轩翁说:

“令孙声口,俱不落凡。想他日定当以文章名天下。”

王阳明听罢,反驳说:

“文章小事,何足成名?”

小小孩童竟有如此认识,大家都赞叹不已。

据传,王阳明幼时沉迷于象棋,并因此而耽误学业,父亲龙山公震怒,将棋子全都扔进了河里。

王阳明为此还特意作诗一首: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这首诗后来被收录到清人撰写的《坚瓠集》中。

(见东正堂《阳明先生全书论考》卷十四《年谱一》)

因为沉迷象棋,遭父亲斥骂,就能作出如此诗歌,真乃天才也。

后来,王阳明被贬谪到龙场之后,作过名叫《晓霁用前韵书怀二首》(《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九)的诗,其中有一句是:

“谩有虚名拟八叉。”

“八叉”是取自“八叉手”的典故。

据说晚唐诗人温庭筠叉八次手,就能作诗一首,后来借指才思敏捷、立即成诗之人。

上面这句诗是王阳明对别人评价自己是“八叉诗才”的批评。

十二岁时,王阳明遵照父命,在京城入私塾读书。

王阳明生来豪放,不愿被规矩拘束,所以经常偷偷跑出来,和外面的小朋友们玩“战争游戏”。

王阳明自制了大大小小的旗子,让小伙伴们举着,侍立在四周,他是大将,坐在中间,指挥着大家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就跟排兵布阵一样。

父亲龙山公获悉之后,怒斥他道:

“吾家世以读书显,安用是为?”

王阳明问:

“读书有何用处?”

龙山公道:

“读书则为大官。如汝父中状元,皆读书力也。”

王阳明问:

“父中状元,子孙世代还是状元否?”

龙山公道:

“止我一世耳。汝若要中状元,还是去勤读。”

王阳明笑道:

“只一代,虽状元不为稀罕。”

龙山公听罢,更加感到愤怒,把他痛打了一顿。

龙山公担心王阳明的豪放不羁,但王阳明的祖父竹轩公毫不在意,他觉得王阳明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大人物。

有一次,王阳明问私塾先生:

“天下何事为第一等人?”

塾师道:

“嵬科高第,显亲扬名如尊公,乃第一等人也。”

王阳明吟道:

“嵬科高第时时有,岂是人间第一流?”

塾师问道:

“据孺子之见,以何事为第一?”

王阳明答道:

“惟为圣贤方是第一。”

龙山公闻之笑道:

“孺子之志何其奢也。”

孔子曾说: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篇》)

但是,宋代以后的一些学者,他们做学问不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圣贤。

自汉至唐,儒生做学问都是为了科举考试,为了加官晋爵。

但到了宋代,出现了一些儒生,例如程明道(程颢)等人,他们从过去的弊病中解脱出来,强调做学问不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圣人。

其实,这才是“孔孟之教”的根本,是最崇高的精神。

汉代以来,人们却忘却了这一根本,把科举考试、加官晋爵当作自己做学问的目的。

王阳明的塾师也是这么想的,并且把这一错误的看法传给了自己的学生。

王阳明当时虽然年少,却一语道出了圣学的真谛。

但当时的王阳明并不清楚这句话会给他以后的人生带来多大的影响!

据《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记载,

有一天,王阳明去市场上游逛,看到有人卖麻雀,他非常喜欢,就想要一只,

但没带钱,那人无论如何也不肯给他,最后二人就争吵起来。

恰在这时,有一个人称“麻衣神相”的道士从王阳明的身边走过。

道士看到阳明的面相之后非常惊讶,对众人说:

“此子他日大贵,当建非常功名。”

于是出钱买下麻雀,送给王阳明,并且摸着小阳明的脸说:

“吾为尔相,后须忆吾言:须拂领,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

接着又嘱咐他自重自爱:

“孺子当读书自爱。吾所言将来以有应验。”

王阳明受道士的感化,从此潜心读书,心无杂念,学问日进。

以上是对王阳明阴阳心学的一些理解。学一学古代先圣的一些认知一些经验,也许我们能在社会上更好走些。王明阳的心学也许我们不能完全领悟,但是如果我们去慢慢细品里面确实存在一些对我们后世很有帮助的东西。王明阳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的阴阳心学思想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对后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如我们所熟知的张居正、曾国藩、康有为等人,都是他的“门徒”,他们不断完善着王阳明的阴阳心学思想,并将他的思想逐渐传承并发扬下去。

王阳明的传习录和知行合一,蕴含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值得我们去细品,它不仅能教会你很对处事的智慧,而且能够在我们遇到困惑时,给你解疑。不仅能够修其身,还可以炼其心,让我们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

知行合一与传习录,是集王阳明一生学术成果所成的著作,这本书选材广泛,内容真实,深入浅出,带给读者一个真实的王阳明,不仅是研究王阳明的优秀书籍同时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本优秀著作。

人生早一点读王阳明,也就少走一段弯路!

传习录、知行合一,两本书一共加起来99元,就一顿饭钱,却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悟。而且还能代代相传,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点击下方即可直接购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