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白居易何以成为诗魔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三

白居易何以成为诗魔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三

时间:2019-02-13 04:11:37

相关推荐

白居易何以成为诗魔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三

李杜几乎成了唐诗的代名词,在大唐乃至今古诗坛双峰并立,难以逾越,白居易又如何另辟蹊径,成为诗魔,与他们鼎足而三?

一、努力程度非同一般

有道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如果没有足够努力地蓄积知识涵养,没有反复精心谋篇布局、推敲字句诗眼,没有相当的阅历体验视野甚至身心上的磨砺,上天会将脍炙人口的文章拱手相送吗?不会的。因为天道酬勤。

李白天纵英才,当世就有“谪仙人”之美誉,可这位谪仙人背后有多努力呢?我们至少知道一个典故: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受老婆婆将铁杵磨成针的感召启发,调皮贪玩的李白自此勤奋苦读,年纪轻轻就有《明堂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之类的佳作,在蜀中一带博得“李白文章,赵蕤术数”的美名。看来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像在吹嘘。

纵观李白这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身体和灵魂两者都一直在路上。如果年轻时没有非常用功打下坚实基础,往后四处漂泊,怎么可能一路风景一路诗歌,佳作迭出。晚年在《张秀才谒高中丞诗序》中写到:“余时系浔阳狱,正读《留侯传》,”入狱了都还在苦读,平时就不难想见了。

至于杜甫,也是勤奋好学,“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到十四、五岁时“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被前辈誉为班固、扬雄这样的文章大家。

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杜甫一吐平生志向抱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谈到少年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光景,以至于“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意思是看过很多书后,作赋与扬雄势均力敌,写诗能与曹植媲美,大名士李邕请求见面,大诗人王翰愿与之为邻。

李杜双峰在前,想要避开他们巨大的身影,写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实非易事。可白居易就是白居易,他六七个月就能识别“于”和“之”,五岁时学作诗,九岁便懂音律,不可谓天赋不佳。而且他后天的努力程度至少与李杜不相上下,“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日夜读书读到口舌生疮、手肘磨茧;年纪轻轻,肌肤失去弹性、牙齿松动、头发变白。

白居易一生作诗3000多首,为唐诗人之冠,勤奋可见一斑。幸运的是,他的勤学苦读得到了可观的回报,29岁科考便中进士:“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3000人参考录取17人,老白第四),按照“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真可谓少年得志。尽管往后宦海沉浮,进士出身的他总体比李杜二人混的要好得多。

二、少年贫穷愁苦,心系苍生百姓

出自富商家庭的李白,年少时即遍游绵州、成都、渝州等巴蜀大地,后来游扬州不过一年便“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官宦世家出身的杜甫,早年更是呼鹰逐兔、“裘马轻狂”,日子过得滋润潇洒还狂放不羁(悲催是后来的事)。白居易父亲虽为县令,日子却过得非常清贫,抚养几个子女相当吃力,索性将白居易送到他叔叔那儿寄养。

适逢安史乱后,各地藩镇作乱,唐帝国元气大伤,白居易跟着家人避难逃亡,旅途颠簸,弟弟金刚奴不幸病倒,荒山野岭中,无药医治,不堪病痛劳苦的弟弟病死途中。白家人的不幸遭遇,只是兵荒马乱帝国里的一个片段,更不论无数无依无靠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少年即识愁滋味的白居易贫病交迫,在除夕之夜写下“不寐百忧生”“病容非旧日”“羁病无心逐胜游”的诗句。

元和年间,一场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率先拉开序幕,元稹、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等大诗人强势加盟。有着兼济天下使命感的白居易真正关心起民生疾苦来,自然要比旁的诗人更为合适也更为贴切,因为他本人就是一路从疾苦中走过来的,有着深入骨髓的同理心和切肤之痛。于是写起《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盐商妇》、《杜陵叟》、《轻肥》、《买花》等这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诗作自然而然、信手拈来。

李白关心时政社会,多是从宏观角度来写,“茫茫走胡兵”“豺狼尽冠缨”“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杜甫以诗写史,当得上白居易的老师,“三吏”“三别”、《兵车行》《哀江头》字字泣血、句句含泪,主要写尽战乱带给人民的痛苦。白居易除了着墨战争之外,刚愎自用常犯过失的皇帝、党同伐异的颟顸之臣、宫廷被弃白发老宫女、生活奢靡的王孙公子、人食人的惨象、受重税剥削的工商业者、常年辛勤耕作却衣食无着的农民等等无不在他旗帜鲜明的笔下,题材广泛,而且细致、真切、明白如话(非求空律高,不务文字奇),非李杜所能比拟。

“夫种妻儿获,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谓天不爱民,胡为生稻粱?谓天果爱民,胡为生豺狼”“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剖心泣万众,放胆刺诸疴,真正践行了“歌诗合为事而作”。大诗人关心普罗大众,老幼妇孺也都爱读他的诗,用今天的话来说,老白粉丝群非常庞大。

三、刻骨铭心的恋情折磨

白居易另辟蹊径还在于他把爱情诗写得非常缠绵动人。李白写给妻子的诗,不是充满思念牵挂就是开妻子玩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来尚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如果遇到势利轻蔑他的妇人,他就“会稽愚妇轻买臣”带典故地骂,是带着逗比气质的钢铁直男。

暖男杜甫在爱情方面,细水长流。由于逃避战乱,背井离乡,生活凄苦,对妻子总感亏欠,“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要是哪天日子稍微安稳些,则是“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很朴实平常的生活画面。

36岁的超级大龄剩男白居易为何迟迟不婚?因作《长恨歌》诗名再次广泛远播,又任翰林学士、左拾遗,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这样都不结婚,着实令人费解。有道是心中有座坟,葬着未亡人。事情从他11岁时说起,他家迁往符离,遇到邻家比他小4岁的湘灵。湘灵美丽动人,活泼可爱,又懂点音律,能歌善舞,将情窦初开的白居易给迷住了,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如果顺利的话,待出阁时,他们就喜结连理了,根本就不用等到他高中进士那会。

起初,白居易父母以学业为由,不许他沉溺儿女私情。后来考中进士,白居易再次提出娶湘灵为妻,又被其母拒绝。这又是为何?白母认为湘灵农家女,门不当户不对,不宜结合,何况对方又不能在仕途上予以援助。你可是要光耀门楣的人!白居易苦苦请求,仍是被拒,索性一门心思放在仕途上,但也赌气将所有做媒的拒之门外。时间一晃,就到32岁了,当上秘书省校书郎的白居易将家人迁到长安,此次旧事重提,白母非要棒打鸳鸯,不惜以死相逼。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邻女》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寄湘灵》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寒闺夜》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潜别离》

写尽缠绵悱恻的爱慕与相思,却终归得不到那个心心念念的梦中人。有人认为白居易之所以能够写出《长恨歌》《琵琶行》如此旷世名作,与这段苦苦追求而不得的爱情有着莫大的关系。想想也是,如果没有经历那番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过往,哪能如此真挚自然、力透纸背地写下这样的名篇。很明显,爱情诗不是李杜的强项,却成了白居易非常得意的代表作。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四、站在巨人肩上审时度势

巨人的肩膀不好站,攀上去已属不易,更何况在他们肩上看得更高更远则是难上加难。白居易非常崇敬李杜,称赞他们“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至于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杜诗)又过于李”,在他有生之年,有意或无意都以此二人为目标。他与元稹在杜甫开辟的写实主义道路上进一步向纵深推进,而在长篇叙事诗上,虽为写实,不乏浪漫旖旎的笔调,成功填补李杜留下的空缺。

李白、杜甫身处唐帝国巅峰时代,人才辈出,如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贺知章……他们在一起不仅只是喝酒游荡吹吹牛,也没少切磋文学政见,高适与李杜在梁宋一带“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画面太美,真是基情满满)后,才开始大量写诗,显然受到他们不少启发。

白居易所在的中唐,远非盛时光景,可也有不少士大夫渴望中兴,在他身边如元稹、刘禹锡、李绅等人常一起诗文互和,互相启迪思维,希望通过改进文风来转变政风。在《与元九书》一文中,白居易的诗文主张、生平志向都向元稹交代了个底朝天。元稹则写《叙诗寄乐天书》作为回应,阐述己见。在策划“新乐府运动”时,元稹、李绅没有少给白居易建议和启发,不然孤掌难鸣,如何形成风气。

此外,中唐往后,民间文学兴起,白居易所倡“新乐府运动”不仅写民间众生,也注意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养分,不仅国人喜爱他的诗,就连胡人、朝鲜人、日本人都对他推崇不已。晚年的他历经沧桑后渐失锐气,明哲保身,开始参禅,多作“闲适诗”,如《把酒》《劝酒》《劝我酒》《闲吟》《忆江南》,充满小资情调,又成为市民文学之先声。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李忱

参考书目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李长之《李白》、《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洪业《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刘春《白居易传》

胡适《白话文学史》

刘昫、赵莹《旧唐书》

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

作者:泽山

泽山,原名胡泽,著有《政商奇才盛宣怀》、《权力巅峰上的女人:慈禧传》、《康熙传》《笑谈民国一百零八将》等作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