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如果朝堂是一座城 诗仙李白的政治生涯就是进城的故事

如果朝堂是一座城 诗仙李白的政治生涯就是进城的故事

时间:2021-10-01 14:09:11

相关推荐

如果朝堂是一座城 诗仙李白的政治生涯就是进城的故事

前言: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极高,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却极其悲催。

纵观李白的一生,他的政治生涯,曾经和朝堂有过两次交集。

第一次交集发生在大唐盛世,走进了国都长安城。

第二次交集就是“安史之乱”中,走进了永王李璘的军营。

两次结果都不咋样,第一次勉强算是和平分手。第二次悲惨了,变成了流放的罪犯。

如果把朝堂比作是一座城。那么,诗仙李白的政治生涯,就是两次进城出城的故事。

接下来,详细说说李白两次进城的故事。

第一次进城:

注意:是李白主动冲进“朝堂”这座城里的。

李白,年少天才,十五岁就开始从事社会活动了。二十四岁,离家远游。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李白有才华、有思想。体现在政治方面,就是他的政治理想,包括他的政治主张和追求。

但是,由于出身于商贾家庭的缘故。按照朝廷的规定,李白不能通过正常的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没有考试资格,空有一身写作的本领也没用。

想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走献赋之路,“献赋谋仕”。就是写文章,呈给有话语权的人看。走官员推荐的路数,才有可能进入朝堂这座“城”。

没办法,身在城外的李白只能想办法结交高官权贵,不停地写、不停地“献赋”,努力寻找欣赏他的人,推荐他进“城”。

这个过程实在是漫长,从二十岁到四十岁,将近二十年!

终于,等来了机会。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皇帝看了李白的诗赋,十分欣赏,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

第一次的见面谈话,玄宗对李白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待诏”。

从此,李白进“城”了。

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进“城”了!

进“城”之后呢?

在长安城里,李白就是个供奉翰林待诏,除了笔墨陪侍君王之外,真正的国家政治大事不需要他这个翰林待诏参与。他也没资格参与。

可是,李白是个有理想的人,他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宰辅之臣,来一段君臣际会,成就功业。

偏偏玄宗皇帝心里,只是把李白<span data-bjh-target="当作个舞文弄墨的谪仙诗人供奉而已。他只能奉诏写写《清平调》《宫中行乐词》那样的曲子词。

他渴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翰林待诏这样的职位,是无法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的。

结果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沉迷玩乐,“懒懂”李白,王侯权贵们也不拿他当回事儿。

李白挺郁闷!

这样的日子维持了两年。

两年后,公元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返还”了。

说白了,就是体面地辞退,解除合同,算是好聚好散,各自欢喜去吧。

李白离开了朝堂这座城,出了“金门”。第一次“进城”的故事结束了。

没有实现政治理想,李白很无奈。从此,李白开始了寻仙访道的生活。

十一年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携家带口开始了躲避战争的生活。

两年后。公元757年正月,在永王李璘的再三邀请下,李白来到了永王军营。

如果把此时的“永王军营”比作朝廷政治的那座城,

这就是李白的第二次“进城”故事的开始。

第二次进城的李白,这次在城里的时间很短,前后只有一个月时间。

二月,永王李璘引兵东巡征剿兵败。永王李璘死于战场。李白入狱。

后被营救出狱。

但是,被卷入政治斗争漩涡中的李白,以唐肃宗为代表的朝廷岂能放过他?

最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从逆”,定刑: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

到这里,李白第二次“进城”的故事,就以他被判罪、流放,悲催地结束了。

可是,二次“进城”这场悲剧结束了。李白政治生涯的悲剧就结束了吗?

不,还有更悲催的,李白的生命就快要结束了!

乾元元年(758年),五十八岁的李白,开始“长流夜郎”的流放之路。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大赦天下,流放路上的李白,遇赦返回。

自此,穷困潦倒的李白全靠他人接济而生。晚年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

上元三年(762年)的冬天,十一月,李白逝世。终年62岁

那个有才华、有思想的李白,背着一个朝堂给予的“遇赦得返的从逆犯”的定论,带着无限愤懑,离开了人世间。

想当初。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李白用尽了洪荒之力,冲进了朝堂这座城。

然而,始相遇却终不合,无奈分手,各奔东西,李白出城而去。

第一次的进城出城,是在大唐盛世,和平年代,和平分手。至少没有性命之忧。

可是,第二次的进城,却是在“安史之乱”的战争年代。所谓的朝堂早已成了一座乱糟糟的城!

李白就被请进了这座乱城中,瞬间,成了政治炮灰。

政治生涯的悲剧,导致了李白人生的悲剧。

可是,李白人生的悲剧并不因为他的离世而结束。

因为悲情的故事还没完:

这里得从上元三年(762年),也就是李白去世那年的春天说起。

四月,唐肃宗李亨去世。五天后,太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

代宗李豫即位后,认定所谓永王李璘“叛逆”案是冤案。

五月,唐代宗为永王李璘正式平反昭雪。随后,属于平反昭雪永王李璘冤案的一个连带组成部分,李白的“从逆犯”的罪名也平反昭雪了。

唐代宗李豫召李白为左拾遗。

然而,古代的办事效率和信息传递的速度,令现代人无语。

朝堂发出的平反昭雪、重新启用李白的圣旨送达时,“白已卒。年六十余。”(《新唐书》)

李白看不到迟来的一切了,他已经走了。

每次,一看到这里,我就忍不住心中的悲哀!

再看到“代宗召李白为左拾遗”,我就更悲哀!

“左拾遗”是什么?一个古代官职,主要职责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而且以左为大。

这不就是李白曾经向往并苦苦追求的“大道匡君”之路吗?

可惜可叹!李白曾经是多么渴望能有这样一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实现理想、报效国家的机会!

李白在世时,求而不得。

李白离世后,只有墓碑上的刻字“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

长风划破天空……

李白的一生,执着追求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终其一生,还是没有在朝堂这座城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安史之乱是唐朝时代的悲剧。李白政治生涯的悲剧,就是时代悲剧的缩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