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李商隐的这首诗 吐露着人间悲情与仕途艰辛 读来令人无限感慨

李商隐的这首诗 吐露着人间悲情与仕途艰辛 读来令人无限感慨

时间:2021-02-11 10:23:10

相关推荐

李商隐的这首诗 吐露着人间悲情与仕途艰辛 读来令人无限感慨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诗人,近年来更是闻名天下,尤其受到日本人推崇,但是李商隐的一生却是历尽坎坷,尝遍人间疾苦。

他自幼丧父,小小年纪便挑起一家的生活重担,替人抄书来赚得微薄收入,李商隐又是一位神童,他三岁会诵书,五岁会书法,十五六岁便名满京城,这样的天赋实在令人羡慕。

可是少年成名未必是好事,随着李商隐名声愈盛,朝中势力开始看重他,纷纷想拉拢他,因此李商隐不知不觉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

涉世未深的李商隐与两方都有往来,谁都没得罪,两方却不是一起提携他,而是同时打压他,从此他虽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只能做个位卑权轻的小官,过着贫苦落魄的生活,内心压抑着许多不满,又无路可退,只能强忍悲愤,负重前行。

李商隐在他的一首《蝉》中,以蝉自喻,将平生的哀怨与悲伤、自己的理想与坚持,一吐为快,四联诗以起承转合依次展开,是咏物诗的杰出代表,诗云: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前两句写到,蝉居于高高的树上,本来就难以吃饱,又白白费力鸣叫,一个恨字,是恨自己,恨自己拼命鸣叫却无人理会,也是恨世界,恨世界不理解自己。

诗人这里是以蝉自比,李商隐曾多次上书朝廷,又屡次用诗文表达治国理想,得到的总是无情的拒绝,诗人空有满腹经纶,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身处卑微,连生计都成问题,心中怎能无怨恨?

第三、四句,“五更”就是天快亮的时候,蝉本来就没吃饱,又费力鸣叫一整夜,此时叫声已是断断续续,有气无力了,可是那无情的大树,依然是那样郁郁葱葱,苍翠碧绿。这里看似无理,蝉的鸣叫和树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说树无情呢?

实则诗人是把树比作有权有势的人,面对撕心裂肺发声的诗人,他们可以有情,也应该有情,但他们却无动于衷,正是“人情恶,世情薄”,除了抱怨,诗人也无可奈何。

第五、六句“梗犹泛”用的是战国策中的典故,说河边有一个泥人和一个木人,木人嘲笑泥人说:“你不就是河岸的泥土捏成的吗?等春潮来了,你就会被冲散了。”

泥人不仅不生气,还反唇相讥:“我原本是河岸的泥土捏成的,即使被潮水冲散还是泥土,还能沉淀到河岸中,而你是用桃树枝刻成的,潮水来了,你只能随波逐流,漂泊无依。”

诗人就像这个桃木人,离开了桃树,就再也回不到桃树枝上,何况桃树也早已被连根拔起。

面对仕途困顿,陶渊明可以潇洒挂印而去,悠然归乡种田,李商隐却不能,他家里的田地早已荒芜,即使回去也是无处容身,虽然做官之路前程迷茫,可他已无路可退。

其实这不只是李商隐的悲情,也是唐朝所有寒门书生的共同心声,他们不像魏晋时期的士大夫,进可以入朝做官,退可以回乡归隐,他们家境贫寒没有产业,除了做官,别无出路。

为了实现理想,他们渴望得到权势的庇护,但骨子里的清高,又让他们不愿低下头来,到头来只能被权势排挤,这是何等郁闷,何等悲情!

最后两句诗人把蝉拟人化,“我”与蝉同病相怜,就像蝉的高而不饱,诗人也是生活困顿,蝉感受着大树的无情。

诗人也忍受着世间的凉薄,蝉虽然吃不饱,却还要登高,明知不被理解,却仍然保持清高,这是困顿中的坚守,也是李商隐人格精神的体现。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云上小诗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