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是最好的选择吗 有人不同意

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是最好的选择吗 有人不同意

时间:2019-06-13 01:52:19

相关推荐

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是最好的选择吗 有人不同意

古人创作是非常讲究炼字的。杜甫有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也写“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而被人津津乐道的炼字实例却并非出自这两位诗人,而是出自北宋王安石笔下的《泊船瓜洲》一诗。众所周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因“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历来被人称颂。但这并不是灵感突至、妙手偶得的结果,而是苦心孤诣、反复修改的成就。诗人最初用的是“到”,再改为“过”,又改为“入”,又改为“满”,反复多次,最终才定稿为“绿”字。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流露着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这首诗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为了这个字,王安石没少下功夫。

其实,这个“绿”字,并不是王安石的独创,更非首创。据说,在前面反复修改仍不满意的情况下,王安石翻阅了大量书籍,从前人的成果中寻找答案。这一翻阅,还真让他收获不小。李白诗中有“春风已绿瀛洲草,紫段红楼觉春好。”温庭筠诗中有“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轮野水天”,常建诗中有“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这些都为王安石提供了借鉴。当他读到丘为《题农父庐舍》中“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时,就觉得非用“绿”字不可了:这个“绿”字,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写出了春风悄然而至,带给漫山遍野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象。而“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更是化一般为神奇,动感全出,境界全出,虽借鉴前人却又超越了前人。

那么,这个“绿”字真的是最好的吗?就没有其他选择吗?如果单从形象鲜明、富于表现力这个角度来看,也许还是有其它选择的。有人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建议用“吻”字,今天不是有首歌唱到“春风吻上了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吻”字,有动感,又形象,又生动。也有人建议用“艳”字,春天到来,站在江北岸看对岸,首先看到的是春天最早开的花:迎春花,桃花,梨花……五颜六色,所以用“艳”字更形象,更富于表现力。

其实,这一切都是在脱离创作背景的前提下所作的解读。如果脱离了背景,脱离了诗的本身,一切解读都毫无意义。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075年2月,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但是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回到江宁居住。1075年2月,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相位,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这首诗是他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王安石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王安石的生活理想。虽然说再次拜相,又有可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了,但他也清楚变法所面临的巨大阻力,所以也做好了退居林下的心理准备。

所以,结合创作背景,我们再来看这个“绿”字,它就是独一无二的。”从春风吹过江南,带来春意盎然的效果来看,“到”、“过”、“入”、“满”等字都不如“绿”字好,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不但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而且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同时,”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皇帝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但是,诗人深知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顾虑。所以,他也随时做好了归隐田园的准备。而在文学作品中,绿草是与思归联系在一起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在“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直接体现出来了。而这些内容,不管“吻”字,还是“艳”字,以至于“到”、“过”、“入”、“满”等字,都不能表达出来。

所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诗人反复锤炼的“绿”字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取代的。它能够成为炼字的典范,是经得住推敲和检验的,是当之无愧的。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