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王维的《山居秋暝》 是想表现诗人远离什么?开始寄情山水的追求

王维的《山居秋暝》 是想表现诗人远离什么?开始寄情山水的追求

时间:2022-12-26 14:07:25

相关推荐

王维的《山居秋暝》 是想表现诗人远离什么?开始寄情山水的追求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期间创作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按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两种意境分类来说,这首山水诗应该属于“无我之境”的典范。本诗描绘出一个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景静心净,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寄情山水的追求。

全诗以秋雨后的终南山作为写作的背景,取景于月光斑驳的松林。以明月、松林、清泉、山石、竹林、浣女、莲塘、渔舟等一些寻常的景物与人物作为描写的对象,在动与静、声与色的交相辉映中进行描摹刻画,描绘出一幅灵秀空远的雨后秋山图。

空山新雨后,夭气晚来秋

首联明确交代了季节及天气的详情,使人在刚开始读诗的一瞬间就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空山”、“新雨”、“晚秋”,只是这几个素净的名词叠加在一起就足以引发人们无限的联想。被秋雨湿润过的松林青翠欲滴,微凉的空气中飘逸着泥土的芬芳,而脚下的泥土,踩上去松软如棉,细滑如脂,再加上扑面而来微醺的晚风,令人神清气爽而又陶然沉醉。

虽然诗人受佛教影响颇深,但此处的“空山”却绝无禅宗所谓空寂虚无之意,也并非指雨后山中的冷清空洞。这“空山”二字,妙在言空而非空。可解作三层意思:一是山中松林繁密,在茂密的树林中人们活动的痕迹完全被遮掩住了,此乃一时不见人,但非空绝人迹。

这与诗人在《鹿柴》中所写到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二是此山远离尘世纷扰,便如世外桃源一般,生活在山中的人势必优哉游哉,不亦乐乎,此“空”是山中人心中之清澈空明,可与尾联直抒胸臆的艳羡之语相印证。三是此山空而不荒,静而不寂,因为我们马上就可知道,这山中有石,上潺潺泉流,更有浣女嬉笑而归,渔舟分莲人水。此处的“空”与静,正为下文的“喧”与“动”做好了完美的铺衬。秋雨后的“空山”并没有让人感觉荒凉和沉寂,而是更让人向往那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可以说是诗中最为经典,最能够触动人心的一句。简单常见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互相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的世界。虽然明月高悬空中,但是高高在上的它却毫不吝惜地用自己洁白的光泽滋润大地,月光透过繁密的枝叶洒在雨后松软的泥土上,朦胧而又明亮;潺潺的泉水清澈见底。

如丝绸一般铺在圆滑的卵石上,月光如梦,让人恍惚迷离,觉得这哪里是泉水在流动?分明是一条素净的丝绢在轻轻地随风飘荡!水面还间或有粼粼波光,似晨星闪烁。这等画境如何不叫人心生怜爱?红尘中归隐而来的凡夫俗子,在这松林间偶遇这样的清流,定是恨不得掬一捧山泉拂面,洗去闹市方外的仆仆风尘。

此,上联写月,妙在“松间”二字,树影婆娑,便似把直白的月光筛碎,变得更加柔软,更加梦幻;下联写泉,妙在“石上”二字,泉水姿态万种,有的淙淙喷涌,有的点滴渗流,而泉流石上,便似把一股活泼跳跃的山泉铺展开来,变得更加细滑,更加安静。这正与首联中“空”的情态相映成趣。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人物出场了:月上梢头,洗衣归来的姑娘们在回家的路上结伴而行,她们的欢歌笑语穿过繁密的枝叶,唤醒了沉睡的山林,给这片宁静的“空山”注人欢乐;渔人们此时也驾着小船,满载星辉的尽兴而归,小船碰倒两侧荷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此情此景,多么让人向往!洗衣女们每天做完手中的活计就在山中歌唱嬉戏,渔夫们每天趁着月辉满载而归。

在这人间仙境里单纯地生活着,没有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没有市井中的斤斤计较、人情淡薄。虽说工作只是简单的重复,然而简单不正是生活的原生态吗?更何况,这世外桃源还有着如画如诗的美景,能在这里留守、终老;夫复何求?此情此景,也难怪诗人会发出“王孙自可留”的感慨了。

上联“竹喧”用得妙。竹林纵使再繁茂,也不至于“喧闹”吧。可是正因为山静,风吹竹动的一点点声晌都显得很大,更何况有人在里面穿行、说笑呢?正是这“喧”,反证了前面的“空”,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同一个道理。

下联“连动”二字也很传神,应是渔舟归来,却只见莲叶晃动,这说明莲叶长得多么茂盛浓密。但见“莲动”,先给一个悬念,让人猜想一是什么东西呢?鸥鹭么?野鸭么?再揭开谜底,让人轻轻提起的心又稳稳放下一山中有人迹,令人感觉温暖而安全。先前我们眼前所见都是静景,只有清泉是流动的,突然传来竹林人声,紧接着又见荷花晃动,这虚实、动静一对照,便把整个山林激活了。

绘画讲究“画龙点睛”。看中国的山水画,纯绘山水的总是难免让人觉得少了点灵动之气,山水间或点上一个“策笠翁”,或描出一个牧童,又或是三两个文人瘦弱的身影,不必作主角,却如画之魂,能使山水顿时活起来。深谙丹青之道的王维当然知道这一点,这里的“浣女”、“渔舟”正是这幅秋山向晚图的点睛之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直抒胸臆。前面写景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人对山林的热爱,已为结句作了自然的铺垫。山中的景色优美,民风淳朴,让人情不自禁的流连忘返。谁说“山中兮不可久留“?连自然界的青春芳华也愿意安住此处,像我们这样的公子王孙在此驻留自是没有坏处了。

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清淡如水的隐逸情怀。王维一生虽出入官场,享尽荣华,但田园生活始终是他内心深处从未改变过的向往。于是他总是寄情山水,以自然美来表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美,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意。

这首《山居秋暝》以山中所见所闻为题材,抒发了山居所感,全诗一气呵成自然晓畅,文字凝练,境界澄明悠远。让人在欣赏山水之后,总是感到这迷人的风景后还大有深意,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令人回味无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