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医患间的感人故事征文赏⑥|那些不平凡的事

医患间的感人故事征文赏⑥|那些不平凡的事

时间:2022-04-19 13:26:16

相关推荐

医患间的感人故事征文赏⑥|那些不平凡的事

川报观察记者 范芮菱 石小宏

在第3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为展现医生的风采,感谢医生的贡献,从8月6日起,由四川省卫健委宣传与健康促进处、四川日报全媒体联合主办,医联支持的“医患间的感人故事”有奖征文活动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经收到了众多投稿。

医患之间到底有哪些感人故事?又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网友们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有哪些想说的话?今日,川报观察记者从众多投稿作品中推出四篇赏文,它们分别讲述了一场让男孩重获“心”生手术、一次特殊时期的特殊陪伴、一段不寻常的“母子”情意和一篇抗疫日记。

视频投稿:介入手术根治罕见先天性心脏病 七岁男孩重获“心”生

作者:雅安市人民医院

家住名山区的小余,不幸罹患先天性心脏病,一场疾病,让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父母离他而去,爷爷奶奶坚持就医。这是一段医生从死神手里拯救生命的故事。

陪着你

闾梦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1月22日,离大年三十还有两天。一如平常早晨起床,洗漱,出门上班。不一样的是今天上班的地点是应急病房,路上有些紧张,有些忐忑,不知道有什么等着我,但想着上完这个班可以回家团年了又有了些安慰。

到了医院,走进办公室,换衣,与昨日值班医生开始交接。每个病人的病情、治疗、注意事项逐一交接,期间开始不停歇的电话,这时陈红主任也来了,准备查房。

第一次穿隔离服,一个字——闷,有点透不过气,告诉自己坚持,加油,里面的病人这时是很需要我们的。走进病房,开始询问病人情况,记录需要调整的治疗。查完房出来脱下隔离衣时,一身的汗水,头发都湿了,赶紧换了一身。此时通知准备收病人,一个,两个,三个,毫无预计的已是晚上。同时第4个病人来了,很疲惫,仍坚持一样的步骤进入病房。

是一个本地老年女性(名字记不住了),我问她:“为什么会去武汉呢”?她说:“陪儿子看病”。我问:“那儿子现在在哪里呢”?她瞬间两眼含泪,“不知道”。“他们说我儿子也有这个病,把我们分开隔离起来了,我现在也不知道儿子在哪里,我儿子还有肾病,还要透析。”一边说着一边开始轻轻的哭泣。瞬间想起一句话,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在这个特殊时期,她自己已经生病了,可是自己的病情严不严重,能不能治好好像并不是她最关心的事情。她挚爱的亲人是否安好才是她最关心的。忍不住鼓励她,“不要担心,儿子那边也会有医护人员细心照顾的,你现在最重要的是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放松心态,乐观积极才会对病情有帮助,你早日康复才能尽早见到你儿子”。她点了点头,再没有哭泣。

半夜,她儿子也送来我院。收治完她儿子后立即到她病房告诉她,“不要担心了,儿子就在你隔壁,他很好”。她憔悴的脸上终于微微笑了一下,说了一句“谢谢你了,医生你真好”。一句谢谢反而让我眼睛一红,是呀,在这特殊时期,除了病情上的治疗很重要,对病人的心里关心同样重要,第二天下班给家里打了电话,这个年我不能回来了,因为我要陪着他们。

特殊的母亲

杨子涵 成都市双流区九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我来找我妈”。看似如此简单平常的一句话,却因为他变得格外特殊,却也将医院的一切喧嚣划破。

衣衫褴褛,口角流延,目光呆滞,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是他能给到我的第一印象。

疫情期间在院站分诊台的自己遇到了这样一位特殊的患者——

前,一场意外降临于此男子,便被其缠绕一生。此后思想不受控制的他。其实内心深处亦万般无赖。

本就失去了双亲的他,只剩他和他兄弟相依为命,然而就在去年,就连最亲的兄弟也离他而去。独居的他,只有他的侄儿偶尔晚上会去看看他,给予他粮食的帮助。即使他思想不清,但内心也能感受到这一切的一切。

这才了解到一开始所谓的“妈”,正是医院管理特殊患者的付老师,也正当三十出头。不知何时起,付老师被他喊做“妈”——始终记得,那日我在医院大门口分诊台工作,付老师在对面办务工证明,他一如既往的来找“妈”,刚迈进入口处,“妈妈”一眼入帘,嘟囔道“我妈得那儿”,便欣慰地转身离开。

想想,为何会叫付老师为“妈”而不是任何的一个她;为何时常有需要就来找“妈”;为何时常来院只为看一眼“妈”;甚至是只要是自己觉得很好很美味的食物都会带来医院分享给“妈妈”——

忆往昔。付老师会每月带他打长效针剂,每个月都会关心慰问他的近期情况,平日里一有福利都会先想到他。或是电话告诉他,或是送到他的家里。像牙膏,牙刷,毛巾, 等物资,看似简简单单每家每户都必备不可少的物资,可在他的内心却会是如同“大礼包”般,会带到如此不凡的温暖感受。还会悉心给他说到要换洗干净衣物,有时真的就像哄小孩似的……正是这样。所谓,在时间见证的一切之下。在他内心处已独留下付老师对他的所有关怀与温暖,真的就像自己的母亲一般,便因此对付老师赋予的这一特殊称呼。

在内心深处或许他清晰这一切,或许他也想念母亲想念亲人,只是自己的精神层面被某种坏事物所牵绊,不会表达。付老师的到来真的就像是自己找到的依靠,找到的心灵港湾,“妈妈”不会给他异样的眼光,知道他只是“调皮的灵魂出了窍”而已。

感谢,这世间处处充满阳光充满彩虹。社区和医院不会让他孤孤单单……

前线抗疫日志:给你的心上建一座温暖坚固的房子

刘芳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3月2日 小雨

来到武汉支援已经快20天了,我正亲眼见证着新冠肺炎疫情从危急转向平稳,每个人的脸上都慢慢洋溢着希望的喜悦。心理学中有个说法,重大灾难或者公共事件后期,当人们基本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能够得到保障之后,人们的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会变得更加迫切。在我看来,每一位亲历疫情的人员都是英雄,他们面对巨大的波折变化,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内心却依然顽强而坚韧。

这几天,我接诊了很多的确诊患者,为他们受伤的心灵带去温暖。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70多岁罹患新冠肺炎的老阿姨。这位老阿姨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呼吸道疾病,常年需要就医吃药。去年冬天,老阿姨的慢阻肺疾病再次发作,吃药也不见效的情况下只得到医院就诊。不幸的是,她在看病期间被传染上了新冠肺炎。由于合并有肺部疾病,加上对多种抗生素药物过敏,老阿姨的治愈之路更加曲折艰辛。两种疾病的症兆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通常是治好了慢阻肺,新冠肺炎又加重了;新冠肺炎症状减轻后,慢阻肺的病症又出现了。反复几次后,老阿姨开始对治疗方案和用药产生质疑,每天就想让医生给自己用上最好的药物,对自己的病情也变得更加紧张焦虑,更为关注。

老阿姨的情况属于很明显的安全感缺失导致严重的焦虑情绪。对于她的心理干预,我重点采取的是树立安全感:在共情基础上,第一步先通过具体化心理干预方法,澄清她的焦虑点,抽丝剥茧一步一步让她看到自己焦虑的地方;第二步对老阿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她施加积极正向的心理暗示,也消除其认知盲点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我通过给她科学分析现状,通过权威媒体发布的重症数量、医疗资源、国家干预、医疗质量等信息,增强她的治疗信心,获取足够的自体确认感;第三步我和她共同商量并且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心理调试计划——教授她放松的心理训练方法,合理规划时间,增加运动安排,以减少自我焦虑时间,助人自助,鼓励老阿姨能够按照计划一步步自我放松,自我疗愈。经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心理干预治疗,老阿姨的情绪终于有了很大舒缓。她对我说:“别人治疗我的身体,你们治愈了我的心。我会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好好地配合治疗。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处理。我相信医生,相信国家!”

每个人的心上都有一所房子,里面有着最柔软和脆弱的地方,一旦经历“风雨”,也许房子就会坍塌,人们也会受到伤害。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善良的人们心里重建一座温暖而更加坚固的房子,保护他们内心的美好,帮助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有更多的抵御“风雨”的能力和希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