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第二十八篇:解析李适之的《罢相作》

第二十八篇:解析李适之的《罢相作》

时间:2022-11-02 01:16:25

相关推荐

第二十八篇:解析李适之的《罢相作》

李适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废太子李承乾之孙。正儿八经的皇室出身。

在武则天执政的时候,她刻意打压甚至大肆杀戮李唐的宗室,导致李适之只能战战兢兢地苟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之下。

好在峰回路转。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病重的武则天退位,太子李显当了皇帝。

为了振兴李唐宗室,扩大皇室的影响力,唐中宗李显有意优待那些在武则天时期不受待见的李姓宗室成员,在仕途上提拔他们。

李适之此刻终于等来了人生的春天。他没有通过科举,就直接步入仕途。

他先后担任了右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等官职。

而且他官当得还不错,治理有方,加上为人宽厚豪放,不拘小节,因此深受手下及百姓的爱戴。

天宝元年(742年),左相牛仙客去世。李适之接任左相。

当时,中书令李林甫是个胸无点墨,却口蜜腹剑的奸诈小人。被李林甫的曲意奉承拍昏了头的唐玄宗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做起了甩手掌柜。

李适之不甘心李唐毁于奸臣之手,就与李林甫争权。但大大咧咧的李适之又哪是老奸巨猾心细如发的李林甫的对手,经常落入他的圈套之中。

比如有一次,李林甫假装神秘的告诉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但皇帝还不知道。第二日上朝,李林甫未加揣摩,就华山金矿的事上奏给唐玄宗。

唐玄宗又问李林甫。李林甫说:我早就知道华山有金矿。但华山是王气所在,也是皇上您的本命之山,万万不可开挖,因此就没有向您禀报此事。

唐玄宗一听,觉得李适之这个人考虑问题太粗糙,思虑不周,不能当重任,让他以后有什么事要上奏都先跟李林甫商量。

而且因为李林甫从中作梗,唐玄宗更是日渐疏远了李适之。

李林甫害怕大权旁落,不仅处处打击比他有才能的人,也处心积虑陷害异己份子。

当时,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韩朝宗等人与李适之是好朋友,都先后遭到李林甫的中伤构陷,被贬官流放。

李适之看到一众铁杆好友都被陷害,非常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向唐玄宗请求辞去宰相之职。

唐玄宗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做了个太子少保的闲职。

被罢相的李适之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李林甫的眼中钉,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写下了下面这首诗来表达欣然之情。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语言直白,且不太讲究韵律,因此显得不那么典雅。

首句”避贤初罢相“,意思是作者为了给贤者让位而要求罢相。实际上,知道内情的人都很清楚李适之被迫罢相的原因是为了躲避争斗、以求自保。

第二句”乐圣且衔杯“,意思是我爱好喝酒,罢相后正好可以畅怀痛饮,表达作者罢相之后高兴的心情。

据说李适之酒量很大,能饮一斗(约4斤)而不醉。晚上豪饮之后,第二天还能照常起来办公,而且做事很有效率,不会把公务拖拉到次日。

同时这句话也有让位给”贤者“,让皇帝高兴,自己也松了口气的意思,暗含讥讽。

如果说前面两句还是暗示,那最后两句”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的意思就很明了了。

原来作者是左相时,门前车水马龙,拜访的客人络绎不绝。如今失去恩宠,辞了相职,那些趋炎附势者大概是不会再来了,能来赴这罢相宴的,大概只有那些不畏惧李林甫权势的真正的朋友。

所谓人走茶凉,世态炎凉尽在这两句中。

李适之罢相后,真的躲过了杀身之祸吗?

事实证明,他还是把李林甫这个人的残暴想得太简单了。

同年7月,李林甫上书朝廷,状告李适之与韦坚结成朋党,勾结废太子李瑛。

唐玄宗听信李林甫的谗言,把韦坚流放到广州,李适之被贬到宜春做太守。

李林甫为了斩草除根,命令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纪检委官员)罗希奭将韦坚、裴敦复、李邕等人害死。

李适之得知好友韦坚被害,日夜惊恐不安,担心自己性命不保。

然后又听说罗希奭正在来宜春的路上,吓得服毒自杀,终年54岁。

这首《罢相作》格调不高,之所以很著名是因为影射了这一段复杂惊心的权利争斗的历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