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中学生寒假里要写一篇社会调查——双河镇科技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中学生寒假里要写一篇社会调查——双河镇科技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时间:2024-08-06 03:12:25

相关推荐

中学生寒假里要写一篇社会调查——双河镇科技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是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三农”又和科技密不可分。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乡镇科技工作,笔者就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与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内容是农村科技工作现状,就当前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涉及科技方面的问题,提出当前做好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的对策措施。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双河镇农业现状

1、基本情况。

双河镇隶属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阜蒙县西南部,距县城27公里,医巫闾山余脉横贯镇南部。东与大板乡、国华乡邻,南与北宁市相连,西与东梁镇接壤,北于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乡毗邻。总面积15100公顷。有耕地面积3267公顷。全镇有11个行政村,103居民组,5158户,总人口17853人,其中农业人口17008人,非农业人口845人。

双河镇可谓三山六水一分田,这里耕地少,历史上种植品种单一,人们总是习惯于种植玉米,不仅在大田种,就是房前屋后的零散地块也都种上。除了种植玉米外,另外还种植一些高粱、谷子、黄豆等。这些农作物的市场价格较低,全镇人均土地不到2.7亩。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如何带领农民致富?劳务输出并不是最完美的办法,因为农民工撇家舍业,即容易荒废了土地,又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土地上做文章才是农民最理想的出路。

2、特色经济下的科技服务。

双河镇地处阜新市郊区,最北部的玍木村距阜新高德市场不到20里地,三轮车能在20多分钟就把新鲜的蔬菜送到地方。近两年来,随着城市的延伸,郊区菜地的征用,市区居民需要一个大菜园子来满足人民的生活。为此,双河镇抓住这个契机,采取五项措施精心莳弄市区的菜园子,撑起农户的腰包儿。

一是双河镇党委政府把发展蔬菜生产确定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增长点。镇党政一班人逐渐认识到:双河镇离市区近,紧邻市区,随着城市的扩大化,双河镇已成为市区的郊区、蔬菜消费的生产基地,而且从市区到双河镇的路程无菜园子;多年来双河镇农民有种植蔬菜的习惯,五家子村的大葱曾在地区创过品牌;由于邻近市区,菜价好。近距离销售降低成本,容易和消费者对接,省时省工省交通;蔬菜市场的价格拉动,居高不下,而且年年有增幅。为此,双河镇党委政府提出把双河镇变为市民蔬菜消费的大菜园子,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增长点。

二是在发展蔬菜生产的思路确定之后,分三个层面来抓蔬菜生产,即裸地蔬菜、冷棚蔬菜和暖棚蔬菜一起上,实行三轮驱动,推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通过深入各村细致调查,作出了五年蔬菜发展规划,把适宜种菜的地块都纳入到规划当中,并制定出实施方案。四是加大支持服务力度: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包括种植蔬菜户的资金支持、补助苗、地膜等,并帮助其协调贷款;加大技术服务支持力度,农科人员定期有针对性地提供蔬菜技术服务,实行菜单式服务,举办科技术培训班,随时随地提供种子、育苗、选苗等先进技术服务。

在此基础上,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用典型的现身说法,鼓舞、教育、发动群众,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同时每年定期召开经验交流表奖会,推动蔬菜产业发展。五是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双河镇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抓此项工作,农科人员分工负责,分片到人。农科人员工作在菜区,责任在菜区,考核在菜区,工资与菜区效益直接挂钩。

玍木村刘铁峰种菜了,他靠种菜鼓起了自己的腰包,同时也走出一条成功的种菜之路。虽然今年是个大旱的年头,可是一点没影响他的收入。刘铁峰现在有冷棚6个,另外还经营裸地蔬菜15亩。这些菜地就是他的绿色银行。那大把的钞票,可以说就是从他的菜地里长出来的。

刘铁峰是村里的非农业户,家中的耕地很少。过去家中没有任何其它经济来源,就靠那仅有的一点点地生活,那时家中非常困难。借助党的富民政策,他积极响应双河镇党委、政府发展蔬菜产业的号召,刘铁峰开始种菜。一开始,他只是小打小闹,只经营了2亩地菜田,第二年有发展到3亩地。就这样发展,一直到今天的,已经是20亩地了。种菜不仅使刘铁峰极大地改善了家庭生活,而且还有了一大笔存款。

3、专业户的发展给农业科技工作的启发。

回首种菜的经历,刘铁峰总是感慨万千。前,他是一名失业青年,没有了工作,那时家里只有一亩多地和几间破旧的房屋。在一次意外中又欠下了许多外债。这样的日子,对刘铁峰来说,别提有多艰辛了。刘铁峰说:“我自己没有特长,只能靠打工维持生活,欠下的外债也根本无力偿还。”俗话说,穷则思变。在经历了艰苦的打工生涯后,刘铁峰经过仔细的思量,毅然走上种菜之路。

刚开始种菜时,热情很高,但是由于面积小,同时又缺乏技术和资金,辛辛苦苦地忙乎一年,却没有挣上几个钱。刘铁峰说“虽然收入很少,但是却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证实了我选择的路子没有错。”后来,刘铁峰又从书本上学习,向有经验的邻居请教,再加上自己第一年的实践摸索出的经验,以后逐渐就顺手了。第二年种的3亩地蔬菜收入2万多元,这跟当年种玉米相比,增长了十倍多。

这个收入一下子给刘铁峰打了兴奋剂一样,让他种菜的信心更足了。刘铁峰准备大干一番。,他看好了河边的一片足有10亩的河滩地,准备承包下来种菜。他把这个想法和家里人一商量,全家都不同意。说那老河套,都是沙子、石头,咋种菜啊?刘铁峰也就没有了注意。可是,种菜挣钱的梦想始终在刘铁峰的脑子里闪现。他深知,发展蔬菜,是一条致富路。现在只靠家里房前屋后这点地,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啊。就这样,刘铁峰在家人反对和村民的关注下,毅然决定自己造地。

那一年,刘铁峰投资4万元,雇铲车平地,雇大翻拉土造地。刘铁峰硬是在那昔日的河边荒摊造出了12亩地。为了防水,他又在靠近河边的外围打了防水坝。看着自己造出来的这一大片地,刘铁峰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刘铁峰在这块地上种上了各种大陆菜,足有8亩地,同时在另外的4亩地上还种上了玉米。

可是天不遂人愿,刘铁峰虽然在地边垒了防水坝,可还是有几亩地被洪水给冲了。当时,他真是心疼啊。不过,即使这样,他的投入还是在当年就回本了,而且还有剩余。有了这个教训,刘铁峰就去镇政府的水利站请教。在水利部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他又投资修建了两条石龙坝。

现在,刘铁峰那12亩河滩地,种有茄子、黄瓜、柿子、辣椒等几样大陆菜,一天最低能卖600多元钱。一年纯收入10万元。他不但用卖菜挣的钱还清了外债,翻建了房子,买了一辆专门用于卖菜的大三轮车,另外还有了存款。刘铁峰说:“我开车自己的三轮车,拉着满车的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村里人看到刘铁峰挣钱了,也都学着他开始种起菜来。有几个在外地打工的都回来种菜了。玍木村一下子掀起了种菜的高潮,菜农们种菜的热情空前高涨。此时,刘铁峰心里却有了一点遗憾。为啥呢?因为村里开始发展冷棚了小区,刘铁峰家的菜地离村里规划的冷棚小区太远,未能规划进去。看着别人家在冷棚里种菜,刘铁峰的心里干着急。他早就知道,冷棚稳产、高产,一定挣大钱。拥有自己的冷棚,成了刘铁峰的一个梦想。这个梦一直在他的脑子里飞旋。直到三年前,双河镇领导知道了他的想法后,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帮他协调了拉电的事宜,同时把他家的菜地规划进了冷棚小区,圆上了他的梦想。

,刘铁峰一口气建了6栋冷棚,占地6亩。他在冷棚里专门种植大陆菜。6栋棚年纯收入达到9万元。刘铁峰经常给前来学习的人算一笔账。一栋冷棚黄瓜可以收入15000元;在裸地种一亩地黄瓜,最多收入8000元。刘铁峰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刘铁峰用冷棚菜挣的钱,买了一辆大卡车,那辆三轮车光荣下岗了。现在刘铁峰的菜效益最好时,一卡车菜能卖2000多元,最低时也能必保卖到700多元。尽管刘铁峰不是最早发展冷棚的,但是在冷棚里扣上小拱棚的,他是村里的第一人。当他提出这个想法时,村里的人没人相信。一是嫌费事,二是感觉作用不大。

今年,刘铁峰在自己家的6栋冷棚里同时做实验。结果,别人家冷棚在4月份栽苗,刘铁峰用口小拱棚的办法比他们提前20天栽苗。今年虽然赶上了倒春寒,但是效果是非常好的。别人家开始栽苗时,刘铁峰家的苗已经开花了;别人家的黄瓜开花时,刘铁峰的已经坐果了。棚户们都到他家来看,都信服了刘铁峰的做法。就是这6棚黄瓜,因为上市早于其它冷棚20多天,赶上了市场上缺菜的节骨眼,不但好卖,还卖上了好价钱。

提前20天,就是商机。因为4月份正是暖棚和冷棚菜衔接的时候,暖棚菜下架了,冷棚菜还没有上市,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个蔬菜短缺的局面。就是这将近一个月的功夫,要是能把菜弄到市场上,不就抓住了这个商机吗。当时,一斤黄瓜批发价是1元5角到1元8角,比后来大量上市的冷棚菜多卖5角钱。

刘铁峰说:“冷棚菜,就是抢一个早字。”冷棚菜,管理简单,见效快。刘铁峰总结出冷棚菜的三种改进措施:一是在棚里扣小拱棚;二是浇粪水;三是菜的品种一定要全。刘铁峰今年准备把6栋冷棚换成钢筋骨架。双河镇正在玍木村实施城市大菜园子工程。相信刘铁峰一定会在种菜这天路上,走出灿烂的明天。

“种菜挣钱,一亩园十亩田”。 双河镇党委、政府提出的这个这个口号,迅速在该镇的玍木营子村叫响。现在这个村的种菜户已经达到50多户,菜地面积共有600多亩,蔬菜年收入800多万元。

新上任不久的村委会主任陈立发说:“我们村里人均耕地2亩半,过去光靠种植大苞米,根本挣不了多少钱的。”他通过到阜蒙县蔬菜产业发展较好的白玉都镇参观学习后这样表态:“不仅要让百姓种菜挣钱,还要让大家卖菜不难。”他现在正在琢磨着办一个农民合作社会,把有效的土地集约化经营,并把种菜户都集中到一起,形成规模,形成产业,统一经营,统一销售。

以上的事实,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发展农业,首先得选对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怎样选择?这需要农业科技的指导。因此说,农业科技的出路,就在于田间地头,不在办公室,也不在书本上。科技人员要和农民交朋友,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服务。

二、我们的农业科技服务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多年来,双河镇一直秉承着传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主要由政府的各涉农站所完成。过去,他们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体制不顺,科技服务事业滑坡。由于乡镇机构的多次改革,科技工作和其他农口部门分离,造成资源分散,乡镇科技部门对农业科技服务发挥作用不大。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经营收入上,造成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推广等科技服务工作缺人干,同时,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精,使科技服务在乡镇出现断层,导致科技服务事业滑坡。

2、资金投入不足,服务功能下降。目前科技部门没有专项的科技服务经费。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科技服务部门的科研和培训条件落后,工作正常开展没有物质保障,农业科技到位率下降,难以为农户提供有效的服务。

3、科技服务方式陈旧,服务效益不高。一些农业科技服务单位工作方法单调,手段陈旧,环节单一。他们往往就是搞一搞培训班,办个科普大集,或者仅限产前、产中技术指导服务,缺少产后流通、贮藏、加工服务;只靠行政推动,缺少信息引导、示范带动;缺少主动服务、现场指导。这种工作模式,导致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不能真正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指导农民引进优良品种,帮助农民搞好销。

4、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双河镇现有镇村两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只有近50%的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平均每600个农民中,仅有1个科技服务人员。不仅人数少,而且相当一部分科技人员年龄趋大,知识老化;加之培训机制不健全,致使这些技术人员缺乏市场经济管理理念,不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不懂得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主要靠经验从事经营和服务,因此无法提高服务质量。

另外,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特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农业、网络技术等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致使农民得不到必要的技术、信息服务,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急需的生产决策技术、产后的市场营销和深加工等多层次增值技术还相当薄弱。

5、农民群众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

双河镇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意识不强。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不能正确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抓住市场竞争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只是盲目跟从,盲目投资。许多农业科技项目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就是不开窍、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

三、农业科技本身的发展,需要明确思路强化措施

农村科技工作应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做文章,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还应采取以下几方面工作措施:

1、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发展硬件。

科技投入是农村和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撑条件,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调整投资结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科技投资体系,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要在县财政对农业科技经费稳步增长的同时,建立县财政支持的农业科技发展资金和风险投资基金,逐年增加社会对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改变单一由财政投入的状况,形成财政拨款、企业自筹、民间融资和金融机构贷款组成的农业科技投资新格局,大幅度提高全社会对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强度。

2、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整合农技推广、林果、畜牧兽医研究等机构的技术力量,建立以县级农技推广单位为龙头,乡镇服务站为纽带,村级服务组织为基础,各类社会技术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二是围绕全县农业重点主导产业发展和特色产业优势,要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创新工程,重点扶持有优势和特色的农业产业。

以项目为载体,组织省内外高校、科研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突破技术瓶颈,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和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全县各类涉农项目都要向“一村一品”所确定的“一品”集成,以提高投入见效的强度。三是加大投入,抓好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各级、各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加大投入,把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3、实行农村土地集约化管理,走农民合作社的经营模式。

现在农村虽然生活条件好了,农民增收项目多了。但还是存在单打独斗,小富即安的现象。要让农民真正富起来,除了从科技服务、科技新品种引进和推广上下功夫以外,还要加快实行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走农民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正如玍木村陈主任所说,让农民出让部分土地,搞集体蔬菜种植,再成立一个蔬菜合作社,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不仅菜农受益,出让土地的农民还可以通过外出务工获得第二份工资。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带动经济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