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没有电话 没有短信 古人是如何表情达意的?来看看香包文化

没有电话 没有短信 古人是如何表情达意的?来看看香包文化

时间:2023-06-21 12:33:34

相关推荐

没有电话 没有短信 古人是如何表情达意的?来看看香包文化

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爱情从来就不是人们可以回避的话题,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就对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爱情有非常深刻的描写,光是男女爱情,就占了所有诗歌的大多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男子对女子的倾心思慕,“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是恋爱中的女子即将见到心目中情郎的娇俏与害羞,“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则是怀春少女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向往。这些都是数千年以前的人们,敢于追求自己的真爱,也敢于将爱情付诸于实践,宣之于口的最真实体现,由此可以看出,爱情确实是人类千百年以来生生不息,得以延续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但是深陷爱情中的男女,在古代有又怎样文雅含蓄,表达爱意的途径呢?这个问题在我们现代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信息社会中,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一通电话,一件短信,或者是微信上的一个对话框,就能够实现信息的沟通,传播与交流。实在不行一张车票,男方跑到女生楼下举着玫瑰,这是我们现代社会中屡见不鲜的场景,因为物质的丰盈,处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丝毫不需要考虑如何表达爱的问题。

但是古代不一样,有的时候山高路远,思君不见,有的时候搔首踟蹰,不知道对方是否喜欢自己,也有的像张生一样,和莺莺隔着一堵厚厚的墙,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对面的她明了自己的心意。但是所幸,古代人对于追求爱情的那股执着与我们现代人是一样的,尽管受限于交通的不畅和信息的阻碍,但是他们依然有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爱意,而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香包就成为了他们表情达意的重要媒介和工具。

在至今流传的影视作品或古代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可以看到女性,在表达爱意时,往往会缝制一个香包送给心爱的男子,这也就由此形成了我国古代的香包文化。那么这样的文化,究竟有怎样的发展历程?而其产生原因有哪些?其中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我们就在本文将揭开答案。

一、香包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从已有的史料文献来看,香包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对此,《礼记内则》曾有记载:“男女未冠笄者,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 皆佩容臭。”这是最早记载香包的文献,郑玄曾对其进行注解:“容臭,香物也。以缨佩之,为迫尊者,给小使也。”可见香包最早是佩戴在还没有成年的晚辈身上的,孩子们佩戴香包去拜见长辈以示尊重和敬意。

到了春秋时期,佩戴香包就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再加上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更是催生了香包文化的蓬勃发展。由于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屈原在其创作的诗歌《楚辞》、《离骚》等作品中,就曾经大量的使用香草作为意象,因此屈原也被称作香草美人,而屈原的作品在社会当中的广泛兴起和传承,无形当中也就为香草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开辟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如江篱、辟芷、秋兰等都可视为香草,而人们为了表达对屈原的尊崇,也为了效仿他的品行,纷纷采摘这些香草晒干纳入缝制好的香袋之中,佩戴在身上可以使行走时带上香气,并且香包放在室内还有洁净空气的效果,专门的材料制成的香包还有驱蚊辟邪的作用。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香包在这个时候,实用性功能较强,还不具备表达传递男女爱情的功效。

汉朝以后,人们佩戴香包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佩戴香包作为彰显身份的象征,并且无论男女老少,都以佩戴香包为生活和交际的必需,并且关于香包的佩戴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规定。繁钦就在其著作《定情诗》中写道“何以致扣扣?香囊系肘后”可以看出当时所佩戴香包的方法是将其系在手肘后面,并且是藏在袖子当中的。由于香吧是藏在袖子当中,因此不易被人看见,但是香味却能够透过香包散发出来,当人在行走时,也往往会带有这样幽微的香气。这在当时往往使得女性们在行走时香气不同,并且能够吸引男子,这个时候香包的性质和作用就开始缓缓发生了变化。

在魏晋以前,香包是不管男女都能随身佩戴的饰物,但是魏晋以后,香包逐渐演变为女性的专属,而男性的香包便逐渐以荷包来代替,与香包不同的是荷包所装的物质,就不再是花瓣和晾干的香草,而是男性在出席各种场合时可能会用到的手绢或汗巾等较为实用性的东西。但是这并不代表男性从此以后就不再使用香包,历史发展到唐朝的时候,由于唐朝时期,各民族融合的盛况,达到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境界,因此中原地区的人们也开始传承了少数民族的习俗,那就是熏香。再加上佛教的传入,熏香文化也开始在唐朝的上层阶级,与平民百姓中流传开来,一些贵族子弟为了使自己在行走时也能够散发出香味,因此,男性又开始佩戴香包,但是这个时候的香包和前朝相比也没有较大的不同,只是改称了香囊。

由于有了隋唐两朝的积淀,宋朝时期的经济实力达到了整个中国历史中最为富裕的程度。人们在香囊上所下的功夫也越来越深。历史上的相当主要分为两种,其中第一种是在以金,银和玉等较为坚硬的材质所制成的盒子中,纳入香草和香料等物质,这些盒子大多质地较为坚硬,并且盒面采用的是镂空的设计,同时在花纹和图案的方面也都是运用的一些寓意较为吉祥的花样和纹饰。‘

而第二种香囊则是由蚕丝、锦缎、罗绮等质地较为柔软的织物材质所制成的袋状物,里面放入香料和香草。这种袋子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封口,这样一来变成了一次性的物质,一旦香料挥发用尽,那么这个香囊也就寿终正寝,同时关于袋子的表面所绣的花样和图式,也大多是采用鸳鸯,百合,桃花等寓意较为吉祥的图案。因此一般人家都是将香囊绣成不封口的形式,以便于更换里面的香料,只有那些较为奢侈的贵族才会选用封口的香囊。

也正是由于实现了由香包向香囊的转变,它才开始逐渐具备了表达男女爱情的意义。

二、香包文化与古代爱情。

前面已经提到了,唐朝时期香囊的出现,使得香包实现了由实用性向象征性的华丽转变。由织物所制成的香囊,一般佩戴方法都是拴在贴身的内衣上,在男女大防和礼法最为严格的古代,佩戴在如此私密地方的香囊,就已经成为了个人的贴身物品。而古代的生产技术自然比不得我们现代,有一台缝纫机或者是工厂的流水线,就能够生产出大批的商品,特别是像香囊这种需要耗费长时间的人力和物力才能制作出来的东西,在古代就更是成为了闺中女子为所思慕的男性制作的定情信物了。

女孩们在香囊的整个制作过程中,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香料的选择,到织物材质的确定,再到所绣图案的选择,最后是展现精湛的女工技术,将这个香囊一针一线绣好,此中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也只有处于热恋中的少女才能承受住了吧。由于受到社会礼法的约束,所以在热恋中的男女往往不能像我们现在那样简单直接的约会,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意,女子往往会将自己精心所绣的香囊送给男子。

而关于男女之间互赠相当的浪漫爱情故事,在历史上也是数不胜数,譬如元朝时期就有一位才子名叫乔吉,他在参加某次宴会的时候,与一位艺伎一见钟情。这位艺伎名叫李楚仪,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意,她将自己所绣好的香囊送给乔吉作为信物,而为了回馈她,乔吉写了一首诗相赠“玉丝寒皱雪纱囊,金剪裁成冰笋凉,梅魂不许春摇荡。和清愁一处装,芳心偷付檀郎。怀儿里放,枕袋里藏,梦绕龙香。”这一描写可谓是相当写实了,我们通过诗句就能看出李楚仪送给乔吉的香囊是由雪纱制成,里面的材料主要有梅花,而乔吉对于这个香囊也是百般珍视,将其放在怀中,晚上又放在枕头底下,这么一来就连晚上睡觉的时候,鼻息之间都有淡淡的梅花香气。

除了乔吉的故事以外,还有一个关于香包的历史故事,也与爱情有关,并且更加婉转凄美,动人情肠。这个故事说的是唐明皇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率的大军杀入了潼关,唐玄宗这个时候没有办法,只得带着杨贵妃出逃前往四川,但是在路上的时候,没想到军队哗变,要求处死杨贵妃,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马嵬坡之变。

而在杨贵妃死后,唐明皇郁郁寡欢,等西京收复了以后,他曾经偷偷派人前往马嵬坡,把杨贵妃的尸体移回潼关,但是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了,杨贵妃的尸体早已腐烂,棺椁之中只剩下她生前还佩戴着的香囊,办事的官员只好把这个香囊取回去,交给唐明皇。

这个时候的唐明皇,他经历过盛世的大唐,也眼见过这个唐朝在他的手中慢慢衰落,经历了非常多的生死,面对曾经挚爱之人所佩戴的香囊,他潸然泪下,回想起曾经那些美好的时光,他把香囊偷偷藏进自己的袖子里,默默思念杨贵妃。诗人张祜对此事有感而发,写下《太真香囊子》一诗:“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由此可见,小小的香囊,有时候承载的是一对有情人的彼此相守与怀念。那么为何香囊文化会如此盛行呢?

三、香包文化盛行原因

使得香包文化在我国古代如此盛行的原因之一,是符合礼制的规定。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崇尚礼制,而前面所说,根据《礼记》的记载,香包最先开始是出现在小孩在拜见长辈时所佩戴的饰物。而唐朝和宋朝时期,史料上也都有皇帝用香草赏赐那些有功之臣的记载,因此,香包最开始是作为礼制符号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的。同时香包上面所缝制的那一些吉祥的图案,往往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香包文化盛行的原因之二,是从其本身来说,确实具有一定强身健体和避邪防虫的功效。如古代人们在端午前后往往将雄黄、艾叶、菖蒲等物放置于香包之中并挂在床头,确实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起到祛除蚊虫,清新室内空气的效果,光从这点实用性来说,香包就广受古代人们的推崇。

香包文化盛行的最后原因,是地大物博的中国,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的优越,生产非常多的香草和其他的草药,这就为制作香包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与物质基础。而古代人们通过他们的智慧,也在不同的朝代发明了不同的纺织技术,因此手工业技术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养蚕业的发达和棉纺织业技术的成熟,也为香包的制作提供了技术基础。

四、结语

尽管我们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香包,但是我们从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仍然能够看到它的身影活跃。“很久以前没有胭脂,女孩的脸只为情郎红”,在信息落后的古代,表达感情往往不需要多复杂的仪式和多甜蜜的话语,一个女孩精心缝制的香包就说明了一切,古代人的感情,一点也不比现在匮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