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杜甫的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杜甫的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时间:2024-03-03 10:15:04

相关推荐

杜甫的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期,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天宝五年(公元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俘虏;因官小躲过一劫,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公元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达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四川节度使严武幕府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公元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滞留夔州二年。大历三年(公元768),他携家眷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传世。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文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儒家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诩,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他曾回忆自己的自负心情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渐昏聩,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失败的。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正是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受的生活磨练,在他思想中逐渐行形成进步的成分,终于突破了封建主义教条的某些束缚,使他激愤地说出“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这些话来。十年长安的困守,是杜甫思想变化的闪光起点;长期的流离失所又使他接近人民,体会到人民的疾苦和愿望,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因此产生和发展。

杜甫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各阶级阶层的动态、思想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杜甫站在封建地主阶级下层的立场,反对统治者横征暴敛、奢侈腐化,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反对吐蕃、回纥等统治者的掠夺骚扰。他的名句:“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地反映了阶级的对立。这样,在现实主义诗人中他的诗歌的现实性就发展到空前的高度。

杜甫对他所反映的时代生活,又有深刻的认识,他诗歌的政治倾向性是异常鲜明的。当上层统治者沉醉于表面的繁荣时,他已洞察了隐伏的社会危机。安史之乱开始,他更用诗歌作为评论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的手段,他的许多预见都成了事实。他在诗里所一贯表现的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祖国的热爱,都是很鲜明的。他对统治者的揭露和鞭挞,又是那样勇敢和大胆,甚至指向当时的执政者。他那些咏物、写景和抒情的诗篇,也常常跟忧愤国事交织在一起。

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极其出色地完成了时代的使命,最为一个封建知识分子,他又不可能和封建主义的世界观决裂或根本改变。这就形成了他思想上的深刻矛盾。他关怀国事,但把希望寄托在毫无希望的皇帝身上;他真诚地同情人民的痛苦,但又不能认识造成人民痛苦的封建制度。

杜诗富于变化,是人们交口称赞的特点。他的前后期诗风是有区别的:感情由炙热趋向悲凉,后期在艺术上既有千锤百炼之作,又有随意挥洒之篇。然而,体现这种多样的统一并成为他的风格的,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郁顿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长篇古诗是一种代表,《登楼》、《宿府》、《旅夜书怀》、《登高》等短篇近体诗又是一种代表。

为了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杜甫运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为反映现实提供了一种更方便,更直接的形式,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发展。他的五言、七言古体诗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环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叙事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言和七言律诗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造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他的绝句几乎都是晚年入蜀后所作,质朴通俗,时入议论,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杜甫是我国诗歌优良传统的杰出继承者和发扬者。《诗经国风》、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六朝诗在声律等艺术方面的探索以及唐初以来的诗歌成就,他都加以认真的吸取和总结。但是,杜甫的成就在当时并不为人所认识,最早给予高度评价的是元稹和韩愈。经过他们的宣传,杜甫的地位才得到肯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