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肉食者的最爱 你可知道吃肉的历史!带你了解了解吧

肉食者的最爱 你可知道吃肉的历史!带你了解了解吧

时间:2019-04-01 09:32:48

相关推荐

肉食者的最爱 你可知道吃肉的历史!带你了解了解吧

你可曾想过吃肉与吃菜的分别?这可能不仅是单纯反映个人的偏好而已,在古人的世界观里,爱吃肉的人与爱吃蔬菜的人,可能反应的他们脑中的所思所想,而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更有趣的是,在吃肉的族群中,还有分成不同种类的肉,吃野性越高的动物的肉,那类人也越野蛮,相反的吃温驯的动物的肉,也就相对来说比较温和。总之,古人以饮食观人确实是件可供玩味的事。

人有七窍,要七窍开通,必经修炼,佛门弟子不食肉,亦不食水族,连蔬食中的五荤都不食,就是怕一窍不通。佛家境界在出世,肉食者执着心强,偏偏执着心强者才执着入世,才会成为世俗中的强人。

我曾戏言,人类的历史,就是好吃牛肉者(如英美民族),打败好吃羊肉者(如蒙古土耳其游牧民族);而好吃羊肉者,打败好吃猪肉者(如中国、匈牙利);好吃猪肉者,打败蔬食者。草食民族如草食动物般向往和平安祥的生活,自然敌不过肉食民族与肉食动物的竞争野蛮天性。

在中国古代未受佛学的影响之前,并无肉食者鄙之说,反而是肉食者贵。当时因肉类的稀少,只有士大夫以上的人才能吃肉,也因此士大夫之上的人才被称为肉食者,但肉食者也不是天天可以吃到肉。

从此就可看出肉食的珍贵,也看出了各种肉品的地位高低:诸侯的地位最高,可食牛,大夫次之食羊,再其次士食犬猪,而普通庶人百性只能食珍。「珍」是什么呢?在〈礼记.内则〉中位于八珍之首的即淳熬,淳熬是把肉酱煎熟后拌上动物油,再浇在稻米饭上,可说是原始的鲁肉饭。

八珍除了第一珍淳熬外,第二珍淳母,淳母也是肉酱煎熟后混合动物油浇在黍米饭上。第三珍是炮豚,即烤乳猪,没想到在周代时乳猪比猪地位低,大概跟乳猪生得多,又被庶人吃掉了,能养大成猪的自然就更珍贵了。第四珍是炮羊即烤小母羊,道理或和小猪相同,否则庶人是不能吃成羊的,成羊只有大夫能吃。

第五珍是捣珍,指的是捣(反复捶打)里脊肉,今日新竹有名的贡丸,就是古代捣珍的遗风吧!第六珍是渍珍,把新鲜的牛肉横切成薄片后浸美酒一夜,再调上肉酱、梅酱、醋,你说,像不像今天日本料理中的生牛肉刺身?第七珍是熬珍,即把肉经过捶打,除去皮膜,挂起来用小火慢慢烧烤,成品即今日市场中都还会现做现卖的肉干。最后一珍是肝膋,即烤狗肝,今人爱犬不食犬,把此珍想成烤鹅肝就比较能接受吧!

周代的八珍名食,有个特色,都是古代的加工食品,用较少的肉食原料做成肉酱、肉丸、肉干等等,吃的都不是大鱼大肉。所谓大鱼大肉,指的都是全鱼全肉,中国古代,祭祀食品一定要用原样,在《周礼》中牛、羊、猪三牲为太宰,是最隆重的祭祀,羊猪二牲是少宰,到了今天台湾民间祭神还是用一整只大猪公。

牛、羊、猪的食品阶级,到了今天依然存在,不管在东方、西方的市场、餐馆,依然是牛排牛肉最贵、羊排羊肉次之、猪排猪肉又次之。像世界首富的美国大亨华伦巴菲特曾说,他每天的吃食很简单,不过是一块牛排而已。你能想像他说的是一块猪排吗?在中国或台湾的普通老百姓,若想每天吃好,想的一定是一块猪排,谁敢想天天吃牛排啊!那一定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

中国人是食猪的民族,「家」这个汉字,房子里住着的是一只豕而不是牛、羊,牛羊是属于牧场的,不能和人类一样住在家中。中国的名菜,除了烤鸭卤鹅等家禽外,都以猪为主,有名的东坡肉,却被李渔说成有如东坡的肉,「东坡何罪?而割其肉以实千古馋人之腹哉?」李渔觉得东坡之名因肉而俗,但世人却因肉名东坡而觉其雅。

李渔自称是蟹痴,大概不怕世人取个李渔蟹或笠翁蟹之菜名,我觉得若有菜名叫李渔羊也可,但叫李渔牛或李渔猪、李渔肉的确是不妥,但奇怪的是,不管什么名字配上蔬食都不俗,如李渔笋、李渔蕈,甚至李渔萝卜都可,但配上佛门的蔬食五荤之名却又不宜,李渔蒜、李渔葱、李渔韭都不够文雅。这些食物的文字游戏,就如李渔所说虽是名士游戏之小术,却不可不慎,像我虽然喜欢吃狮子头,也有私房的狮子头食谱,可不想公布后被人称为「良露狮子头」。

世人多知,却不知东坡平日多食蔬食,如东坡羹,即是野生的荠菜米糁,还有玉米糁羹,以山芋为主,另外还有东坡豆腐。其实,中国文人都像李渔般喜欢歌颂蔬食,如陆游好韭黄、木耳、菱、藕,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通篇谈的都是蔬食之美。

文人生性清高,好脱俗离世,自然不好食肉,但自古以来,搞政治或搞经济者都好食肉,如果那一天不好食肉了,就大概已有退隐之心了。美国政商人士好在家中举行烤肉庆祝宴,尤崇尚大口吃牛排,颇像中国古代士人登第升官时会办的烧尾宴,烧尾宴是肉食大汇,有牛、羊、猪、鹿、熊、驴、狸、鸡、兔、鹅、鱼、鳖等等,显示要做官的人不觉肉食者鄙而是肉食者贵,一入官场即过起天天吃大鱼大肉的朱门酒肉臭的生活。

我平常观人,的确发现好竞争者好食肉,淡泊者好食蔬,介乎两者之间者则肉、蔬各半,如以世俗价值评人,好食肉者常居高位,但居高位者却未必不会犯了心窍粗鄙之失。今人论身心平衡之饮食,都应以四份蔬食配一份肉配一份粮,即平衡入世与出世之心,蔬食多肉少对身体、心灵都好,毕竟,肉食总有杀生之害,李渔引《左传》说的「肉食者鄙」不无道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