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七绝圣手”张九龄与“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同题诗作

“七绝圣手”张九龄与“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同题诗作

时间:2022-10-19 02:46:22

相关推荐

“七绝圣手”张九龄与“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同题诗作

说起庐山瀑布,首先想到的唐诗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七绝“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但细细问自己读懂或弄明白好在何处,恐怕好多人会感到疑惑。小学时课本里就学过了,不说会默写得一字不差,来上一句,说个理没有什么困难。问题是古诗解读,有时真不是自己想当然的那样。

诗人为什么从“生紫烟”起笔,它与瀑布有什么关系?“生”“挂”“下”“落”这些动词形象,跟瀑布有直接关系吗?古诗特点之一重意境。庐山瀑布的特征把握,肯定与观察角度有关。诗人李白没有说明自己站立何处观察,只是突出了“望”字。问题来了,为什么他不用“看”或“观”呢?这一字说明他观察庐山瀑布时,与它有着一定的距离,“下”“落”二动词,进一步说明了他观察时还需要抬头仰视。“遥看”“挂”也进一步点出望见这个动作。

视角参与观察,是写作者通用的办法。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可看作他观看那天的天气晴朗,更是有一种通感辞格的运用。在春末夏初相对近距离观察过瀑布的人有这样的经验,瀑布周边飞沫四溢,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有炫彩的光晕。这一情形,与日光照耀下的香炉燃香升起的烟尘,多么的相似;况且,瀑布飞沫飘散带着清新气息,与香炉焚香排鼻,也几近相同。这样看来,紧扣“望”字的起句,是不是惊艳到你了呢?本体未出现,喻体展现的画面——借喻手法,特写镜头入眼,恁是让我觉得自己一下进入了仙境。然后,镜头往后一拉,一条似白练的飞瀑挂在前方。抬头仰起间,它飞流直下。当然说“三千尺”就如同他说“白发三千尽,缘愁似个长”一样——夸张。但不这么用,“银河落九天”就无从谈起了。这一句显然是为了后一句的“疑”作了张本。所以,就像吃饱肚子时我们只记得最后一个馒头或几口饭的功劳那样,只知一首诗中名句之美好,而忘却了诗的起句及整首诗的浑然天成的整体和谐美。我将李白五言古诗《望庐山瀑布其一》附在文后,我想,它也有助于读者大家对本诗的进一步解读与理解。

事实上,早于李白出生的古诗好手张九龄,也写过望庐山瀑布——五言律诗《湖口望庐山瀑布》“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飞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就字面看,你是不是觉得与李诗首二句在意境上十分相像。但张曲江重视角颜色观察与细处着手,让人共情共鸣,结句来个“空水”,瀑布还是瀑布,有没有一种活生生的将自己从仙境中拽出来的感觉呢。这多少又让我臆测李白是不是读了曲江诗作才有了自己的匠心独具的诗作,我想至少他从中得到了启发。然而,相比较两首诗的意境开阔与气势,你多少会明白一些为什么是李白被人们称作“诗仙”了。

缪钺(móu yuè)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毛泽东先生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认为“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近体古诗虽然不如诗经、词、文赋等大量的用上“比”“兴”手法,但在抒情达意和意境的营造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物、形象之间的联系上,比兴手法有其独特之处,它能引起读者的感发。所以,解读古诗时,是需要弄明白“比”“兴”在表达情意的“由物及心”或“由心及物”的这二种基本方式。

至于如何还原诗作者在诗歌写作时的情意与状态,还是要到诗作文字中去体悟。不明之处,再去索引或参考相关史料、别人解读,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欣赏能力和水平,这样才会用助于自己创作水平的提升。

附:

李白五言古诗《望庐山瀑布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