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据弘一法师 胡适的诗词改编的歌成经典 传唱早于《但愿人长久》

据弘一法师 胡适的诗词改编的歌成经典 传唱早于《但愿人长久》

时间:2023-04-19 15:10:19

相关推荐

据弘一法师 胡适的诗词改编的歌成经典 传唱早于《但愿人长久》

央视有一个非常好的音乐节目,叫《经典咏流传》,是将古代诗词或是现当代诗歌、散文等谱曲后,再由歌手吟唱出来。许多知名歌手都参与过这个节目,他们把中国从古到今的优秀诗词等,以通俗的方式唱给我们听,朗朗上口,又有一种让人去了解诗词背后故事的冲动。

个人比较喜欢张杰演唱的《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歌词节选梁启超先生的散文《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梁老写的一篇激励中国少年进取,振奋民心的文章。文章很长,不过经过改编,歌词取其精华,在流动的音符下,在张杰完美的演绎下,听得令人激情澎湃,让不再年少的我,有想重新做一回少年的冲动。

其实,根据诗歌改编的歌曲,被人传唱的并不少。可能最有名的要数根据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编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最早由邓丽君演唱,收录在她的《淡淡幽情》专辑里,发行于1983年1月。不过,让这首歌在全国广为传唱的还是天后王菲的演唱。因为这首歌的美好寓意,仿佛也成了"中秋节之歌"。

虽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史久远,但是以这首词改编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却还是很年轻的。有两首根据诗词改编的歌曲,比《但愿人长久》更早,一首是根据弘一法师的词《送别》改编的同名歌曲,一首是由胡适的《希望》改编的歌曲《兰花草》。这两首歌的歌词,虽然都比较年轻,但成名和传唱的时间可都要早于《但愿人长久》,而且至今传唱,早已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弘一法师和《送别》

弘一法师出家前,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李叔同。

先来看看名人们对李叔同的评价。

鲁迅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

林语堂说: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鲁迅因为得到了李叔同的一幅字,荣幸之至。

林语堂的一句话大致总结出李叔同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连惊世才女张爱玲在弘一法师面前,也甘心做一个谦卑的人。

不得不说,弘一法师的存在就是一个神话。

李叔同出生于清末年间,是一个世家子弟,从小都是人们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18岁时,奉母之命便娶了妻,从那时开始学习音乐和作曲。

李叔同可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守旧文人,他很关心国事,也讨厌封建旧制度,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持的维新变法很支持。

1898年9月21日,实行了103天的戊戌变法失败。而李叔同也被人传他是康、梁同党,于是,他便带着母亲妻子,迁到上海去避难。

李叔同广交友人,诗人、小说家许幻园便是其中的一个。

1899年,许幻园迁居新家"城南草堂",李叔同便与许幻园、袁希濂、蔡小香、张小楼拜了把子,结为金兰兄弟,号称"天涯五友"。当时的李叔同虚岁20岁。

李叔同不愧是天才,还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天才,在他不断的钻研下,于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是被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是中国话剧的先驱、奠基人;他是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他是中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

总之,在李叔同身上,有太多令人羡慕和尊重的标签。

有一年冬天,许幻园踩着积雪站在李叔同门外,也不进屋去,站了好久,才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好友家的门都没进,转身就走了。

李叔同望着远去的背影,惆怅不已,回到屋内,噙着泪水写下了《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19,李叔同取了美国作曲家约翰·庞德·奥特威创作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用在《送别》这首词上,便有了如今被广为流传的《送别》这首歌。

当然,受年代、传播媒介等因素的影响,在电视、广播等还没大范围普及前,歌曲主要流传于学生、文人之士,传唱度不会太高。真正让这首歌在全国上下流传,还是因1983年的电影《城南旧事》的放映,里面的插曲便是由李叔同作词的《送别》。之后,又有很多歌手翻唱过《送别》。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的片尾曲便是由朴树翻唱的《送别》。

《送别》这首歌之所以传唱度这么高,和优美的歌词分不开。每当听着这首歌,脑海里会勾勒出李叔同先生在唱这首歌时的形象:一个像一座"文学大山"、有血有肉的天才。

19,时年39岁的李叔同出家,法号弘一。而他作为一个僧人,也是第一流的,成为了被人敬仰的弘一法师。

胡适与《兰花草》

胡适出生比李叔同晚十来年,也是一个天才式的人物。

19,19岁的胡适公费留学美国,于19归国,成了北京大学教授。

19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宣传倡导民主、科学及新文学。19,胡适加入了《新青年》,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他,大力提倡白话文,宣言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早在19,胡适便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的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原名为《朋友》):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种白话诗就是好,认识字的人就能明白诗的意思。

胡适还在《新青年》上发表过其它几首白话诗,引起了轰动,也拉开了现代白话诗的序幕。

"五四运动"后,因意见不合,胡适与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分道扬镳。之后,胡适创办了《努力周刊》、《独立评论》、《自由中国》等杂志。在文学、哲学、史学、教育学、红学、考据学上,都有不小的建设。而他的"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也成了近几十年来影响海内外治学的方法。

19夏天,胡适的朋友熊秉三夫妇送了他一盆兰花草。兰花,花中君子,胡适也喜欢得很,便高高兴兴地把那盆兰花带回家,浇水施肥,精心照顾,就盼着能开出几朵幽香扑鼻的小花来。可是,到了秋天,那盆兰花完全没有要绽放的意思,于是,胡适便写了一首小诗,《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望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这首小诗还有些深层次的含义,兰花草就像是胡适倡导的自由一般,他期望自由能在中国大地上开花。

胡适在文学上的造诣很深,不过他没有像李叔同那样,玩得了音乐,所以就不能自己谱曲,或者是找一支合适的曲子,将这首小诗唱出来。

1979年9月,一首名叫《兰花草》的歌曲发行了,原唱是台湾歌手银霞。歌曲一经问世,便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而这首《兰花草》的歌词,正是改编自胡适先生的《希望》。后来,经卓依婷的翻唱,真真正正成为了一首传遍中国街头巷尾的歌。

胡适虽然是一个文学大家,不过传世的作品却不是很多。而这首《希望》,是在他去世后才以歌曲的方式,广泛流传开来的。

恍然一听,估计谁也不会联想到那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兰花草》的歌词,是出自于胡适之手。但是如果深究下去,胡适作为大力提倡白话文,作为白话诗的先驱,就知道这首《希望》的意义也是非同小可的。

从李叔同的《送别》,到胡适的《兰花草》,不得不说,不朽作品的传世都需要些契机。

前段时间,贾浅浅的屎尿体诗歌,被网友们热议了一番。不知,经过这么一闹,屎尿体诗歌会不会有被人广泛传唱,而不是被嘲笑的那一天?

就个人而言,实在是欣赏不来屎尿体诗歌。

还是闻着兰花草的幽香,想着送别的那些亲朋好友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