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

时间:2020-11-08 09:32:12

相关推荐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

一、杜诗的理想主义及其献身精神表现为典型的现实浪漫主义特征。

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首要的,最本质的特征。它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充分表现作家诗人对生活的理想,--对"世外桃园"、"精神的故乡"、"永久性的乌托邦"的向往与追求。杜诗中的理想主义在其现实浪漫主义特色中极为突出。诗人的理想主义是同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联系在一起的。诗人在抒发个人的悲凉凄苦和不幸际遇时;在悲悯描写劳动人民的灾难时;在鞭挞反动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以及憎恶战乱带给人民灾祸时,流露出了诗人的极强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建立在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之上,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杜甫"下悲小已,上念国家",他的最大理想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他的理想是参预政治的,是入世的,富于政治意义。这种理想是在揭露当时统治黑暗罪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兼济天下"的政治报负。诗人"窃比稷与契"(《咏怀五百字》)、"时危报明主"(《江上》)、"忧国愿年丰"(《吾家》)、"毫发裨社稷"(《客堂》)、"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有环堵"(《寄柏学士林居》)、"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同元使君春陵行》……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一片忠心,以及在此基础上萌发的美好理想愿望。杜诗中流露出对尧舜社会的极大向往,有对"原始自由共产主义"的一种渴慕。杜甫如此希望有圣君贤臣来治理国家,有比较清明的政治,更希望停止战争,让人民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正如诗人在《蚕谷行》中所描绘的那样"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尽耕,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表达了对没有战乱,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的理想和憧憬。

在诗人的诗中,曾多次反复出现了一个个千百年来人们所幻想的字眼:乐土、桃园。诗人说他的迁徙流浪是"有求彼乐土"(《别董顼 》)是"无食问乐土"(《发秦州》)的,是追求"桃园"生活的,如"桃园费独寻"(《风急舟中书》)、"桃园人家易制度"(《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他的乐土,桃园是理想化了的:"橘州田土仍膏腴,潭府邑中甚淳苦,太守庭内不喧呼"(同上);"锋镝供锄犁,征戍听所从。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往昔》);"狱讼永衰息,岂惟偃甲兵"(《同元使君春陵行》);"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租"(《昼梦》)……这就是杜甫为我们所描绘的没有贪官污吏、人人各得其业、平均甚至连监狱及争吵诉讼、战争也没有的理想乐土与桃园。

另外,诗人在为理想的奋斗追求中,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献身和利他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从理想主义出发的。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了他人,为了能看到天下大多数与自己同样的人的温暖安定,他的房子"独破",自己"受冻",诗人也愿意也满足了,一片眷眷之心可见。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如"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凤凰台》)、"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题省中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永怀五百字》)等都表现了一种崇高的利他主义和献身精神。

一、杜诗的理想主义及其献身精神表现为典型的现实浪漫主义特征。

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首要的,最本质的特征。它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充分表现作家诗人对生活的理想,--对"世外桃园"、"精神的故乡"、"永久性的乌托邦"的向往与追求。杜诗中的理想主义在其现实浪漫主义特色中极为突出。诗人的理想主义是同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联系在一起的。诗人在抒发个人的悲凉凄苦和不幸际遇时;在悲悯描写劳动人民的灾难时;在鞭挞反动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以及憎恶战乱带给人民灾祸时,流露出了诗人的极强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建立在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之上,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杜甫"下悲小已,上念国家",他的最大理想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他的理想是参预政治的,是入世的,富于政治意义。这种理想是在揭露当时统治黑暗罪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兼济天下"的政治报负。诗人"窃比稷与契"(《咏怀五百字》)、"时危报明主"(《江上》)、"忧国愿年丰"(《吾家》)、"毫发裨社稷"(《客堂》)、"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有环堵"(《寄柏学士林居》)、"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同元使君春陵行》……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一片忠心,以及在此基础上萌发的美好理想愿望。杜诗中流露出对尧舜社会的极大向往,有对"原始自由共产主义"的一种渴慕。杜甫如此希望有圣君贤臣来治理国家,有比较清明的政治,更希望停止战争,让人民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正如诗人在《蚕谷行》中所描绘的那样"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尽耕,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表达了对没有战乱,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的理想和憧憬。

在诗人的诗中,曾多次反复出现了一个个千百年来人们所幻想的字眼:乐土、桃园。诗人说他的迁徙流浪是"有求彼乐土"(《别董顼 》)是"无食问乐土"(《发秦州》)的,是追求"桃园"生活的,如"桃园费独寻"(《风急舟中书》)、"桃园人家易制度"(《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他的乐土,桃园是理想化了的:"橘州田土仍膏腴,潭府邑中甚淳苦,太守庭内不喧呼"(同上);"锋镝供锄犁,征戍听所从。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往昔》);"狱讼永衰息,岂惟偃甲兵"(《同元使君春陵行》);"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租"(《昼梦》)……这就是杜甫为我们所描绘的没有贪官污吏、人人各得其业、平均甚至连监狱及争吵诉讼、战争也没有的理想乐土与桃园。

另外,诗人在为理想的奋斗追求中,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献身和利他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从理想主义出发的。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了他人,为了能看到天下大多数与自己同样的人的温暖安定,他的房子"独破",自己"受冻",诗人也愿意也满足了,一片眷眷之心可见。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如"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凤凰台》)、"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题省中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永怀五百字》)等都表现了一种崇高的利他主义和献身精神。

二、杜诗中塑造了大量的理想化的人和物的形象,它是诗人现实浪漫主义情怀的一种寄托。

这些理想化的人和物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塑造出来的,是典型的理想化了的人格表现;是现实人物又不是现实人物,具有很强的现实浪漫特色。浪漫主义创作典型的形象或主观精神的化身作为作家诗人理想的载体,它所描写的人或物,往往闪耀着理想的光彩,被作家在现实的基础上美化,典型化,神异怪诞化,这些形象往往是变异的。从这点上看,我们说杜甫是现实理想主义诗人,作为"写实家亦理想家"的杜甫,为了配合其追求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往往描写奇幻、荒诞、怪异的事物,抒发超脱世俗的理想与豪情;或塑一些幻想中的理想人或物,寄托诗人孤愤的激情与向往。杜甫藉作诗来排谴矛盾的情怀,他曾说"宽心应是洒,谴兴莫过诗。"(《可惜》)。以兴藉诗,凡是乱离之感,不平之鸣,个人遭遇及人民的痛苦生活感受等,随有所触即为诗。为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为了能使天下人民同登衽 席,杜甫看着当前君昏臣佞的局面,必然有扼制不住的愤懑,但不便明言,只好遣兴抒愤,托物言情,以便托载自己的主观情感和理想。

杜诗寄托的理想人物往往表现在他的一些怀古、吟咏今昔人物及其故事上。杜诗咏人怀古多为咏史而兼吊古伤今,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倾注到人物的刻画上。这些人们形象不能单纯地看作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它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主观改造的反映,诗人的理想愿望就寄寓其中。如"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遣兴二》)、"庞公任本性,蒿子卧苍苔。"(《昔游》)、"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入乔口》)、"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琴台》)……感物思人,以人以物托心,"所寄之深沉"(傅庚生语)。这些人物都是先圣贤人,是诗人寄托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不平之鸣而塑造的理想中人物。又如:"欲填沟壑惟蔬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狂夫》)、"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空囊》)、"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创器动四方。观者如山沮丧,大地为之久低昂。"(《公孙大娘舞剑》)。在《饮中八仙歌》里说张旭"脱帽露顶土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说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说左相"饮如长鲸吸白川,衔杯'圣乐'称避贤"。这样的诗作还很多,这些人物都从现实生活升华而来,或狂傲不拘、或素洁高雅、或强健威武或离经叛道……他们都是诗人所塑造的主观想象的人物形象,是诗人理想人化的载体。杜甫怀古咏人的诗作还有《寄孙崇简》、《天骠图歌》、《武侯庙》、《怀素草书》、《狂歌行赠四兄》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